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不必太認真

有時不必太認真

網絡圖片

妥協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的作用。妥協是要有一定分寸的。但一個不願意有一點妥協的人終究要被這個社會的群體所淘汰,他只適合獨處。妥協的分寸如果把握好了,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從這個角度來看,妥協就是一門做人的藝術,就像是在兩個不同的數字之間去尋找一個公約數。做人做得好,是一種很強烈的和諧美感。理性的妥協是消除“應激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健康的心態,更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良好的合作行為。

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妥協,沒有妥協就沒有和諧,沒有妥協就沒有共贏。比如在市場上,買家與賣家經過討價還價,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成立;在商場裡,兩家相互合作的公司只有相互妥協,讓彼此都得到相應的利潤,這樣才能在共贏中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

有時不必太認真

網絡圖片

妥協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一味地讓步。我們要區分明智的妥協和不明智妥協。明智的妥協是一種適當的交換。為了達到主要的目標,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並不是完全放棄原則,而是以退為進,通過適當的交換來確保自身要求的實現。相反,不明智的妥協,就是缺乏適當的權衡,或是堅持了次要目標而放棄了主要目標,或是妥協的代價過高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理性的妥協並不等於麻木、怠惰、迂腐和世俗,並非棄昨日而不思,避明日而不想,處今日而無慮,毫無憂患意識和危機感。也不是委曲求全,在一些大問題上,比如正確地教育子女、義務贍養老人、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等方面,就沒法對無理的一方做出遷就和讓步。不過即使這樣,那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平心靜氣地商量、耐心地疏導,導之以行,儘可能取得共識,使問題得到解決。

善於妥協,是一種明智,也是一種美德。能夠妥協,意味著對對方利益的尊重,意味著將對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樣重要。在個人權利日趨平等的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於妥協就會贏得別人更多的尊重,成為生活中的智者和強者。

有時不必太認真

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