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英國侵略,為什麼中國挺過來了,印度卻淪為殖民地

說起中國近代的對外反侵略戰爭,只能用屈辱二字來形容。鴉片戰爭時,面對4000餘英國遠征軍,幾十萬清朝軍隊卻被打得潰不成軍,又是割地又是賠款,至今想起來仍然莫名悲憤。

不過,即便如此,當時的中國尚能組織一定力量的反抗,使西方列強始終不能完全奴役中國,尚能維持大一統的主體結構。

同樣是英國侵略,為什麼中國挺過來了,印度卻淪為殖民地

那麼,同樣是面對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卻一敗塗地,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呢?

這還得從十八世紀的普拉西戰役說起。

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漸退出印度,而英國和法國也同時進入印度。由於此時英、法之間一直在歐洲互掐(英法百年戰爭),在印度也爆發了激烈衝突。

此時,印度出現了一個勇於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孟加拉王公——西拉傑·烏德·德拉。在法國人的支持下,這位年僅27歲的孟加拉貴族,一上臺就向英國人發起了進攻,率軍攻入了英國的一個據點威廉堡,並殺死了留在據點裡的英國人。

英國怎堪忍受這種恥辱,當即組織了1200人的遠征軍,由英國著名軍事家克萊武率領,抵達印度,隨後又在當地招募了兩千多人的僱傭軍。

雙方最終在普拉西展開決戰,西拉傑的軍隊有7萬之眾,而且擁有法國支持的50多門火炮以及數十名法國炮手,而英軍不到4000人,雙方實力對比懸殊。

同樣是英國侵略,為什麼中國挺過來了,印度卻淪為殖民地

西拉傑的戰鬥部署是先用火炮猛烈轟擊英軍,然後自己率主力正面迎戰英軍,最後讓自己的伯父米爾·賈法親王,率15000騎兵在關鍵時刻給予英軍致命一擊。

戰鬥剛開始時,跟西拉傑部署的一樣,英軍被猛烈的炮火打得節節敗退,但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西拉傑的火炮失靈,但他以為英軍的火炮也同樣失靈,於是親自率領主力開始向英軍衝鋒。

但英軍作為一支近代化軍隊,部隊訓練有素,早就做好了準備,將火炮全部用帆布蓋上,使其未受到損害。因此,西拉傑的部隊一衝鋒就暴露在了英軍的炮火中,傷亡慘重。雙方陷入膠著,英軍憑藉火炮優勢開始反擊,西拉傑的部隊開始退卻。

而此時,作為戰役的決定性力量米爾·賈法親王率領的15000騎兵進入戰場,這位被西拉傑寄予厚望的伯父,看到本方軍隊處於劣勢,本來要率領騎兵向英軍發起突襲的他,竟然臨陣倒戈,調轉方向,向自己的侄子發起了衝鋒。

這個載入戰爭史冊的一幕,讓西拉傑看得瞠目結舌。

同樣是英國侵略,為什麼中國挺過來了,印度卻淪為殖民地

​結果,西拉傑的部隊被擊潰,除一部分潰逃外,大部被俘,西拉傑也戰敗被殺。

原來,在這一決定印度歷史的關鍵性戰役中,米爾·賈法親王在戰役之前就被克萊武重金賄賂,作為內應,他率領的“決定性力量”在戰鬥中一直猶豫觀望,在本方部隊即將潰退之際,看準時機的他,毅然向自己的侄子發動了致命一擊,為英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此戰過後,在英國分化瓦解的策略下,印度再也沒有出現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英國在印度的殖民之路迅速推進,數十年間便將整個印度納入其殖民地領域之內。

印度人不善戰,這大家都知道,但這種臨陣倒戈,看到自己國家的軍隊快支撐不住時,選擇“補上一刀”,這也確實是太無恥了!

這些年來,印度人一直在跟中國人較勁,好像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真不知道他們的優越感是從哪裡來的。

所謂“國無防不立”,印度人要想跟中國平起平坐,還是先學學中國人的抗爭精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