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造船業差距竟然這麼大!韓國三大船企包攬VLCC訂單的啟示

中韓造船業差距竟然這麼大!韓國三大船企包攬VLCC訂單的啟示

VLCC是2017年以來國際船舶市場承接規模最大的船型,但中國船企承接量十分少。2018年1-4月全球22艘VLCC訂單中,韓國船廠斬獲20艘(份額近91%),同期中國和日本船企僅承接2艘。2017年全球48艘VLCC訂單中,韓國三大船企包攬35艘(份額近73%),除5艘由現代商船訂造外,其他均為國外船東,而中國和日本船企承接的7艘和6艘VLCC均由本國船東訂造。在VLCC領域,韓國如此強勢的市場地位與其營銷策略、產品競爭力和船企成本控制能力密不可分。

(一)營銷策略

一是下調毛利要求低價接單。2017年以來,韓國三大船企為解決訂單不足和生產任務不飽滿問題,紛紛下調毛利要求。2017年韓國承接的VLCC基本上在8000萬美元左右,創2004年以來最低水平,而中國船企能夠接受的價格也在這一水平上下,與之前船東普遍形成的300-500萬美元價差預期仍有差距,導致大量訂單流向韓國。二是強化老客戶的營銷。韓國三大船企積極鞏固與船東的長期合作關係,CEO親自拜訪船東並推廣“共生存”的發展理念,近期承接的VLCC訂單,大部分來自10年以上老客戶。

(二)產品競爭力

一是運營成本更低。韓國三大船企建造的VLCC空船重量通常在42500噸左右,而國內船企建造的VLCC空船重量普遍高於46000噸。更為輕量化的船體重量大幅降低了油耗水平,如2014年大宇造船海洋建造的32萬噸VLCC在16.2節航速下日均油耗為97噸,國內設計同船型在15.8節航速下日均油耗達107噸,油耗相差10%。二是配套質量更好。由於韓國本土船舶配套非常發達,VLCC自主配套率可達90%以上,本土供應商也是世界公認的知名品牌,售後服務體系更完善,不僅船東認可度高,相比中國船廠進口優質配套,韓國船廠具有得天獨厚的供應鏈優勢。三是更好的資產保值能力。由於在運營經濟性、質量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韓國船廠建造的VLCC表現出更好的流動性和資產保值能力,以2011年交付,2014年交易的二手船價格為例,韓國船企的VLCC普遍比中國船廠建造的VLCC高出1000-2000萬美元。

(三)船企成本控制力

一是批量化設計建造能力。全球在運營的VLCC接近一半由韓國三大船企建造,憑藉著豐富的建造經驗,已經形成VLCC低成本批量化設計建造能力,2018年,大宇造船海洋承接的VLCC訂單均為同一設計和規格,在低船價的背景下大大壓縮了成本。二是較短的建造週期。韓國船廠建造一艘VLCC僅需要60萬工時,而中國船廠普遍在200萬工時左右,效率不及韓國船廠的三分之一。以Gener8 Maritime於2013年在現代三湖和外高橋訂造的VLCC系列船為例,現代三湖的建造週期為243-325天,國內效率領先的外高橋造船也需要365-442天。更快的建造週期一方面保證船東儘快投入使用,儘早實現盈利,另一方面也明顯降低自身的建造成本。

結語:在海工和高附加值船舶產品需求相對不飽和的背景下,韓國三大船企重回VLCC等優勢領域,用低船價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中國船企只有將主建船型逐步打造成精品船型,加上價格優勢,才有可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分得細分領域的一杯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