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河南省陝縣菜園鄉石門村南的繡嶺坡,是一個自然村。它的地貌,是順著山勢向下延伸的平緩土嶺。嶺不算大,但很神奇!


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當地人說,以繡嶺為界,東邊的雲雨,湧到這裡,便停住了,不再往西移動。如果老天爺,那天打個盹,疏忽啦 ,讓雲雨過了繡嶺,那可了不得!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莊稼要遭災!

繡嶺後面的山,《水經注》上叫“橐山”,現在人們改叫“塔山”。前面的河,《水經注》上叫“安陽河”,現在的人們只知是條河,不知叫什麼。
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平時,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繡嶺上空,雲霧繚繞,氣象萬千。當地人說那是瑞氣,喜歡的不得了!在地裡幹活的農民,常握鋤柱地,遠遠瞭望 ,眯縫著欣喜的雙眼,期盼那股瑞氣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道光四年11月,當地一戶大門正對繡嶺的人家,興高采烈地把寫著“瑞接繡嶺”的匾牌,懸掛在新落成的門樓上。星移斗轉,滄海桑田,過了194年,那門樓雖已破舊,但匾牌尚在。不過這戶人家確實人才輩出,家業興旺。
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人們認為繡嶺的雲霧為喜兆瑞氣,緣於距今1360年,也就是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在那裡修建的一座行宮,叫“繡嶺宮”。

歐陽修編撰的《新唐書·志第二十八·地理二》上載:陝縣東南“有繡嶺宮,顯慶三年置;東有神雀臺,天寶二年以赤雀見置”。

唐《明皇雜錄》記載:“上幸東都,至繡嶺宮”。

典籍實證,繡嶺宮是唐代中期皇帝從西都長安東巡的行宮之一。

據說當年的繡嶺宮,地面廣平,居高臨下,草木蒼翠,環境幽邃。其宮室殿堂,巍巍華麗,雕樑畫棟,氣象卓然。繡嶺上,橫雲逞空,縈縈繚繞,如天宮仙境降臨人間一般。

呵呵!這還用說。皇帝的行宮那個不是金碧輝煌?那個不是宛若仙境!何況還是我萬國朝聖的大唐帝國!
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如此璀璨耀目的行宮,居然也有黯然神傷的故事!

不知那位朝廷娘娘駕臨繡嶺宮時,帶著一位年齡不大,十分嬌貴的小公主。這天之驕子,不幸胎帶固疾,口不會說,手張不開。娘娘為此愁眉不展,逢廟必拜。繡嶺宮前,安陽河泮,恰有一大通佛寺,娘娘便攜公主進去燒香拜佛,祈福祛病。說來也怪,從大通寺回到繡嶺宮,這寶貝突然會說話了,手也能張開了,更奇的是,手掌上居然隱隱有三個“生”字,大家高興地稱呼她“三生公主”。遺憾的是,歡喜沒幾天,這公主便香消玉損了!葬在繡嶺宮旁,墳塋還在,當地老百姓世代相傳,那是三生公主的墳。
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俱往矣!年代久遠,滄海桑田。輝煌一時的皇宮寶殿,在歲月的消蝕下,也煙消雲散,成了瓦礫一片。

農民惜土如金,當然不會放過這塊沃土良田,如今,那裡是綠油油的麥地。文物部門在遺址調查中,曾發現有唐代布紋大瓦碎片等遺物,並探出繡嶺宮室,當年的所具規模。

這正應了《紅樓夢》中“好了歌”的一句:“古代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文化遺產——誰知曉?一座掩埋在莊稼地裡的千年皇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