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事质疑到再愿相信,背后的是见识和格局

人生之路之所以走的不顺畅,

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

而是因为不愿意相信。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总有不少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怀疑一切的成功与美好。

人生润语|从凡事质疑到再愿相信,背后的是见识和格局

"他这么成功,还不是因为家里有钱。

这次升职又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儿子能读北京四中,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

人生润语|从凡事质疑到再愿相信,背后的是见识和格局

最近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才知道这个现象的原因。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模样,你相信什么,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而且,麦基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仔细品味这句话,发现现实生活还真是如此。

人生润语|从凡事质疑到再愿相信,背后的是见识和格局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辍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后终于考进北大,从此改变人生。

人生润语|从凡事质疑到再愿相信,背后的是见识和格局

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

很喜欢顾城的一首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之前,别人说什么我都会信,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太傻,太单纯。经历过后,我发现,在如此复杂的社会里,要慢慢自己学会辨识,纵使这个过程不是那么容易。

我知道,现在的世界,要让人相信,真的特别难。人们只愿相信真正发生的,而把其他看作虚伪。人们只会看到自己能到达的地方,而不敢触碰难以抵达的远方。

卡夫卡说,“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我理解的最近的东西,就是你眼前的一切,最远的东西就是你的理想。

所以,无论怎样,守住心里那份光与热,拥抱属于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