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融行業火,那麼金融行業HR聊一下對薪酬的感想吧(文長)

畢業之後就到金融行業做HR,從模塊上說9年間做過保險行業的薪酬福利,信託行業的薪酬福利和招聘,PE行業的員工關係,所在的幾家公司也是行業內排名前幾的。因為薪酬福利這塊做的久一點,同學和圈子裡的朋友也大部分都是同行業或者銀行、券商等其他金融行業,所以對金融行業的薪酬還是瞭解一些。

首先說一下金融行業整體薪酬。因為金融行業前臺的薪酬主要和業績掛鉤不具備太大的參考意義,所以只說下後臺管理人員的,這部分人員職級和薪酬體系也相對穩定和完善。保險行業和券商、信託、銀行比,總體薪酬水平確實還是相對低一截的,表現在固定薪酬略低,但浮動薪酬(主要是獎金)低的會比較多。我覺得原因應該是保險的行業特性決定它的業績爆發性不如券商(券商趕上牛市可以賺足幾年的利潤),利潤率拼不過信託(我在信託的時候信託行業各公司人均利潤大概是從200萬多到800多萬之間,遠高於銀行),壟斷性又不比銀行,保險行業准入門檻也相對比和其他金融行業低很多(主要是牌照門檻)。所以現實情況是保險公司年終獎相對較低,一般根據利潤情況可能也就幾個月不等,較難發到10個月以上。而券商、信託等行業可能常常會因為某一年公司業績突然爆發獎金髮幾個月到幾十個月不等。券商、信託公司比較多,每個公司管理層思路不一樣,導致同行業不同公司的獎金髮放思路差異也很大。比如某金融公司最近很多年無論公司業績好壞後臺基層員工一律都雷打不動發12個月年終獎,這個應該和領導層中庸無為的作風吻合,而一個在某top5券商做基層hr的學弟2014年趕上牛市年底拿到了將近50個月的年終獎應該代表了主流券商的利潤分享導向的發放機制。所以券商和信託的後臺人員工資因為浮動工資(獎金)的發放具有爆發性,但是每年總薪酬也具有不確定性,但總體確實還是要比保險高出一截。另外銀行和券商、信託比,除了一些比較激進的城商行,其實大部分國有銀行其實總薪酬偏低一些,但是高於保險的。不過非銀機構很多都會青睞招聘首選國有大行的工作人員,甚至不惜薪資翻倍來挖角,所以國有大行很多時候都是個跳板,幹上幾年攢足經驗輕鬆跳到信託或者其他金融公司還是不難的,而且薪酬往往都能有很大幅度的上漲。

再說一下金融行業工作十年左右的後臺管理人員能拿到的大概薪酬區間(僅指人事、財務、法務、稽核、運營等後臺不含前臺人員),我覺得排除一些資質很高的能做到高管級別和一些混的不如意的只是基層員工級別外,以大部分人的資質應該在大點的金融公司都是做到基層管理者(直接帶一些基層員工)或者中層管理者(下邊的人部分或者全部是基層管理者),稅前固定薪酬部分在200K到500K之間是比較正常的數字,一般稅前年固定薪三十多萬屬於較正常水平。算上獎金就比較難說,因為券商和信託獎金的方差很大,但是獎金再爆發,某一兩年稅前百萬是有可能,稅後過百萬還是非常難的,每年都穩定的稅前過百萬其實也比較難。當然如果能到中高層還是能到年薪百萬的,但那真的是屬於精英了,我身邊例子比較少。

所以如果兩口子工作十年左右,都在金融行業後者類似於金融行業薪酬水平的工資做後臺,那家庭每年基本穩定的總收入能到七八十萬到一百萬應該屬於正常水平(只是說我之前所在公司同事和周圍金融圈同學和朋友的大部分收入情況,不代表一些牛人特例哈)。

另外對於年薪穩定在百萬以上的人,我覺得大概分四類吧,一類是大公司做管理的人(往往是分管公司某幾個部門的總監或者副總),這種人一般年齡稍大,屬於真正有管理能力,大部分靠自己的工作努力和能力、資歷等硬實力拿到的高薪,我覺得他們一般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睡很少的時間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他們出差大部分都是晚上應酬到很晚早晨還能起得很早來批簽報或者跑步鍛鍊,80後有但不是主流。這類人我覺得應該大部分都不會來版上灌水,年齡偏大,工作較忙。第二類是各公司的前臺業務人員吧,包括金融公司的保險代理人、團銀客戶經理、信託經理、PE的投資經理等等,這些人賺錢更多的是靠各種資源渠道(父母的或者自己建立的)、及時獲取市場上的各種信息和還不錯的公關交際能力,素質參差不齊,總體學歷水平未必會很高(主要是保險行業),比如保險行業的吸血制考核制度可以讓一些營業部經理或者總監靠下邊團隊的高額業績拿到高額獎金,信託經理和PE的投資經理則要更多更快的拿到更多的信息來促成業務,不過這類人一般都要善於交際,性格要外向才行,有用的朋友要時長維護著而且圈子要越拓越廣,但是我身邊好多人都很宅,原本的朋友結婚生子之後都慢慢聯繫的少了別說拓展新的圈子了,所以其實很多人如果靠父母的資源,性格上可能決定他們成為不了這樣的人,不過感覺版上這類人也不會太多。第三類應該是靠股票基金等投資渠道年薪百萬,或者合夥創業做點生意年薪百萬(或者互聯網公司中層或者基層管理者能到年薪百萬?)。感覺如果這些人年薪穩定百萬以上如果是真實的,應該大部分都是這類吧。

以上只是根據我的視野來分析的年薪百萬的人群,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類型。

P.S.很多金融機構看起來年薪幾百萬的前臺客戶經理,其實也並不都是自己的,其中多少能留到自己兜裡只有本人能知道,原因大家自然都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