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生活在繼續,愛情的激情並不是消失不在,只是漸漸讓位於平靜的日子。

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從古至今愛情這個話題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人人都向往美好的愛情,對婚姻則談之甚少。就像眾多童話故事的結尾一樣,最後王子和公主總會在一起,王子和公主的婚後生活卻用“幸福”兩個字一筆帶過。錢鍾書在《圍城》中曾說過“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我們終究要走進“墳墓”。

自記憶以來,父母總是在吵吵鬧鬧,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更甚者會大打出手。年幼的我曾一度懷疑和否定父母的婚姻,我厭倦了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觀察父母的臉色來判斷他們是否爭吵過,我也聽膩了每次來來回回的那幾句爭吵的話,我曾無數次地跟父母說:“你們離婚吧。”母親總是很差異地問我:“為什麼別人都是害怕父母離婚,而你卻勸著我們離婚?”當母親知道我的想法之後,只說了一句話:“誰家沒有小吵小鬧的時候?”

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可是年幼偏執的我卻不能理解,一味羨慕同學父母從未紅過臉的婚姻,堅定地認為美好的婚姻中就應該沒有吵鬧。最後的最後,父母當然也沒離婚,生活漸漸好了之後,也很少再吵架了。

隨著年歲增長,我變得更加懂事,也漸漸開始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當時所承受的壓力:一家人在陌生的城市裡舉目無親,一切都要自己拼搏,兩個孩子的學費,居家日常的開銷,像座沉重的大山壓在父母肩上。負面的情緒讓他們的關係變得如履薄冰,稍微有一絲風吹草動,他們的情緒便肆無忌憚地宣洩而出,彷彿大吵大鬧才能讓自己得以喘息。

現在,父母很少再爭吵,我也慢慢淡化了對父母婚姻的負面態度,而去年暑假髮生的一次小小的意外,讓我徹底改變了對父母婚姻的看法。

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回到家後跟母親聊天,母親跟我講起了那段時間的情況。結婚那麼多年,她從未見過父親如此慌張過,母親做各項檢查,父親一直跟在身邊前前後後跑來跑去,每項檢查後都要逐一詢問母親的狀況,甚至是最後進手術室,父親也著著急急地想要跟進去。手術後更是寸步不離地守著,就連去廁所都要守在門口。

那段時間,從未下過廚房的父親自己做飯,為母親送去未炒熟的土豆和微波爐做出來的夾生米,給病房的病友們提供了不少笑料,也讓母親哭笑不得;那段時間,從未吃過別人剩飯的父親每天吃母親吃剩下的飯菜;那段時間,不懂得體貼的父親,每天晚上給母親洗腳,按摩浮腫的腿;那段時間,父親每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直到母親出院後,臉上才有了笑。

之後每每提到那段時間,母親都是滿臉笑意,眼睛裡帶著溼潤。我們總是拿這個事跟父親打趣,他則故作輕鬆地笑道:“我是有自己的打算的,我怕以後老了走不動了,你媽不管我,不給我做飯。”

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這件事讓我深有觸動,年少時的我一度認為父母的婚姻是不幸的,認為爭吵打鬧的婚姻是可悲的,或許是我錯了。也許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婚姻,有他的寧靜和安逸之處,但打打鬧鬧的婚姻,也不失鮮活和生動。婚姻並不是單一的,而像這個世界一樣豐富多彩。魚之飲水,冷暖自知,即使是子女,有時候也無法對父母的婚姻做出評判。

我不再懷疑父母的感情和婚姻,即使現在他們也會有爭吵,我也不再那麼偏執,因為我知道他們彼此相愛,爭吵只是他們婚姻生活的一味調劑品,生活中更多的還是歡聲和笑語。

不論爭吵的時候是多麼激烈,幽默卻暴脾氣的父親,倔強但好脾氣的母親最後一定會和好如初。同往常一樣,母親還是會主動和解順便說句:“不和你一般見識”,父親也還會樂顛顛地在母親的指揮下擦玻璃、晾衣服、倒垃圾。喜歡自拍的父親還是會被母親吐槽:“一張老臉有啥可照的”,老小孩又自戀的父親也總是會對著身材胖胖的母親說:“你嫁給我可算是嫁對了人”。母親總是會像照顧孩子似的照顧生病的父親,而父親也會因為擔心母親受累而不讓她再去工作。20多年的婚姻,他們早已習慣了對方,也早已離不開對方。

在愛的“墳墓”獲得新生

我想婚姻從來沒有什麼高下之分,重要的是珍惜和堅守,體諒和包容,或許生活中會有矛盾、會有爭吵,但吵鬧過後仍舊悄無聲息地融入對方的生命中,成為各自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有時也會相互“嫌棄”,卻不忘“白首不相離”的承諾,相互扶持著,共同面對婚姻中的所有難題,且行且珍惜。生活一直在繼續,愛情的激情並不是消失不在,只是漸漸讓位於平靜的日子。而細細品味平靜生活中的點滴溫柔,走進“墳墓”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