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個漢字的小知識,竟是這樣

01 葷腥:“葷”其實不是肉?

大多數人認為“葷”與肉有關,應該是肉月旁,可這個字為什麼從草字頭呢?原來這個“葷”字不是指葷腥,而是指葷辛。“葷辛”指像蔥、姜、蒜、韭菜那些味道比較大的植物的辛辣味。後來為什麼“葷”又指肉類了呢?

因為做肉類的時候,可能會需要去除腥味,這時候必須放進一些有辛辣味的植物,也就是“葷”,它往往和肉類結合在一起,是烹飪伴侶,所以就有了“葷腥”這個詞。

02 駙馬:皇帝的女婿為什麼叫駙馬?

漢武帝時設“駙馬都尉”一職,“駙”原寫作“副”,指駕車的副手。

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做了駙馬都尉,他恰巧又是魏王的女婿。之後,西晉的杜預娶了晉宣帝的女兒安陸公主,王濟則娶了晉文帝的女兒常山公主,而且他倆都被授駙馬都尉,於是,後來,帝王的女婿被封駙馬都尉便成了慣例,這個官職變成一個榮譽稱號,簡稱“駙馬”。

這十個漢字的小知識,竟是這樣

03 巾幗鬚眉:“巾幗”是什麼?

巾幗是古代婦女佩戴的頭巾和髮飾,後借指婦女。鬚眉指鬍鬚和眉毛,借指男子。“巾幗不讓鬚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其實古代的女子是沒有眉毛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古代的女子會把眉毛去掉,然後畫一個眉毛,因為畫出來的眉毛更淡、更細,卓文君畫的眉毛非常漂亮,在當時是一種時尚,叫作“遠山眉”。

04 古代的入學典禮為啥叫“入泮”?

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叫做“入泮”。“泮”本是古代天子與諸侯舉行宴會時的宮殿,它本有統一的建築樣式:西南為水,東北為牆,一半有水,一半無水,故寫為“泮”。

後來,西周將其作為王室學宮,所以泮宮就成了最高學府的代言,儒家崇周禮,所以古代的學校門前都有個半圓形的泮池。據《禮記》記載,“入泮”則成為古代學生入學前正衣冠、拜筆、過泮池等一系列禮儀代稱。

這十個漢字的小知識,竟是這樣

05 作揖的姿勢,你做對了嗎?

現在我們看電視劇中好多“揖讓”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揖讓”應該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一定不能是右手在上。

06 社稷到底是什麼?

“社稷”是指國家,“社”指土地神,“稷”指農作物之神后稷。

07 古代的鮑魚是我們知道的那種“鮑魚”嗎?

大多數人會把“鮑魚之肆”的“鮑魚”當作吃的鮑魚,其實不是。

“鮑魚之肆”的“鮑魚”指的是一種醃製的魚。秦始皇去世後,曾經秘不發喪,為了不讓人察覺,就給他的車上放了很多的鮑魚,以掩飾屍體的腐味。

這十個漢字的小知識,竟是這樣

08 縞衣綦巾是什麼?古代衣服顏色有啥講究?

縞衣:白色的絹製衣服。綦巾:淺綠色的圍裙。“縞衣綦巾”是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也可用來指代意中人。

在古代衣服的顏色跟人的級別、身份有很大關係。一般人穿著用葛織成布做成的葛衣葛巾,不上色,所以凡是衣服有顏色的,其實說明都是有身份的人,絲織物要染色的話,雖然古代都是用天然的染料,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要貴一些的,再有,顏色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象徵著階級地位,不能亂用。

09 古代的學校被稱為什麼?

庠和序是商、周兩個朝代各自對學校的說法,後來合起來叫“庠序”,泛指學校。而在更早的夏朝,學校就稱作“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從遠古到先秦時代,庠和序有時候還指“養老院”或“敬老院”,可見我們祖先對教育後輩和孝敬長輩同等重視。

這十個漢字的小知識,竟是這樣

10 “血脈噴張”是錯誤的說法

“血脈僨張”的“僨”意為“奮”,就是亢奮膨脹的意思。除了血脈僨張之外,還可以組詞為“人心僨張”。

有人把“血脈僨張”誤寫成“血脈噴張”,這是錯誤的,因為人的血管在亢奮狀態下可能膨脹,但絕不會噴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