左派、右派、左翼、右翼,指的是什麼?

z6214434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區分左右派的是立場,而區分左右翼的是相同立場裡的不同手段。按照政治立場人們可以分成左右派,而按照對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手段人們又可以分為左右派裡的左右翼。

(1789年應路易十六之命召開的三級會議是這麼坐的,貴族和教士面對面坐,第三等級的代表則面對國王,所以這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左右派)

比如說在這個問題下很多人提到的左右派誕生自法國大革命,其中保王黨是右派而共和派是左派,這是左右派最傳統也最古典的標準了。但是保王黨也分成極端保王黨和溫和保王黨。從大革命爆發開始其實議會里就沒有極端保王黨了,因為極端保王黨根本不認可三級會議具有民意代表機構的資格,既然國王已經宣佈解散三級會議,那麼會議就應該解散。凡是參加了網球場宣誓的代表其實或多或少都已經違背了國王的意志,雖然很多人在此後的議會里站在保王黨的立場上,但他們也是溫和保王黨而不是極端保王黨,這就是區分出了右派裡的左右翼,也就是極右極端保王黨和溫和右翼的溫和保王黨。同樣的在左派一邊也因為主張徹底廢除君主制和滿足於限制君主權而分成了共和派和立憲派,其中堅定的共和派成為極左翼,而雖然希望建立共和國但不願意因此就引發全面內鬥所以滿足於爭取英國式立憲的則成為左派裡的右翼。

(網球場宣誓裡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極右翼,你們看到右下角那個幾乎癱在椅子上的人了麼?他是唯一一個敢於站出來宣佈三級會有無權自行集會的人,但他其實並不是貴族,他只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而已,卻被醜化了兩百多年)

而從這個事例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溫和左翼和溫和右翼其實只有立場上的區別,也就是雖然一個主張捍衛君主制,一個主張建立共和制,但它們的共同點其實更多,也就是都主張面對現實、尋求妥協、儘可能的避免內戰和革命,在損失最小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很多人因此而把他們混為一談。甚至認為左右派的劃分應該以手段是否溫和為標準,凡是手段溫和的就是右派,凡是手段激進的就是左派。這種錯誤產生的根源還是對歷史本身瞭解的不夠充分,無法正確的區分立場和手段。

手段從來都是服務於立場的,右派也會採取極端的手段,左派也會採取溫和的手段,手段本身無所謂左右,只有激進與否。1793年的國民公會曾經在法國大肆殺戮,甚至搞出了里昂大屠殺,奉共和國之命,法國軍隊在土倫用大炮屠殺市民。而1814年和1815年兩次復辟的波旁王朝卻頒佈了《憲章》承認了人民的選舉權,甚至承認了大革命時期議會沒收和拍賣的土地的新主人的產權。

以君主制還是共和制劃分的左右派標準,從1789年以來發生了幾次主要的變化。因為左右派的鬥爭持續了兩個多世紀,但社會矛盾的各種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在不同的時代爭取民眾的支持,左右派的陣營和立場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隻要我們能夠認清其本質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它和法國大革命的關係。

首先是關於教會的,法國是“教會的長女”,當法國的君主制受到威脅的時候,雖然很多三級會議代表就是教士,但法國教會整體依然選擇和君主站在一起。因此自然成為左派攻擊的對象,在法國左派和教會的鬥爭一直持續了一個多世紀。而且影響到歐洲各國的左派普遍對教會採取一種不信任的態度,因此左派在教會問題上最初的立場是反教權思想,而右派則因為敵視左派而支持宗教權,甚至捍衛教皇世俗權,1870年意大利王國佔領羅馬的時候,只發生了短促的交火,一共只有不到十個人為保衛教皇國而戰死,其中就有三個是法國保王黨志願者。這種鬥爭在十九世紀是有現實意義的,因為隨著復辟時期的到來教會在歐洲獲得了巨大的權力,尤其在出版審查問題上掌握了相當的權力。於是左派對教會的鬥爭不得不從公開的抨擊轉向哲學領域,這就是哲學意義上的無神論,很多人主張早在啟蒙運動的時代就已經有了無神論思想,但是那種無神論被羅伯斯庇爾說成是“貴族的無神論”,這和之後的左派思想裡的無神論是不同的。而隨著教會退出政治領域,這種傳統的教權之爭已經過時,無神論在政治上取得了勝利。所以到21世紀這種鬥爭主要表現為家庭倫理方面的爭鬥,婚姻制度本身已經由教會法轉變為世俗政府的婚姻法,這是反教權的勝利,但是圍繞“是否允許離婚、是否允許婚前性行為、是否允許墮胎、是否承認同性戀平權,”這些問題傳統的左派和傳統的右派依然在戰鬥,只是現在右派已經不再追求傳統的教權,轉而捍衛教權時代所形成的基督教倫理。

(歷史發展到19世紀末民族主義已經成為保王運動的主要旗幟,法蘭西祖國同盟和愛國者同盟都是保王黨人的重要組織,而他們的形象代言人你們一定猜到了就是聖女貞德)

隨著時間的推移另一個被引入今天的左右派之爭的話題是民族主義,這個東西其實具有兩面性。其中傳統的左派堅持捍衛公民社會的理想,也就是以公民權為基礎構建一個平等的多元的國家。而傳統的右派則強調一個公民社會之內的民族集團,也就是所謂的“白人的美國”或者“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美國”這種觀點,而這種把一部分擁有公民權的人排斥出去的做法,實際上就是貴族思想的延續。在1789年的法國保王黨人眼中法國是“法蘭克貴族”的法國,而那些下等的高盧人“無套褲漢”根本沒有資格成為國家的公民。這種貴族意識隨著政治權利的擴大被迫面對現實的結果就是對有色人種的歧視。雖然高盧人不是上等人但好歹還是白人,法蘭克人貴族和他們的宿命論者雅克至少還講一種語言,所以大家聯合起來去反對其他種族。這是傳統的右派思想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為了面對普選制度而選擇的手段。

(工人國際巴黎支部成為一個強大的政黨離不開這個人,讓-饒勒斯,是他把傳統的激進共和黨人的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誕生了法國社會黨)

隨著法國革命的擴大,為了爭取人民對自己的支持,革命派開始追求社會公平。這是社會問題進入左右派立場的開端,也是左右派立場劃分標準轉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其實追求社會公平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在左派內部已經發生了分歧。很多市民和資產階級出身的人認為社會差異的基礎如果是程序正義的“公平競爭”那就無所謂不道德,簡單的概括起來就是既然公平競爭那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支持社會公平的人則強調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完全的“公平競爭”,社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此必須以國家的手段對人的生活處境進行調整。

圍繞著這個爭論形成了社會問題上的“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立場,自由主義原本是針對關稅的,認為任何的貿易保護和關稅壁壘都是錯誤的是一廂情願的蠢舉。從這個邏輯推導出社會經濟生活有自己的規律,也就是所謂“看不見的手”,認為的政策性調控是不可靠的,應該讓市場和社會自己去調控,從這個前提出發自由主義者反對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而社會主義者則強調社會生存和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眾,如果經濟發展和工業進步不能同等的造福於社會各階層,那麼這種進步就是“不道德”的。必須以國家的力量對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進行調控,這就是社會主義。

而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成為傳統的左右派的最後幾個戰場之一。左派往往支持社會主義而右派則往往支持自由主義。但這也並不絕對,我們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社會保障法是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搞出來的,而俾斯麥這個1848年的“刺刀反革命”是鐵桿右派。俾斯麥認為要戰勝社會民主黨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君主親自去實行社會民主黨人的政策。

左派和右派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所以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沾染了各種不同的思想,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最初的立場即使在兩百年後依然清晰可辨,一個盎格魯撒克遜白人跟你大談上帝之愛和家庭倫理的時候,你依然可以從他們身上聞到1793年“金色青年”的氣息。


克羅採和春天

關於這個問題,我寫過文章,頭條不敢收錄推送。這裡我寫溫和點。

左右這個定義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是資產階級領導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打敗了封建國王和封建領主階級。

國王路易十六和幾乎所有能砍頭的貴族的頭都被砍了。

下邊的問題就是,國家誰來治理,如何治理的問題了。

於是勝利了的資本主義革命者們首先定下一個規則,大家和平討論,不要在革命團體內部發生武力對抗。現在看,這很重要。你不能在自己意見大家不同意時就去解決反對你的人。

於是,大家就坐到一個大廳裡商量,討論,爭論,吵架。開始時大家的意見還挺一致的,新的國家要人人平等,這沒問題,通過。

下一條,社會制度要公平。嗯,老鐵沒毛病。結果再往下聊,發展聊不下去了。人們對於公平是個啥的認識簡直太不一樣了。

有一些代表說了,公平就是事實公平,全社會每人貢獻一樣,社會給他的報酬也都一樣,這才是公平。人人得到的一樣多,多公平。

話音未落,另一邊就有人跳出來了,你說的不對。這個社會不可能人人貢獻一樣多嘛,貢獻不一樣多,得到的報酬一樣多,你這是最大的不公平!應該是,多勞多得,按勞取酬。才是最大的公平。

就這麼吵起來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幾十上百人,烏泱泱的吵架的景象,哈哈。

幸好,有一個聰明人,搞出來一個辯論議事規則。注意,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些規則直到現在還在各國議會,會議,辯論會,公開討論中執行。往往這種節目能不能好看,主要看組織者是否知道這套辯論議事規則。不知道的話,往往你看到的就是一鍋粥了。

這個規則大概有這麼幾條。每個次只能有一個人發言。每個發言者名義上是對主席發言,當然,必須有一個主席。發言時間可以規定有限或者無限。與會者不得有暴力行為。等等。

有了這個規則之後,大家吵架的場面就好看多了。比如,發言者名義上是對主席發言,這樣,每個發言者說事之前就要先叫一聲,主席,剛才他說,

總比,對方話說到一半,這邊大聲打斷,你胡扯,

要強的。

在這套規則之下,大家辯論討論的內容雖然沒變,但是秩序建立起來了。接著,一群認為實質公平的人大多坐在主席的左手。一群認為應該機會公平的人漸漸都坐到了主席的右手。

開始,人們以為這個問題討論出來就過了。沒想到關於公平的問題成為所有自由社會爭論的最大問題,所以左派和右派也就延續到了今天。

由實質公平和機會公平之爭衍生出很多更深層問題。例如,一無所有的工農大多要求實質公平,想要打土豪的心態是不分古今中外的。於是,他們就被無產階級理論家定義為進步的。而資產階級的代表則認為社會應該給所有人相同的社會機會,相同的權利,誰賺的多,看的是自己的本事。可他們早就積累了大量財富,當然不願意拿出來平分。於是他們就被無產階級理論家定義為保守。

有一點我們應該意識到,當年商談這些問題的代表們也都是褲腰裡彆著腦袋跟國王和貴族打仗,推翻了國王。不論左派還是右派,他們也都是為了整個國家好。

事實上,雙方沒有再次發生相互之間的戰爭。而是在所有具體問題上進行了相互妥協。這個情況一直在資本主義國家延續到了今天。也就是劃一條線,線上的機會公平,看你本事,線下的吃福利,實質公平,每人一樣多。

這裡就不去用馬克思理論摻乎了,否則發不出來,你懂的。


MAI系統

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很好區分,也很難區分。看清本質,你會有全新的認識。

左派和右派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定義,標榜和實質也有很大差異。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得從宏觀層面看。一般而言,社會主義國家屬於左派,資本主義國家則是右派。這主要是初始時的立場差別。

社會主義陣營是以普通大眾、工農階層的利益為主張的社會制度,而資本主義則是以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和精英利益為主張的社會制度。也就是說,所謂左派指的是維護勞苦大眾的利益,所謂右派指的是維護精英和資本家的利益。換溫和的說法就是大眾主義和精英主義的差別。

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則又出現了左翼和右翼。宏觀上看,高福利的歐洲就是左翼思潮為主的國家制度,而倡導自由經濟、低福利的美國就是右翼思潮為主的國家制度。在美國內部,又分成了代表左翼倡導增加福利的民主黨和倡導自由經濟、低福利的共和黨。在歐洲各國同樣存在兩種思潮,比如英國的工黨和保守黨分別就代表了左翼和右翼。

綜合看,右派就是代表上層精英或資本家、強者的利益的,而左派則是代表了普通大眾、弱勢群體的利益。還有一個本質這是精英治理思路與大眾民主思路的差異,西方施行代議制,就是將大眾民主與精英治理結合起來。如果純粹的以大眾立場說話,太極致就會走向民粹。就是說大眾票選與精英治理相輔相成。

最後,關於左右,其實還是源自古中國文化。漢族尚左,服裝右衽是有原因。古文化的左右之爭,後來被賦予成了階級立場的左右之爭。然而詭異的是,古代的左右思維與現在的定義完全相反。


國病


左派和右派這兩個詞經常出現在網上,而這兩個詞最初的概念和我們的既有觀念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個事最早還得追溯到法國大革命那會兒,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十八世紀。那會歐陸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今天甜黨(君主制)宣佈俺們要吃甜豆腐腦,後天鹹黨(民主制)把甜黨踹開說豆腐腦就該是鹹滴,打的是不可開交。法國大革命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巴黎人民在忍受許久後終於忍不下去了,表示我們想吃鹹豆腐腦,於是就一哄而起攻下了巴士底獄。



攻下巴士底獄後,鹹黨內部就關於是否徹底消滅甜黨分裂成了革命黨和保守黨,兩派之間爆發了曠日持久的罵戰。而因為在罵戰中,革命派往往坐在會場左側,保守派坐在右側,左派右派也由此而得名。從那時起,左派就成了激進改革的代表,往往為平民說話;右派則成了保守妥協的象徵,給貴族們洗地。



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左派右派的概念是怎麼來的呢?這當然得歸功於我們的靈魂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大神啦,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兩位大神橫空出世照亮了整個世界,讓甜黨鹹黨知道原來豆腐腦除了甜、鹹竟然還有另一種吃法。這兩位斷言新黨一定會推翻鹹黨,之後左派就逐漸成為了GCZY者的代名詞。而另一邊,西方的鹹黨中又興起了一種新的吃法(自由主義)並且生根發芽,被稱為是保守的右派。兩種不同主義的差別,為左派和右派的劃分確立了標準。




但是被左派和右派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人類誕生以來最大的智慧就是妥協,尤其是在政治上。所以往往大部分人都不屬於純粹的左右派,而是在極左和極右間徘徊。而這兩個詞的概念在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區別,像燈塔國就屬於堅定的鹹黨,他們的左派主張政府適當干預,擱老大哥那屬於妥妥的右派。那麼在種花家,左派和右派的發展則更富戲劇性,這兩個詞是20世紀20年代初由老大哥傳到咱們這的,並且一下就深受歡迎。




那個年代大家是知道的,民生凋零,苦兮兮的年代,自然革命的左派更受人們喜歡,而右派則被用來攻擊頑固保守的群體,那時人們人人都以成為左派為榮。到了新種花家成立後,這種鬥爭愈演愈烈,右派從保守上升到了反革命,那時候要是被人成為是右派,絕對是一件要命的事。一直到了那十年結束後,一位老人家大手一揮:“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滴就是好貓嘛!”so,主張計劃經濟的成了保守的左派,而提倡市場經濟的改革者成了右派。這也導致了咱們這左派和右派的概念和西方那嘎達有點區別。




不過和西方一樣的是,咱們的左派也是強調平等與集體,右派吶則強調自由與個人。但是由於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咱們的左派屬於保守派,右派為改革派,和西方剛剛好相反。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各國間的文化、經濟也日益緊密結合,或許某天,咱們的左派和右派的概念會變的和西方相同。


種花家的松鼠

簡單來說,左代表激進、冒進的一方觀點;右代表落後保守一方觀點。左右派是指持有這兩種不同觀點的一類人。

歷史證明,左比右更可怕,傷害也更大。保守一點,最多就是發展進城會慢一點。而激進冒失的話,很可能會因為託大而玩兒起自己。


看點兒歷史

左與右是政治光譜上的兩側,左右分野是刻畫政治立場的基本座標。左翼、右翼形容的是立場、傾向,而左派、右派就是具有左翼傾向、右翼傾向的派別、團體或個人。在各國、各個時代、各種語境下,左與右的意義可以有很大變化,有時在一個地方、一個時期被歸為左的立場,在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時期會被歸為右,所以有時在使用時要慎重一些。我下面說的主要以

歐洲政治為藍本。

左右分野起源於法國大革命:1789年9月,法國的國民制憲議會就國王權限的一個立法進行投票。傾向於國王權力和地位的人位於主席臺右側,而傾向於反對王權的則坐在主席臺左側。這就是最早的左與右。從那時起,左與右的基本輪廓便展現出來:右翼傾向與保守,傾向於維護現行秩序;而左翼傾向與變革,傾向於改變現行秩序。

左翼的主要信念:社會進步、自由、平等、社會團結;右翼的主要信念:捍衛傳統、秩序、捍衛個體自由


在十九世紀的的歷史中,左派與反對教權、反對帝制而尋求共和制、實現公民自由聯繫了起來,但很快,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歐洲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讓左翼又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蘇聯的歷史讓左翼在二十世紀中往往與計劃經濟、國家集權聯繫起來。相反,右翼則往往與宗教力量更親近,在經濟上則傾向自由化政策。在近幾十年裡,全球化的發展、地緣政治的爭端、環境問題登上政治舞臺等等新變化,又給左右分野注入了新內容:左翼往往強調族群間的包容、多元共存,反對戰爭與入侵,擁抱生態主義;右翼則強調民族認同,強調維護本國利益、重視軍備,對環境議題熱忱度更低。

以上只是一個極為概括性的描述,適用於一般西方政治特別是歐洲政局的討論。對美國乃至中國所說的左與右當然需要仔細另說。



歐羅萬象

左派,右派,左翼,右翼,這些名詞是國外引進的,由於國情不同,文化背境不一樣,社會結構和各國的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取得的名聲過程和代表的含義等等都不同,所以名稱相同,實際性質一般會不一樣。總體來講,左派左翼都聲稱自己代表社會底層大多數人的利益,並說右派右翼是代表小數人的利益,但從西方國家的實際情況看,那些國家的政權都是通過選舉獲得的,很多時侯,右派黨能一次次通過選舉獲勝,如果右派黨執行的政策不符合大數多人的利益,大多數人有可能選舉他們執政嗎?這是不可能的,各黨派自己聲稱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又是另外一回事,就象有人到處說自己是大好人,實際這個人可能不是好人,這類事情的道理是相通的,上面我說的是西方國家的實際情況。在落後國家,情況又是另外一個樣,除原來有自己傳統宗教信仰的國家外,左派喜歡以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名義出現,並喜歡使用武力來實現自己的主張,右派喜歡使用和平手段實現自己的主張。至於左翼右翼,範圍更廣,把中間派劃分為偏左或偏右,這就是左翼和右翼。


龍一歐

對於新生事物而言

左派是新生事物發起者代表者,左冀是居中偏於對新生事物支持者幫助者,關鍵時,左冀站在左派一邊。

右派是舊事的代表,右冀站在右派一邊。

對於改革而言

支持改革為左派左冀。反對改革守舊者為右派右冀。

對於事物預見性而言

超現實的超前的行為為左派左冀,而守現實落後現實為右派右冀。

對革命而言

革命者為左派左冀,反革命者為右派右冀。

左為新生超前之意,右為陳舊落後之意。

左冀沒有左派立場鮮明,有搖擺偏左之意。

右冀沒有右派立場鮮明,有搖擺偏右之意。

分清左派左冀右派右冀,便於分清一個黨派的立場。便於左派拉攏左冀不致滑向右派,同時右派拉攏右冀不致滑向左派。

左派左冀右派右冀說白了就是階級劃分或黨派劃分或立場劃分的代名詞。

我回答得還是準確地道的,我自贊一個。不懂不要反對。


手機用戶60117370151

左派就是左翼,右派就是右翼。國外的左、右和國內的左、右有區別,是相反的。左翼和右翼來自於法國大革命,這一點許多人都提到了,這裡就不再說了。

左派在國外一般指激進、革命者,如美國的民主黨,右派則是保守派,如共和黨。前者重視福利制度,後者則重視自由經濟,所以,看米國的新聞就會發現支持共和黨的媒體總會大肆抨擊民眾濫用福利券,甚至經常提議政府收回福利制度,“不要幫助懶惰的人”。而民主黨的支持者們則認為,政府應當盡好自己的職責,福利券分發給民眾後他們愛怎麼用是他們的事情,憑什麼只能吃“窮人的食物”,而不能吃牛肉和大蝦呢?

其實有很多可以說的,但為了避免回答審核不過,先說這麼點吧。


肥嘟嘟的小不理



關於政治方面的越長篇大論越難以理解,所以我們簡潔明瞭的來說最好。

首先要明確這四個詞都可以代表政治立場。



左派與右派

起源:法國大革命,激進的革命黨在左邊,溫和的保王黨在右邊。

左派是激進的革命派,主張平等的社會主義;右派是溫和的保守派,主張自由的資本主義。



左翼與右翼(常用在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中就叫左派與右派。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歐洲的自由主義是右翼,而美國廣義上的自由主義卻是左翼,這應該是對美國右翼的劃分,因為美國沒有真正的左翼,而美國的自由主義相對於保守主義來說是左翼。

左傾與右傾(常用在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左派與右派過了頭的,過了頭自然就是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