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拳養生:身體上的消氣穴

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人總會不由自主地發脾氣。中醫認為,“百病自氣來”,長時間生氣,往往會讓人的五臟六腑失衡,導致各種各樣的亞健康問題。比如,有腸胃疾病的人,常常一生氣就胃口不好,腹脹腹痛;人生氣之後,睡眠質量也會隨之下降,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失眠;心臟不好的人,一生氣就胸悶,甚至可能發生眩暈、抽筋等嚴重後果。

兩儀拳養生:身體上的消氣穴

中醫理論又怎麼解釋生氣呢?在中醫理論中,肝主怒,人一生氣,肝就會緊張。所以容易生氣的人,常被稱為肝火旺盛。肝火一旺,肝經就會不暢,導致氣血堵塞,給身體上下各部位都造成影響。

兩儀拳養生:身體上的消氣穴

以下是按摩穴位消氣的方法:

一、點按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能感覺到動脈應手處,即是太沖穴。太沖是肝經上最為重要的穴位,有補虛瀉實的雙向作用。肝火旺時,點按此穴,可以平肝潛陽,行氣解鬱,活血化淤,清肝利膽。如果不方便用手點按,還可以用鞋跟來踩。比如說,女孩子的高跟鞋鞋跟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指”。

兩儀拳養生:身體上的消氣穴

二、刮拭膻中穴至中脘穴:

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可以從上往下,從膻中穴用手刮至中脘穴,也可以達到解氣、舒緩症狀的作用。其實,很多人平常生氣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拍胸口,也是間接地做了刮拭膻中穴、中脘穴的方法。

另外:如果生氣得比較厲害,出現了頭痛、頭暈、胸悶、失眠等情況,還可以嘗試一下的“消氣”方法。

兩儀拳養生:身體上的消氣穴

三、頭部:

刮拭印堂穴(兩眉連線的中點)、太陽穴、百會穴(兩耳向前折,耳角連線的中點),可以減輕頭暈、頭痛的症狀。背部:從膈俞穴到肝俞穴,再到胃俞穴,可以舒緩心情,減輕腹部不適。醫生建議,這些穴位處於背部,如果一個人不方便刮拭,可以自己靠著牆,用牆壁來按摩脊柱的兩邊,這樣就可以按摩到這些穴位了。

兩儀拳養生:身體上的消氣穴

容易生氣的人,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如果感覺自己情緒開始激動時,不妨先提醒自己冷靜一下,坐下來按摩一下太沖穴,在“源頭”上把“氣”放掉。

另外:生氣過後再按摩“消氣穴”,同樣可以可起到疏洩氣機的作用。而有肝病的人,就要少喝酒、少生氣,多揉太沖穴。平時沒事也可以揉揉,養生奇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