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拳養生:內家拳常見誤區

中國內家拳博大析精深,然歷來修煉者眾多,得其精要者少,所以內家拳的修煉出現了許多誤區。

一、對“用意不用力”的錯誤認識在“內家拳"古拳譜中:到處可見“用意不用力”,然現代習內家拳者對此理解鮮有正確。他們一味用意,一絲一豪力也不敢用,沉溺於意念而不能自拔。其實“不用力"是指不用拙力、僵力、蠻力。拙力、僵力、蠻力者,肌肉僵硬收縮也,身體肌肉用力也。舉重推物,二人頂牛是其典型。三窩發緊(雙肩窩、胸窩)、呼吸困難是拙力、僵力、蠻力的標誌(即肩部用力的標誌)。

“內家拳"是用整體彈活鬆柔之力,怎能“不用力”?站樁是蓄力,試力是緩慢試著用力,發力是爆發突然用力。推手也好.斷手也罷,哪樣不用力?用力是絕對的,不用力是相對的,整體力的彈活鬆柔、輕鬆自然相對於局部力的拙、僵、硬、吃力、費勁是不用力的。故有“用意不用力”。其實,內家拳有抖大杆發力的訓練,其用力可想而知。傳統技擊高手一般均有發力訓練,如王薌齋、趙道新、楊班候等。用意不用力的正確解釋:用意不用拙力,意力合一,意即是力,力即是意。用意也要在“神松的基礎上",所謂“神松意緊”。許多人談力色變,並且故弄玄虛,甚至完全用意念打人,即不接觸敵人也能用意力來隔空打人,不接觸物體也能用意念來發力,從而作用於物體,真是天方夜譚的鬼話。

兩儀拳養生:內家拳常見誤區

二、關於“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先說“彼不動,己不動”。

這是後發制人的內家拳的一般戰法,對此不可片面理解。如敵對二方都採用“彼不動,己不動”,等到猴年馬月也不能交手。其實,內家拳戰法也有許多主動出擊的戰法,以我為主,打出戰機,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內家拳的臨敵戰法要根椐當時的情形靈活運用,既可後發制人,也可先發制人,千萬不可片面教條。再說“彼微動,己先動"。這句話是前後自相矛盾的,“彼微動"證明敵人已經先動了,這與“己先動”矛盾。其實,“彼微動”,我就耍立即做出反應,敵之招惹,我即反應,如風中旗,浪中魚,有感即應。不可有瞬息之呆像.稍微反應遲滯,便要受敵攻擊。 後發制人,其真義應是“後發先至",即敵先擊打我,而我卻能有效地防守反擊。敵先擊打沒打到我(不是沒碰到我的手臂甚至皮毛)而我後發卻先打到敵人的要害。

三、關於抗擊打不管什麼人、不論練什麼功夫都怕被擊打,怕擊打是絕對的,不怕擊打(抗擊打)只是相對的。

所謂排打功,“金鐘罩”“鐵布衫"都是相對有限的抗擊打,一般是在靜止狀態中做好準備繃緊腹部(所謂的“氣沉丹田”)或背部,讓另一位表演者擊打自己的上述部位。讓繃緊的肌肉增加密度,這種繃緊肌肉的抗擊打適十分費力費時的,且對自身肌體造成傷害,那種所謂的“運氣抗擊打”是故弄玄虛,其實仍然是繃緊肌肉,人體並不足皮球或輪胎,是不能充氣抗擊的。

兩儀拳養生:內家拳常見誤區

開磚斷石都進用骨骼和肌肉生硬地撞擊,是嚴重的戕生運動,到時會自嘗苦果的。何況在實戰中瞬息萬變,敵人是不會紿你時間來擁緊肌肉的,況且頭頸、心窩、軟肋、襠部等要害根本就逬無法抗擊的,哪怕你肌肉繃的再緊。其實,真傳的內家舉抗擊打是整體肌肉連結放長自然增加密度,如弓增長拉緊,反殫來力,且要做出旋轉變化以削弱來力。即便如此,要害部位仍然不能抗擊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