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唐琪鈞在技校畢業後隨著“停薪留職”時代的步伐離開了國營企業,開始了自己的“下海”生涯,可是幾年下來不僅生意虧本了,就連自己的老婆也“飛了”,傷心之餘他獨自帶著自己五歲的兒子到處奔波闖蕩。

當我們2002年進入報社的時候,有“錢途”的專欄已經被別人瓜分。這專欄廣告是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有的人三五個月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可是卻只要一天就可以掙三五千甚至上萬。

我們親眼目睹身邊有無數的人在不停“倒下”,可是也有個別人在屢創“奇蹟”。當時我和唐琪鈞以及我們的專欄經理王超三個人就考慮一定要自己開發出自己的欄目,於是我們就上網搜索、不斷分析討論新的項目。這樣我們就搞了“週末特賣會”“名牌展示”“招商”等等欄目,可是在實際運營是總是出現“廣告招商”問題,在“沒有廣告收入一切策劃創意都等於零”的現實法則面前,很快這些創意就成了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

後來我們三個運用“頭腦風暴”搞出了辦“商務培訓”,為此我們三人特別到外面去吃了一頓表示慶祝,在我們看來這個創意“簡直是太有才了,太值得表揚了”。

另外順便介紹一下我們的專欄經理王超同志,這傢伙從黃河科技學院畢業後就在出版界混,自己還搞了個部門專門出書。在這些什麼“中國名家名著大全”“輝煌時代——中國百家大全”等鉅著上發表文章是免費的,可是既然自己的“鉅作”被“出版社”的《某某某鉅作》選中發表了,自己總要收藏個十本八本的吧,對不起每本500元——因為是精裝限量發行嘛!後來王超這傢伙房子就搞出來了。可是這種出書方式很快就被禁止了,王超就跑到報社下屬的廣告服務公司來應聘。

當王超將自己的“世界書法家協會常任理事”本本一亮的時候,公司總經理鄭老師的眼前突然一亮,立刻就拍板讓他當了這專欄廣告的經理。可是這經理是個空架子,雖然每個月有一千塊的基本工資,但是在他管轄的這些人中,每月超過五六千的就有好幾個,王超眼紅了。就連公司總經理鄭老師也曾經說過,“我每個月才三千多塊,可這幾個業務員的工資卻有五六千,乾脆我也來跑廣告!我還不相信,我這個總經理還跑不贏他們!”

當然大家都只看到這四五個“成功者”,根本不知道這裡還有幾十個就連生活都有問題的人,這其中就包括已經在廣告行業跑了五六年的我和四處碰壁的唐琪鈞。

在這種形式之下,我們都想搞出自己的項目,然後獨享成功的成果。 在喝酒的時候,多年的失敗與打擊一起湧上心頭,我感到異常難受,淚水早就湧了出來。現在好了,我們終於可以利用報社品牌和廣告優勢大幹一場。

由於王超帶頭這項目很快就獲得了鄭老師的同意,他還是那句話“第一不要違法,第二要創收”。就下來王超就開始挖掘報社的資源,我就超水平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搞策劃,說實話這些年本人搞出了無數“讓自己激動不已”的策劃,可是在獲得客戶的一句“小徐,你的創意很成功,可是你不瞭解我們的情況”之後就沒有任何的回報。這時我真想衝上去給他們一巴掌。真搞不懂他們這群白痴就只知道掙錢掙錢,跟他們講什麼CI、品牌、策劃、戰略簡直就是對牛彈琴!而老唐雖然文化不怎麼高,可社交能力強,隨便出去跑一圈就能認識一大群人。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聯繫講師、聯繫場地、準備材料,很快我們的項目就開始啟動了。鄭老師也為我們加油,申請了一大批免費的廣告,我們每天要接三四百個電話,高興得我們合不攏嘴,感覺這成功就立馬要來了。後來我們終於獲得了初步的戰果,招收了80幾名學員開了一次成功的商務培訓,開創了成都市高端商務培訓的先河!

可是接下來我們的問題就逐漸暴露了出來,在第二期的培訓招生就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後來我們掙扎著又辦了幾期,可效果明顯越來越差。

後來我們決定放棄商務培訓而搞職業資格培訓,後來還獲取了 “信息產業部”的一個“四川資格培訓考核”的項目,可是由於沒有配套服務最後也沒有辦起來。在客觀事實面前我們不得不放棄這個“自己認為很好”的項目,我們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第一我們不懂培訓行業,沒有專業知識;第二我們不懂培訓市場,只是在憑想象的找項目;第三我們沒有自己的服務隊伍——

失敗就失敗了吧——王超就跑去幹他的老本行搞他的書法藝術,我也到了報社的發行投遞公司跑報紙的DM夾報。不要小看了在報紙中夾帶宣傳資料的業務,人家每年的廣告收入可是上百萬的。

最具戲劇性的當屬唐琪鈞,他傢伙一直人熱情、有魄力、人緣好。我們還在報社搞培訓項目的時候,他聯繫到了另一個培訓機構。說實話憑著報社的招牌我們在外面不論辦什麼事都能獲得別人的另眼相看。這個培訓機構是有一個女人辦的,這個女的老公跟她離婚時給了她一筆錢,她就開了個搞企業內部訓練的機構。估計這離婚的原因還是“創業發達了,文秘出現了,關係複雜了,問題就來了,最後離婚了”。

有一段時間老唐跟這個離了婚的女人走得特別近,至於老唐有沒有私下的想法,我們就不敢妄自猜測。有一次老唐還讓這個機構的一個講師給我們進行了一堂免費的試講,並諮詢我們的意見。可是一段時間後,就再也沒有聽說老唐與這個機構聯繫過,估計也沒什麼戲。

在我們的第一批學員中有一個有實力的女老闆,通過一段時間的瞭解,看到了老唐的能力,就“借了一筆錢”給他辦了一個培訓機構,老唐就和報社跑廣告的雷平以及新招的員工搞了無數“稀奇古怪”的項目,所以一段時間之後老唐就變成了“唐總”,可惜這些看似“前景輝煌”的項目都沒有搞出名堂,但是他們還是異常堅定的在不斷搞項目。這種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太讓我們感動了!

在成都的時候,老唐曾多次打電話要我到他的公司去承包項目。老唐有句口頭禪:“都是兄弟,有項目一起搞噻!”說實話對於這些項目,本人有無數的經驗,心想依靠報社都沒有把項目搞起來,還有什麼項目值得去搞的。

或者由於自己經歷失敗的次數太多,已經沒有太大的鬥志,已經不再適合搞這一行。於是就逃離成都,跑到江蘇常州機械廠打工度日。

可是在過了六年的穩定生活之後,現在我又想去“搏一搏,闖一闖”,因為其他幾個一直堅持的老朋友都已經“混”出名堂,有幾個已經開了公司,有一個已經註冊了六家公司,這次讓我去幫他管理這些公司,至於有多少資產我無法想象!

多年來我一直在堅信:我們可以失去99次機會,經歷99次失敗,但是隻要把握1次成功就可以彌補甚至超過這99次失敗的損失,就可以徹底改變自己!

想來這一次回到成都,又會遇到多年不見的王超和唐琪鈞,而他們又會是什麼狀況,我不敢想象,我相信:人生總是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人生總是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