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三觀不合,確實沒法做朋友

1

三觀不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舉個例子,當我和你說小湖很美時,你卻扭頭告訴我:“裡面死過幾個人。”

然後我為了緩解尷尬,強行找話題:“開春了,天氣不錯,改天咱們去踏青吧。”

你說:“最近流感特別多,還是窩在屋子裡比較好。”

果真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2

以前我覺得人好就可以交朋友,聽從長輩“朋友越多,路越好走”的理論,滿世界認識人,然後想當然認為自己朋友遍天下。

但真正生活漸漸有了交集之後,疲憊感油然而生。

有一次和朋友聊旅行,當我說起一個人走在路上那種思緒連篇的充實感時,他用略帶嘲諷的語氣說:“旅行就是亂花錢,閒著沒事找罪受。

原本我還想給他分享幾張自己拍得很滿意的照片,但話題就這樣終止了,很尷尬,也有些難受,寒暄幾句,結束了聊天。

上大學時,因為禮貌,剛開始去圖書館,我都會在宿舍喊一嗓子:“要不要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呀?”最初也會有舍友和我一起去,但他們看不了太久就提前走了,一來二去,還是我一個人。

後來還是因為禮貌,象徵性地再叫他們,得到的回覆卻是:“你去吧,我們就不去做樣子了。”

讀書學習本就是學生的日常,當他人本末倒置,將最正常不過的事情認為是做樣子時,我知道我們本就不是一路人。

靜夜思|三觀不合,確實沒法做朋友

我們不一樣,不是因為孰強孰弱,更多的是我們三觀不合。

我的愛你不屑一顧,而你的日常,我碰都不碰。我們坐在一起時,能聊幾句,全是因為禮貌。

3

當然,三觀一致並不是強求完全一樣,真正需要的是理解、包容、欣賞和支持。

我們不一樣,但都有各自的精彩,你的風景我可能沒看過,但通過你的笑,我能完全理解你發自內心的欣喜。

三觀不合的人,就像兩條平行線,一個走陽關道,一個踩獨木橋,有各自的風景,但永遠get不到對方感興趣的點。

之前我找了一份看起來還算不錯的兼職工作,分享給同學時,他卻說:“這樣的工作沒有社會地位。”

其實那是一份稍微用點業餘時間,就可以為自己增加收入,還能接觸新事物的兼職,但他固守著自己心裡傳統的社會地位。

越長大,我開始學會了做減法,拒絕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一些沒法玩到一起的朋友,生活簡單,輕鬆舒適。

說不到一塊可以不說,沒法相處那就不處。

交朋友就像談戀愛,三觀不合,在一起真的很累。

4

看《心靈捕手》時,裡面的幾個關於兄弟情的場景,觸動了我。

主角威爾天賦異稟卻出身卑微,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算出世界上只有幾個人可以解的題,但他經常進看守所,打架鬥毆,酗酒鬧事不斷。

幸運的是,他有幾個非常好的朋友,他們知道他的能力,希望他可以走出去,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我不希望50歲的時候,推開你的家門,你還是如此……”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玩鬧,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只有十秒,從停車到你家門口,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你就走了,我懂的不多,但我很清楚。

真正的朋友,不需多說卻最懂你,知道你看似玩世不恭的表面下埋藏的光輝天賦,知道你志不在此,敦促你激勵你,竭力希望你變得更好。

靜夜思|三觀不合,確實沒法做朋友

以前有人問我:“原先很好的朋友,開始慢慢離心,甚至因為我發展得好一點就開始妒忌,朋友難得,不想放棄又不知道該怎麼處。”

其實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很多所謂的“朋友”,剛認識好似志同道合非常投機每天約好一起奮鬥一起努力,但久而久之,發現能聊的越來越少,觀念不一樣,走的路開始越來越遠,甚至在你變得優秀時,將你一路走來的不易一帶而過,開始變得妒忌,再也不會真心地替你高興。

感恩當初結伴同行,但三觀越來越不合,也就不再強行綁在一起。

5

一路走來,遇見了很多朋友,也丟失了很多朋友,能夠一直陪在身邊,已然不多,但卻最懂彼此。

見面時可以開懷大笑,不會尷尬,也不缺話題聊;風光無限時,在人後為你鼓掌,別人羨慕你的運氣好,只有他知道你多努力才看起來這般輕鬆;落魄時,一錘砸在你胸口,扯著你的衣領,讓你看清現實重新振作。

在他面前你不必多說,他能讀懂你的欲言又止,也能讓你放心地把後背交給他,榮辱與共肝膽相照,朋友二字足以夠分量。

正如孟子所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這樣的朋友,始終跟你三觀相合,不必多,卻可相交一生。

朋友貴在真,惜在懂,所以三觀不合,實在不要尬聊,做朋友這件事也不必強求,總會有一些人留下,陪你一起努力見證更多的對手,這樣的人請務必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