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安发现一古墓,出土物使天皇又惊又喜,引起日本寻根热潮

导读:

关于“日本”这个国号的由来,一直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旧唐书》记载:“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从这句话来理解,应该是唐朝时的日本人嫌弃倭国这个名字不好听,然后自己改了名。那么日本人为啥一开始没有嫌弃呢?这就要从战国时代开始说起……

中国西安发现一古墓,出土物使天皇又惊又喜,引起日本寻根热潮

中国最早称呼日本为“倭”是在战国时代,那个时候的古籍中,对日本的别称还有东夷,扶桑,东瀛,蓬莱等等。日本人对此也是欣然接受的。中国当世界老大当了几千年,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而日本作为一个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自然要以“华夷之辨”观念来对待。

中国历朝历代的称呼外族一律用“兽”或“虫”修饰,如“狄”、“蛮”、“戎”。惟独称日本为“夷”、“倭”,带个“人”字旁,使得当时景仰中国的日本人十分高兴,认为中国毕竟把自己当人看。

中国西安发现一古墓,出土物使天皇又惊又喜,引起日本寻根热潮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到了唐朝。日本开始大量派遣遣唐使前来学习大唐文化,这些人学到一点中华文化之后,才感觉倭国这个名字不是那么好听,回国后跟天皇一商量,这才把国号改成了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经过武则天的最终拍板,日本这个国号就算是定了下来。从逻辑上来说,日本人看到太阳是在东方的海平面升起,所以是不可能称呼自己的国土为日本的,这个国号的唯一来源,应该是借鉴了古代中国人观看东方岛屿的感觉和称呼而已。

中国西安发现一古墓,出土物使天皇又惊又喜,引起日本寻根热潮

对此,《新唐书》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翻译过来就是说,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遣使节来祝贺征服高丽,此后稍微学习中国话,就讨厌倭这个名,更改为日本。对中国启用这个国号,是公元702年日本第八次遣唐。据说当年使船靠岸,当地人扬声问道:你们从哪里来的呀?船上充满自豪的答:来自日本。

中国西安发现一古墓,出土物使天皇又惊又喜,引起日本寻根热潮

2004年,在中国西安发现了一座日本遣唐使的墓,经挖掘,这座墓里出土的一块墓志引起了国内外网友的极大兴趣。此墓志记载:“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这是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体现日本国号的文物,也是日本国名由来真正的实物证据第一次被发现。

中国西安发现一古墓,出土物使天皇又惊又喜,引起日本寻根热潮

日本对此极为重视,在2005年8月24日,这块墓志铭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甚至吸引了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前来慕名参观。据说天皇看到这块石碑时又惊又喜,直说终于找到了日本的根。在天皇的示范下,日本很快就兴起了一股追根热潮,许多日本人看到这块石碑后,纷纷前来中国西安寻根,追思当年大唐赏赐国号,日本第一次被作为国家对待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