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紙協議,讓我們舉步維艱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 編 者 按

因為這一紙協議,導致我們我們在科技、國防領域舉步維艱。更慘的是,阻力不只來自國外,因為國內芯片產業一直利潤不大,而金融、軟件、地產等行業薪資相比那些硬件程序員高得不是一星半點,導致許多學硬件的本科研究生,也往別的行業轉,人才匱乏,惡性循環。

近日,中興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今天我們想談的是《瓦森納協定》——一個讓我們在科技、國防領域舉步維艱的協議。

《瓦森納協定》是在 1996 年 5 月在荷蘭的 Wassenaar 簽訂的,這個協議主要是用用來約束成員國的常規武器和( 軍民 )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其實這個協定是一個 “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後身。二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為了制約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締結了一個“巴黎統籌委員會”,禁止將西方的軍事、尖端技、稀有物資賣給社會主義國家。

所以,我國在建國初期,大部分技術都從蘇聯那邊過來的。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錢學森被美國軟禁了五年多,才被周恩來用十名戰俘換回到國內

後來隨著蘇聯解體,中美建交,改革開放,西方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在94年解除了“巴黎統籌委員會” 。

可惜好景不長,兩年後,我們又被《瓦森納協定》制約了。

根據瓦森納協定,對於敏感的產品或技術,成員國之間的交易無需通報,如果成員國要將這些產品賣給非成員國,就要視情況向其他成員國進行通報( 也可以選擇不通報 )。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成員國印度既可以買到俄羅斯的戰機,也可以買到美國的上一代戰機

然而實際上,這裡面的成員國,大部分都是親美派,唯美國是瞻。

所以說成美國一手掌控這些成員國的武器、科技出口,也不為過。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2004 年美國直接攪黃了捷克賣給我國的無源雷達設備

在 1996 年,那時候只有世界上比較發達的 33 個成員國,到了今天,簽約瓦森納協定的已經有 43 個國家了。

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加拿大、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愛爾蘭、意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韓國、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和美國。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 綠色的是成員國 )

根據這份協定,限制出口的清單包括:特殊材料及相關設備、材料加工處理、電子、計算機、電信、信息安全、傳感器及激光、導航及航空電子設備、海洋相關、航空航天及推進技術。

是的,你能想到的所有硬科技,全都包括在裡面。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軍民兩用的技術和軍用品的清單長達 234 頁

早些年,中國為了進口管控沒那麼嚴的先進技術,不得不花重金跑到香港或者中東那邊,偷偷找代理人買來,然後混在貨品中偷偷運回國內,有時候為了不被查出來,還要把產品拆成零件,分批運回國。

小到螺絲釘,大到航天飛行器,全部被管控。

我國有些科技樹,不就這麼活生生的逼出來的麼。好不容易買來了,有這批不見得能搞來下一批,只能自己硬著頭皮研究。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因為被禁售因特爾志強芯片,中國自主研製矩陣 2000 替代

而那些真正先進的技術,就是你肯花重金,也買不來。

比如,光刻機。

光刻機是是製造微機電、光電、二極體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關鍵設備,可以說是半導體芯片之魂,光刻機的精度直接決定了芯片的製程。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只有最先進的 EUV 光刻機才能生產 7nm 芯片

世界上的高端光刻機基本上被荷蘭的 ASML 一家壟斷,它每年的產能只有十二臺,所以,它的每一臺的去處,都被美國盯的特別牢。

我國之所以在芯片發展領域進度緩慢,可以說大半原因就是因為光刻機對中國禁售。

而臺灣台積電、韓國三星的芯片產業那麼發達,就是因為他們不受瓦森納協議的限制,是 ASML 的股東,總能優先拿到最先進的光刻機。

不僅各種芯片需要它,連最先進的各種傳感器的製造也離不開光刻機。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MEMS 工藝是現代傳感器的核心

這就是我國為什麼一直沒有高端芯片的原因,並不是缺人才,只是因為能生產高端芯片的設備根本不賣給你。

而且,老外在芯片方面也耍了個聰明,你生產不出來,那我賣給你一些,只不過比國外貴個一半,反正你咬咬牙也能買的起。

如果他們禁售我們急需的芯片,我們死扣也得扣出來,可它如果只是貴一些賣給你,奮鬥的意志馬上就會打破。

就這樣,一步一步,我們越來越依賴國外進口的芯片。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2017 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 2500 億美元

看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互聯網遍佈、人工智能處處,實際上十分脆弱。

我們最擅長的,就是在各個芯片上編程,實現種種功能,可是很少有人想過,如果有一天,這些芯片國外不再提供給我們了怎麼辦。

就像前兩天的中興。

其實,我國早就想發力芯片產業,啃下光刻機這個硬骨頭。據悉,國內不下四個獨立的研究機構都在攻克光刻機技術,國家在芯片方面的投入有好幾千億。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荷蘭在去年才終於賣給國內一家廈門企業能製作 28nm 芯片的光刻機,原因是中國已經研製出 15nm 光刻機的原型機。

國外就是這樣,你研究出什麼,我就允許出口給你什麼。

剛研究出來的產品,製造成本都比較大,我就靠成熟的產品線低價傾銷,壓縮你的生存空間。

如果沒有國家意志撐著,那些個沒有盈利甚至還倒貼的新技術,都活不過第一年。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3000 億才砸出中國的液晶產業

相比起來,中國的芯片產業的技術壁壘更高,被封鎖的更加厲害,因為這是發達國家為數不多的利潤大頭,絕對不想被中國瓜分的巨大蛋糕。

更慘的是,阻力不只來自國外,因為國內芯片產業一直利潤不大,而金融、軟件、地產等行業薪資相比那些硬件程序員高得不是一星半點,導致許多學硬件的本科研究生,也往別的行業轉,人才匱乏,惡性循環。

就這樣,我國的芯片技術總是落後國外十年。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哪怕在瓦森納協議重重威壓之下,我國還是有芯片公司在新領域取得了彎道超車。

这一纸协议,让我们举步维艰

中國的芯片路,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