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小額免密免籤支付“默認”開通遭質疑

刷卡千元以下無需密碼和簽名

銀聯小額免密免籤支付 "默認"開通遭質疑

近期,部分銀行把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支付業務的單筆限額上調至1000元,上調理由是原有的單筆300元限額已經無法滿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然而對於不少人來說,卻全然不知自己的銀行卡已經被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籤支付功能。

銀聯小額免密免籤支付“默認”開通遭質疑

錢"嘀"地一下就被刷走了

長春市民王林(化名)最近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銀聯芯片信用卡,拿到卡片後消費時發現,不需密碼也不需簽字,錢直接就被商家"揮卡"刷走了。王林詢問銀行才瞭解到,原來自己的這張卡被默認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籤支付功能,而在辦理卡片時卻沒有人提示過他。

天津市民劉先生在餐廳刷卡結賬時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自己還未輸入密碼,服務員拿著卡在機器旁放了一下就說"可以了",消費支付已經完成。在得知自己的銀行卡有這種一定額度內免密免籤的功能後,劉先生感嘆支付便捷的同時,也隱隱擔憂:萬一卡丟了,很可能被盜刷啊。"手機支付一般還有手機密碼或指紋解鎖作為一層保護,這個卡如果丟了就相當於直接丟錢了。"劉先生說。

銀聯小額免密免籤支付“默認”開通遭質疑

"開通"為"默認" "關閉"須"申請"

"開卡時不知道,都是在消費時才知道。"一位網友在網上吐槽稱,一般開通銀行服務都需要有一個文書徵得用戶同意,而銀聯卡卻不籤風險協議默認開通免密免籤支付。

對於小額免密免籤支付的安全性,中國銀聯在其官網稱,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籤服務適用的銀聯芯片卡相比其他支付方式安全性更高,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未發生過因芯片銀行卡被複制導致偽卡欺詐的案例,且與手機等移動設備結合還可創新身份驗證方式。不僅如此,中國銀聯還聯合各商業銀行為持卡人設置了專項賠付金,提供了72小時失卡保障服務。然而一些持卡人則認為,一旦卡片丟失未被及時發現,所造成的損失即便可以追回,也會在心裡產生很強的不安全感,還不如在付款時多輸幾次密碼多籤幾個字,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便利應建立在安全和尊重基礎上

一些持卡人表示,對於一些銀行卡具備的便捷功能,在不威脅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默認開通可以帶來方便,但像小額免密免籤支付這樣帶有一定風險的功能也默認開通,雖然額度不大,但難免讓人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在銀行和銀聯的服務面前喪失了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

天津擊水律師事務所主任潘強認為,這種情況說明金融機構在辦卡環節存在漏洞,銀行事前並沒有進行充分、有效告知,不僅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還會造成用戶財產權被侵害的可能性,相關部門應對開通流程進行優化,進而防範客戶財產損失。"不能先推定消費者選擇了這項功能默認開通,而是應把選擇權交給用戶。"潘強說。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認為,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支付功能的推廣,應該在安全與便利之間尋求一種更穩妥、更符合常規、更易被接受的推廣方式,讓有需求的人選擇開通,尊重不需要該項服務的持卡人的權益,這是優質服務的應有之義。

有專家指出,儘管有關機構宣稱小額免密免籤支付功能很安全,但其風險不可忽視。專家建議,今後在開通此類業務時,應充分尊重客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通過技術手段讓客戶充分了解該項服務。同時也須建立行之有效的資金安全監控和及時賠付機制,在技術和流程上不斷完善,充分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