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力358萬,裝備7萬輛坦克 1萬多架戰機 360艘潛艇 3萬枚核彈


華約是為對抗北約而成立的,於1955年成立,​有8個正式成員國,3個觀察員國。1989年華約駐歐洲總兵力為358萬人,裝備約7萬輛主戰坦克,擁有1萬多架戰機,冷戰期間北約生活在蘇聯坦克恐懼症中。1991年正式解散。

裝備7萬輛主戰坦克,其中有超過6000輛T-80主戰坦克,於1984年開始裝備,戰鬥全重43噸,裝有1門2A46式125mm滑膛坦克炮,還可以攜帶2-4枚鳴禽反坦克導彈,1挺7.62mmПКТ機槍和1挺HCBT式12.7mm高射機槍。

超過15000輛T-72主戰坦克,1973年起大量裝備部隊,裝有1門2A46式短後坐距離的125mm滑膛坦克炮。兩伊戰爭中T-72在面對M48和酋長坦克時具備了較大的優勢,但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面對M1A1主戰坦克時大敗虧輸,損失慘重。

約8000輛T-64主戰坦克,1976年大批T-64A突然源源不斷地出現在駐東德的蘇聯精銳重裝集群中,裝有1門2A26式125mm滑膛坦克炮,除發射普通炮彈外,可以發射AT-8鳴禽反坦克導彈​,還有庫存的幾萬輛T-62和T-54/55系列。

當時華約最先進的S-300防空導彈系統,於1977年服役,俄稱其性能優於愛國者地空導彈系統。最大攔截距離120千米,最大攔截高度30千米。能同時攔截6個目標。S-300F為海軍型,1984年服役,是世界上最早的艦載防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

美軍的M-270火箭炮在海灣戰爭中,證明了高機動能力的火箭炮部隊仍然是恐怖的存在。但蘇聯可是火箭炮的祖師爺,BM-30龍捲風火箭炮是繼喀秋莎、冰雹後的第3代火箭炮系統。可從20-70千米的距離上打擊67萬平方米的區域。

擁有約3萬枚核武器,共建有16個固定式戰略導彈發射場,12個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基地,25個可攜帶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基地。曾經制造過1億噸當量的沙皇氫彈,試驗當量雖然減半,但核爆依然癱瘓了整個蘇聯軍隊的通訊。​

裝備1000多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參與超過30場了戰爭和衝突,米-24在阿富汗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雌鹿機頭右側裝一門以GSH-230機炮,載彈量要少於阿帕奇,能裝4枚AT-2蠅拍反坦克導彈,不過改進型上安裝的反坦克導彈也是可以對空的。

蘇聯的航空技術在90年代末超越了美國,可惜蘇聯解體讓許多先進的設計停止了列裝。裝備近1000架蘇-27/30戰機,於1985年服役,北約綽號側衛,最大起飛重量33噸,採用2臺Lyulka AL-31F渦扇發動機,最大速度2.35馬赫,最大載彈量8噸。

裝備1000多架米格-29戰機,於1983年服役,最大起飛重量18.2噸,最大速度2.25馬赫,裝有1門30mm口徑Gsh-301機炮,7個掛載點,最大載彈量2噸,配合上R-7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能在近距格鬥中佔據有利地位。

300架米格-31超重型截擊機,最大速度2.83馬赫,機身掛架可帶4枚AA-9中距空對空導彈,兩翼下各可帶2枚AA-8空對空導彈。裝有NIIPN007S-800電子掃描相控陣火控雷達(搜索距離可達20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4個目標進行攻擊)。

1000架米格-25戰鬥機,於1972年服役。主要是為了對付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和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最大速度3200千米/小時,大量採用了不鏽鋼結構,無內裝機炮,翼下4個掛架帶4枚AA-6空空導彈,1976年一架米格-25叛逃到日本。

1000架蘇-24攻擊機,1974年服役,裝有2門機炮,口徑30毫米。機上有8個掛架,最大載彈量7噸。600多架Su-25攻擊機。另外還有4000架米格-23/27主要裝備蘇聯空軍殲擊-轟炸航空兵團。機庫裡還有不少米格-21和蘇-22。

蘇聯只擁有4艘中型航母,而美國擁有10艘航母,但蘇聯主打潛艇牌,共有360艘潛艇,其中彈道導彈潛艇76艘,合計載彈973枚,颱風級是其最大最新者載彈20枚,巡航導彈潛艇67艘,攻擊潛艇200艘,其他用途的潛艇25艘。

蘇聯還擁有龐大的巡洋艦編隊,約有25艘巡洋艦,其中基洛夫級巡洋艦4艘,滿載24300噸,由於是核動力推進,具有近乎無限的航程。前無古人的海上武器庫,裝備了144枚遠程對空導彈,24枚射程550KM的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超過200枚近程對空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