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2018年4月28日,全球領先的新經濟行業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權威發佈《2018中國手機APP隱私權限測評報告》。對於網購類、社交類、旅遊類、理財類手機APP,這些類別的APP涉及用戶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需獲取用戶較多個人信息完成相應功能。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讀取通話記錄、聯繫人、短信、彩信等行為對於這些類別APP正常運作所起作用有限,對該部分信息的讀取涉及疑似越界行為,其中在讀取聯繫人方面疑似越界較嚴重。(《2018中國手機APP隱私權限測評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可點擊文章底部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

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中國手機網民隱私保護意識淡薄

63.3%的受訪網民在使用APP時沒有仔細閱讀隱私條款,24.3%的受訪網民從來不閱讀隱私條款。24.3%的受訪網民同意移動APP默認調用用戶手機隱私權限的行為,38.2%的受訪網民不同意該行為,37.5%的受訪網民不清楚這種行為的存在。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手機隱私被侵犯已成大多網民共識

在對手機網民隱私侵犯類型認知調查顯示,60.9%、53.5%、47.3%的受訪網民認為讀取通話記錄、讀取聯繫人和讀取短信屬於侵犯隱私,位列前三。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APP讀取通話記錄疑似越界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讀取通話記錄權限調用佔比均不超過15%。移動工具、網購及理財類APP調用權限佔比分別為13.3%,13.3%,10.0%。移動音頻、視頻和資訊閱讀類APP不讀取通話記錄。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調用讀取通話記錄權限非大部分應用日常運行的必要權限,其在用戶通話記錄的讀取上或存在嚴重“越界”行為,有侵犯用戶隱私的嫌疑。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聯繫人讀取已成隱私侵犯重災區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讀取聯繫人權限情況普遍。移動視頻、網購、社交等六類APP調用讀取聯繫人權限佔比超過50%,成為用戶隱私侵犯重災區。其中,移動視頻、網購類APP調用佔比分別高達86.7%,80.0%。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讀取聯繫人可推動平臺實現社交路徑傳播,打造熟人社區。但是聯繫人信息涉及用戶重大隱私,該權限的開放為部分APP竊取用戶信息提供可乘之機。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短信信息讀取存隱私竊取隱患

2018年中國各類APP均有調用讀取短信權限,情況較為顯著。移動資訊閱讀、社交、理財、旅遊四類APP調用權限佔比不低於30.0%。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APP讀取短信權限調用常見於用戶短信驗證時驗證碼的自動提取,其有助於用戶提高APP短信驗證操作的效率。但在針對用戶其餘個人短信信息的讀取上,APP的讀取並未受到有效監督或界限,部分不法APP或可通過該權限調用,實現用戶短信信息的竊取,嚴重威脅用戶隱私信息安全。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APP彩信讀取需斟酌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讀取彩信權限情況較為顯著。移動資訊閱讀、社交類APP調用權限佔比位列一二,分別達到46.7%,43.3%。其餘六類APP調用權限佔比均不低於20%。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讀取彩信與讀取短信在功能性上大致相同。在大部分場景下,平臺缺少讀取此類信息的合理條件,或已構成對客戶隱私的侵犯。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定位信息已被應用服務商濫用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定位權限情況普遍。除移動理財類APP,其餘七類APP調用佔比均不低於50%,移動社交及網購類APP調用定位權限佔比高達96.7%。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移動社交、旅遊、網購等類型APP具備定位分享,根據定位提供服務產品的合理訴求。但對於大部分移動視頻、音頻、資訊閱讀、工具類APP來說,調用定位權限不存在強烈話語正確性,業內陋習早已氾濫。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發送短/彩信權限調用受質疑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發送短/彩信權限情況較不明顯,八大類別APP調用權限佔比均不超過50%。移動社交、音頻、資訊閱讀類APP位居調用發送短/彩信權限前三。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調用發送短/彩信權限對各類APP功能啟動以及運行需求切合度較低,在該權限上的調用備受質疑。同時該權限的調用容易導致用戶誤操作造成用戶資費流失等問題,用戶急需提高意識,確保個人信息財產安全。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撥打電話權限或致用戶資費流失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撥打電話權限情況較為明顯,移動理財、視頻、網購等五類APP調用權限佔比均超過30%,移動理財、視頻、網購類APP調用佔比分別為50.0%,46.7%,46.7%。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撥打電話權限調用同樣有被惡意利用,造成用戶資費流失風險。用戶在提高自身安全意識的同時,應用服務商需要對該權限調用的必要性進行更妥善的決策。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超六成APP調用錄音功能引擔憂

2018年中國各類APP調用其他功能權限情況呈現差異化態勢。開啟WLAN、使用相機、錄音、開啟藍牙調用權限佔比分別為90.8%,73.8%,66.3%、27.5%。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該類功能權限調用大多涉及應用啟動運行需求,但在權限開放的情況下,仍有被不法分子利用空間,從而導致用戶信息洩露等惡意事件發生。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網購、社交、理財、旅遊類手機APP疑似越界情況

對於網購類、社交類、旅遊類、理財類手機APP,這些類別的APP涉及用戶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需獲取用戶較多個人信息完成相應功能。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讀取通話記錄、聯繫人、短信、彩信等行為對於這些類別APP正常運作所起作用有限,對該部分信息的讀取涉及疑似越界行為,其中在讀取聯繫人方面疑似越界較嚴重。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工具、資訊閱讀、視頻、音頻類手機APP疑似越界情況

對於工具類、資訊閱讀類、視頻類、音頻類手機APP ,不需獲取用戶較多個人信息即可完成相應功能。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該類APP在讀取通話記錄、聯繫人、短信、彩信以及獲取撥打電話、定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疑似越界行為,其中在讀取聯繫人、短信、彩信、定位方面疑似越界較嚴重。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網購社交APP被網民認為最易洩露隱私應用

受訪網民認為網購類APP和聊天社交類APP最容易侵犯用戶隱私,持以上觀點的網民佔比分別為60.6%和51.0%的網民,其次是金融理財類APP,比例是29.7%。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超五成網民無奈出賣隱私權換使用權

54.3%的受訪網民知道APP洩露隱私但沒有辦法仍會繼續使用。27.1%的受訪網民知道並採取行為抵制。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手機APP權限調取疑似越界 網絡隱私不應成廠商牟利工具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大數據技術發展使手機APP調取用戶部分隱私信息成為常態現象,通過收集該部分信息也有利於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但部分APP對用戶權限調取存在疑似越界現象,部分隱私信息讀取對應用更好運行實際上無明顯作用,廠商該種行為對用戶隱私造成侵犯,網絡隱私實際不應該成為廠商牟利工具。

手機APP疑似越界讀取隱私不符合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目前中國部分手機APP對用戶隱私疑似越界讀取行為實際與法律法規不符,且對用戶造成影響,未來相關監管定將更趨嚴格。

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手機APP信息讀取疑似越界行為,手機網民隱私受侵犯無選擇權

關於艾媒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是全球知名的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諮詢致力於輸出有觀點、有態度、有結論的研究報告。每年公開或定製發佈新經濟前沿報告超過500份,覆蓋了人工智能、新零售、電商、教育、視頻、生物、醫療、音樂、出行、營銷、遊戲、傳媒、金融、環保與公共治理等領域,通過深入數據挖掘,通過數學建模,分析推理與科學算法結合,打造有數據、有理論支撐的大數據分析成果。 基於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CMDAS)”,艾媒諮詢建立了APP運營狀況、企業輿情和商情、用戶屬性和行為偏好、零售數據挖掘、廣告投放效果、政府治理等多維度的數據監測體系,幫助客戶可視化還原“數據真相”,實現市場趨勢的捕捉和用戶信息的洞察,提升品牌的行業競爭和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