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汽與漢能簽約,看車企如何踢開“絆腳石”

昨天,一汽集團突然宣佈與漢能展開戰略合作,在未來將憑藉雙方技術合力共同研發產品,將漢能薄膜太陽能車頂技術應用到一汽旗下的紅旗系列車型當中,解決用戶在電動車使用過程中的里程焦慮,同時可以延長電動車的續航里程。

從一汽與漢能簽約,看車企如何踢開“絆腳石”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雙方均表示,合作不會侷限於汽車,而將佈局到雙方產業鏈條的方方面面,提供圍繞“住與行”的薄膜太陽能綜合解決方案,也包括商業領域的一系列合作與開發。

在世界各國紛紛給出停止燃油車生產時間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火爆了!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卻沒能跟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速度,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絆腳石。

目前,我國共建成公共類充電樁24萬餘個。這一數字要滿足100多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肯定不夠。對此,工信部部長苗圩認為,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未來還會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

但很多車企卻不會坐等充電設施的慢慢完善,他們在通過探索其他的方式,來降低電動汽車對充電設施的依賴。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一汽集團才會與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達成合作,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車通過太陽能進行的自充電推廣的可能。

事實上,不僅是一汽集團,很多車企都認識到,誰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最低,其產品的受限制程度也將越低。

2017年8月,奧迪與漢能達成合作。雙方合作開展“奧迪/漢能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項目”。合作第一步將推出薄膜太陽能全景車頂解決方案,旨在延長車輛行駛里程,提高用電便利性(包括為空調等車載電器提供電力)。此後,將憑藉雙方技術合力,逐步研發利用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奧迪電動汽車提供主驅動力。

2017年12月,北汽與漢能牽手,雙方合作研發的汽車天窗車頂解決方案是將薄膜太陽能應用到汽車天窗和車頂,為汽車提供輔助動力乃至主驅動力,解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採用薄膜太陽能充電,將廣泛佈局到城市各個角落,為城市出租車提供智能的電池充換電需求;雙方還將在共享電動汽車領域,通過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汽車GPS、電子鎖等提供備用電源。

一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始終秉持多種技術路線齊頭並進原則。技術路線之爭,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時刻要面臨的問題之一。

在發展初期,不同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往往各有其優點,也都普遍存在缺陷,因此並不能輕易斷定哪一種技術路線最優、最適合大力推廣,而是需要推動不同技術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積極加入新的技術,這讓中國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局面。

然而百花齊放的最後,肯定是某一種路線最終脫穎而出,畢竟國家不會有更多的錢來支持每一種技術路線的發展,到最後終歸是要市場說的算。誰能更好地解決剩下的問題,則更容易稱為市場的最終選擇。而現在走在市場前沿的,無疑是電動汽車。

2016年,漢能曾推出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汽車以太陽能作為主驅動動力,是真正意義上零汙染的清潔能源汽車。漢能太陽能汽車的自充電能力讓新能源車企有了更多選擇和機會。

中國企業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掌握了絕對先進的技術。現在,當我們走在街上時,會發現帶有“EV”和新能源車牌的車型十分常見。未來,在沒有燃油車,電動汽車為王的情況下,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很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助力車企踢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