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淚點時刻,不是我們太感傷,而是劇情太撩人

《哈利波特》,淚點時刻,不是我們太感傷,而是劇情太撩人

大腳掌掉入帷幔

小天狼星布萊克——作為“桀驁不馴”這個詞的代言人,他的個性和搞惡作劇的心一樣的大,而他的才華和魅力也正是每一個哈迷迷戀上他的原因。年輕時的小天狼星,相比於他從阿茲卡班裡出來後的神態,確實不太一樣:“十分英俊,髮色為黑色,深灰色眼睛,身材高大,但是自從進入阿茲卡班後日益憔悴,變得很清瘦。”那是必然的,他目睹了自己摯友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被殺後,就開始變得更加成熟,變得穩重起來。

《哈利波特》,淚點時刻,不是我們太感傷,而是劇情太撩人

確實,他揹負的太多了。他被好友背叛而被誣陷背叛摯友,卻沒法去給自己辯白。他在電影一出場就是一個屠殺好友的阿茲卡班的囚徒形象,而他對哈利也是這樣說的:“哈利...我等於殺了他們。我說服莉莉和詹姆,在最後一刻把我換成了彼得,說服他們利用他充當保密人,而不是我...該怪我,我知道....”但是,不,他那是內疚,對摯友的內疚,對哈利的內疚。就算是所有人原諒了他,他也沒法去原諒自己的內疚。

《哈利波特》,淚點時刻,不是我們太感傷,而是劇情太撩人

他沒法去阻止伏地魔,同時,也錯信了蟲尾巴。但是就算懷揣著深仇大恨,最後抓到了蟲尾巴,也能忍下心來不直接殺了他,而是聽從了哈利他們的建議,送彼得去魔法部。比起之前的那個喜歡惡作劇險些把斯內普玩死的小天狼星,他真的不再是那個高傲的小天狼星了,再也不是那個十六歲衝動起來連家都沒得回的小天狼星了。他對詹姆的友誼,在電影中展現的卻有點悲痛。在他最後一戰時,應該是感受到了年輕時與詹姆再一次並肩作戰的感覺而錯把哈利當成了詹姆。實際上,我看這一段的時候,並沒有帶著戰鬥激情去看,而是傷痛,因為我知道,這是小天狼星最帥也是最悲慘的一戰。

《哈利波特》,淚點時刻,不是我們太感傷,而是劇情太撩人

不管再怎麼說下去,無法避免的要說到小天狼星的死。第一次看,我不太敢相信他犧牲了,我堅定地認為他只是離去一會。帷幔只不過是個其他的空間,他依然還是會回來的。但是,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看過一些大神的解釋,我知道那是死亡領域。帷幔就是一個跨過了生和死的界限。小天狼星應該是到了亡者的世界,或許他可以看到詹姆和莉莉吧。其實,這樣想也挺好的——他再一次看到了詹姆和莉莉,一邊回憶著那段霍格沃茲的青蔥時光,一邊討論著哪一個女孩適合哈利,是赫敏啊還是金妮啊。要是看到斯內普,會不會相視一笑而釋然相擁呢?

《哈利波特》,淚點時刻,不是我們太感傷,而是劇情太撩人

加里·高德曼飾演小天狼星

借一位大神的話來說:親世代用鮮血鋪就子世代的童話,還好戰後大家都有了個美好的結局,不辜負只能停留在舊照片上那些哈哈大笑、恣意張揚的少年們。

分享熒幕下的喜悅與悲痛,這裡是馬克影視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