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和田早市扶貧記——早市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平臺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的要求,和田市不斷加大城鄉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力度,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有活幹、有錢賺。

「脫貧攻堅進行時」和田早市扶貧記——早市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平臺

為了讓全市貧困戶有更多就業崗位,和田市委、市政府於四月份在體育廣場劃出場地開辦早市,讓貧困村民在早市上擺攤設點賣蔬菜瓜果等農產品,激發村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經過一個多月,來早市經營的村民從最初的30人增加到現在的292人,每天人均收入可達300-500元。

一走進早市,遠遠的就能聽見肉孜麥麥提攤位傳來的吆喝聲,在這裡氣氛最活躍,生意最火爆的就是他了。剛開始來這兒經營的時候,性格靦腆的他放不開,雖說他是村裡有經驗的大棚蔬菜種植戶,但是沒有在市場銷售的經驗,連續幾天沒生意,很氣餒,就在他打算放棄的時候,“訪惠聚”工作隊給他吃了顆“定心丸”。

「脫貧攻堅進行時」和田早市扶貧記——早市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平臺

肉孜麥麥提·麥麥提說:“我以前不會賣菜,沒有經驗,顧客來了我也不好意思說話,‘訪惠聚’工作隊的幹部們發現這一問題後,放下身段跟我一起賣菜,每天早晨都跟我一起來,教我怎麼吆喝,還給我們每個人都做了賬本,我把每天銷售情況都詳細記錄,看了這個賬本我就知道當天的生意怎麼樣,什麼菜賣得好,顧客需要什麼菜,一目瞭然。現在我的生意特別好,今後我要提高蔬菜質量,種好菜,做好生意,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自治區審計廳駐古江巴格鄉如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說:“他們剛到這兒有點生疏,我們工作隊就教他們怎麼賣,怎麼吆喝,賣什麼菜,進什麼菜,通過一個多月努力,有些人生意的特別好,從原來每天的幾十塊錢已經提升到二百塊錢,甚至是五百塊錢,以後我們將繼續發揮優勢,組織貧困戶到這兒來做生意,讓他們的腰包鼓起來。”

來自古江巴格鄉吐沙拉村的吐爾遜尼沙·買買提明夫婦從事水果販賣十幾年,各個鄉鎮來回跑,既不穩定又辛苦,自從搬到早市以後,他們生意有了明顯的好轉。吐爾遜尼沙·買買提明說:“以前我們賣水果的時候要跑各個鄉鎮,只有巴扎日才能去賣,自從早市開了以後,我們每天都可以來,生意也很好,很穩定,一天能掙700元左右。政府想盡辦法為我們找致富的路子,我們也要好好努力,早日脫貧摘帽。”

「脫貧攻堅進行時」和田早市扶貧記——早市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平臺

早市不僅為和田市各鄉鎮貧困戶搭建了就業平臺,創造致富的機會,同時也為周邊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和實惠。

市民周峰軍說:“老鄉自己種的菜新鮮,我基本上兩天來一次,早上過來轉轉買點菜,在這兒買菜比其他地方便宜,相對來說,一個月能節省個兩三百塊錢,我相信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好的。”

「脫貧攻堅進行時」和田早市扶貧記——早市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平臺

古江巴格鄉素有“和田市的菜籃子”之稱,蔬菜種植面積有380多畝,自從早市開辦以來,鄉黨委高度重視,大力宣傳,引導村民到早市經營,並安排鄉、村幹部和“訪惠聚”工作隊親自帶領村民,幫助村民賣菜,目前,全鄉已有 228人在早市經營。

古江巴格鄉恰哈爾巴格村黨支部書記說:“早市不收攤位費,村民可以把自家的雞蛋,自己種的蔬菜、水果拿到這裡銷售,在這裡他們既能照顧家庭還能做生意。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對村民思想的引導和政策的支持,讓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