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繳納養老金,退休後才能拿更多?

聽說考研界相聲演員張雪峰老師特別討厭員工問五險一金,且不提養老,難道我們不買車買房啦?


著名的考研界相聲演員——張老師認為關心五險一金的員工=不幹事坐等拿養老金!

天吶!是公司太單純還是把員工想得太單純!請問養老金能有多少?不至於把人想的這個陰暗吧!

既然說到養老金,我們就來叨一叨吧

目前,人社部已經召開了第三季度新聞發佈會,發言人稱,就目前情況看,全國各地已經基本實現了省級統籌,為全國統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養老保險的統籌工作,預計明年會邁出第一步,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之間由於人口結構特別是人口的流動導致的撫養比差異過大帶來的養老保險負擔,調劑餘缺,進一步在全國範圍發揮養老保險互助共濟作用,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換句話來說,將來不論你在哪裡參加養老保險,不管把錢繳到哪個地區,養老保險基金都可以統籌提取了。

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複雜,但是隻要清楚養老金的繳納邏輯,還是能夠知道怎麼繳納才能拿到較多養老金的。(別指望養老金,還是好好工作吧)

如何繳納養老金,退休後才能拿更多?

記住4個影響因素,它們才是影響退休後每個月拿到的養老金多少的關鍵:

繳納年限

養老金繳滿15年只是退休後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最低年限要求。

繳滿15年還是繳納到退休,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未退休前已經繳滿15年的不建議停繳,最好連續繳到退休。

繳費水平高低

單位在職人員繳交的養老保險費是以個人工資水平為繳費基數的,但如果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就可以在全省繳納養老保險基數下限至全省在崗月平均工資的300%之間選擇繳費基數。

繳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老金計發中的實際繳費指數的高低。在職人員應當依法如實申報繳費工資;靈活就業人員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可選擇高一點的養老金繳費水平,到達退休年齡後累計繳納不足15年,可延長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辦法,享受到將來領取養老保險的權益。

如何繳納養老金,退休後才能拿更多?

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每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是不同的,計發養老金所依據的社會平均工資也不同。

一般情況下,社會平均工資是逐年增長的,因為這個因素影響,首次計發養老金時,晚退休的會比早退休的略高一點。

退休年齡

60歲退休還是65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

退休時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私以為,年輕人大多不會去想未來拿多少養老金,但是更加關心醫療、買房、購車等近十年要面對的問題,所以,面試時問清公司五險一金情況還是有必要的,萬一遇到張老師那樣的,也許你沒問,也許他0險0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