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穿過城市 輕吟淺唱且徐行

騎自行車穿過城市 輕吟淺唱且徐行

我一直不會開車。甚至,連電動車也不敢騎。

這些年,就一直騎著自行車穿行在這個城市裡的街道上,風裡來,雨裡去。

這世上有些人註定是不擅長做一些事的,開車對我來說就這樣。

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方向感方位感太差,我相信這些缺點對於開車的的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每當看到新聞裡有人把油門當剎車撞到了人,或者把車開到河裡,開到樹上,我都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去學開車,否則,那些不幸的人就會是我。而且,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會因遇到我而不幸。

我從小就是個笨孩子,學什麼做什麼都比別人慢,屬於“大器晚成”型,騎自行車也是直到快二十歲的時候才學會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我的家鄉,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那時候,自行車的品牌不多,也只有金鹿、飛鴿和永久那麼有限的幾個。其中笨笨的大金鹿因為能載重,最普及,農村人都喜歡。

騎自行車穿過城市 輕吟淺唱且徐行

那時候,誰家要是買了新自行車,總喜歡用彩色塑料皮把它全身能纏的地方都纏起來,前大梁上掛上個用花布拼的布袋,把它全身都打扮得花花綠綠的,以此為時尚。

在當年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不會騎自行車很不方便,出門要是沒有人騎車帶就得靠步行。和我同齡的孩子早早都學會了騎自行車。只有笨笨的我因為個子小,手腳又不夠靈巧,總也駕馭不了那麼個大傢伙。上學時,離學校二十里路每週都是步行來回,為此也很是苦惱。真不明白同齡的孩子學起來毫不費力的事,為什麼對我來說,竟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快二十歲還不會騎自行車的我,當知道另外一和我一樣不會騎自行車的女孩兒也學會了時,在那個夏天的黃昏發了狠。

在鄉村的打麥場上,騎著那輛車後座上橫綁著一根木棍的大金鹿自行車,經歷了摔倒無數次的挫敗感之後,終於找到了平衡。

從此,我騎著自行車去趕集,去賣菜,去走親戚。世界在騎在自行車上的我眼前,似乎變得大了許多。

這麼多年過去了,在夢裡,我還常常回到家鄉,騎著自行車,走在熟悉的鄉間小路上,走過那些熟悉的村莊,小橋……

九十年代初,剛進城那幾年,我的工作是騎著自行車送報紙。那時這個城市沒有這麼大,車也沒有這麼多,東南西北的大街小巷騎著自行車幾乎都轉遍了。

曾經幾次從西五路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只為數一數綠化帶裡到底有幾座人工湖,看看除了小西湖外的湖都叫什麼名字。

曾經為了送一個朋友,在目送火車離開後,再騎自行車穿過城市的深夜從城市南面的火車站回到城市西北角的蓮池村住處。

曾經在麥收時節,騎自行車走很遠的路到郊區去幫同事家收麥子種玉米。

那些年回老家交通不便,下了公交車後離村子還有一段路,我就常把自行車帶上71路車,下了車再騎著回家。

騎自行車穿過城市 輕吟淺唱且徐行

這些年,我看著這個城市變得越來越大,路上的車輛也越來越多了。學車熱已經興起了多少年,身邊的親友同事男女老少幾乎都會開車了,我卻從沒有動過一點念頭,仍然堅持騎自行車來來往往。一是喜歡它的慢,順便也喜歡它的省錢。

私家車的增多導致城市道路交通越來越擁堵,騎自行車的好處反而顯現出來。在別人開著車飛速地直達目的地或者堵在路口發怒,甚至為找不到地方停車而焦慮時,我悠然地哼著歌騎著自行車走過一個個路口。早起上班的路上,每個繁華路口都會堵成一鍋粥。多少南來北往的車輛塞在那裡僵持不下,自行車卻象一條靈巧的魚兒一樣擦邊溜縫,遊過車河,通行無阻。騎自行車的人也從不為停車問題煩惱,下班時在路邊捎點水果和青菜,進小店買些雜物,隨停隨買隨走。

一直覺得,騎自行車認識的這個城市和坐在汽車上認識的這個城市是不一樣的。坐在車上看到的城市,始終是隔著窗玻璃隔著霧一樣模糊的、冰冷的、疏遠的、堅硬的。而騎在自行車上穿過的城市,是清晰的、溫暖的、可親的,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息。

春日花開滿城的時候,會特意地繞點路,去看去拍那些開花的樹。哪條街上有兩株白玉蘭,哪個大院裡有十幾棵櫻花,哪個路口有一棵梨花,哪條路邊有一片石榴,那一處牆邊有花色好的月季薔薇,哪一片綠化帶裡有鳶尾、馬蘭、芍藥、石竹,我都一清二楚。

也喜歡在月明風清的夜晚騎車外出訪友,或者去劇院看演出。在回來的路上,可以靜心地欣賞路邊公園裡傳來的拉琴聲,吟唱聲,還有那些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身影,偶爾遇到一個久未謀面的熟人,還可以停下來聊一會天兒。

騎自行車穿過城市 輕吟淺唱且徐行

忽然有一天,城市的街道上出現了共享單車,越來越多的人騎著單車在城市中穿行來去,真是讓人歡喜。可能生活節奏越快,就會有越多的人和我一樣,喜歡這騎車慢行的享受。

騎自行車哼著歌兒在路上緩緩的行走,是從繁忙生活中抽離的身心難得的閒暇遊蕩。

哪怕風起,哪怕雨落,都是好時光。

騎自行車穿過城市 輕吟淺唱且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