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櫻桃也有“胃穿孔”?

櫻桃穿孔咋回事? 大櫻桃細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枝梢、果實;相對葉部來說,枝梢尤其是果實,較少發病。葉片發病,初期形成水漬狀小斑點,隨病菌侵染加重,病斑擴大,直徑在1-5mm,形狀不一,圓形較多,也有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顏色變成褐色(黑褐色或紫褐色),邊緣角質化,周圍多有黃綠色暈圈。發病後期,病部乾枯,病健交界處發生裂紋,病部脫落,形成穿孔。若發病嚴重,數個小病斑相連,將形成較大病斑,隨病斑乾枯脫落,遺留下邊緣不整齊的大穿孔。一般來說,溫暖、多雨或高溼天氣,病害進展迅速,易造成流行;澇窪地、土壤粘重、溼度大的園區,發病較重;鬱閉、通風透光條件差的果園,發病較重;偏施氮肥、有機肥不足的果園,發病較重。萌芽前,可以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預防,發病以後,要及時噴藥治療,一般可以用72%硫酸鏈黴素3000倍液,或者25%葉枯唑500-600倍液,或者用86.2%氧化亞銅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等。


大樱桃也有“胃穿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