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白起都未乘勝追擊,二人誰更可惜,都是決策者的失誤

白起打贏長平之戰,坑殺幾十萬趙軍,趙國人心惶惶。結果沒有乘勝追擊,緩了幾個月,結果趙國緩過來了。邯鄲之戰被趙魏楚聯軍擊敗;

曹操和白起都未乘勝追擊,二人誰更可惜,都是決策者的失誤

曹操打下漢中,蜀國人心惶惶,曹操說,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於是緩了幾年,結果劉備緩過來了,砍了夏侯淵,收了漢中;

兩個人都沒有乘勝追擊,讓對手緩過勁了。白起和曹操哪個更可惜?

白起當然知道乘勝追擊,只不過朝中妒忌,被迫緩了幾個月,而且之後怕他再立功,之後領兵的就是王陵了。這也為白起跟應候之流有個摩擦,為將來之死做了鋪墊。而且當時秦國的國情白起必須撤軍,秦國大傷,國庫虧空,留下趙可以有緩衝區去鉗制其他各國,否則秦軍危已。

曹操和白起都未乘勝追擊,二人誰更可惜,都是決策者的失誤

而兩者心態不一樣,曹操當年可是先得了荊州,又垂涎東吳,這才會又倉促上陣慘敗的赤壁,之後的曹操已經知道沒功夫在自己這一代平定天下了,所以打下一點就好,慢慢來。急不得。

曹操,當時是可以奪回漢中的,劉備在蜀地不得人心,當時各地爆發民亂,曹操復奪漢中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當時關羽跳起來吸引了魏國和吳國的全部火力,對於曹操那個時候後方不穩定。曹操打張繡的時候,突然撤退,賈詡就判定曹操的後方出事了,由此可以判斷這種情況在曹操那不少出現。

曹操和白起都未乘勝追擊,二人誰更可惜,都是決策者的失誤

曹操剛得到漢中,可能吃了赤壁之戰的虧,不敢輕舉妄動,曹丞相也是,打下赤壁的時候,該按兵不動,他非要進攻;打下漢中的時候該進攻,他又按兵不動,每次都走錯。劉備的漢中才得以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