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現在無論是網購還是下館子,

掃一掃商家的二維碼就能付款,

可謂是:“手機在手,說走就走!”

帶錢包什麼的,不存在的~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然而,移動支付的火爆也需要良好的規範,

根據相關規定,

2018年6月30日前,

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

都將被切斷!

銀行不再單獨直接為第三方支付機構

提供代扣通道。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也就是說從2018年6月30日起,

所有的銀行都不再直接對接第三方支付了,

對此規定,

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著無數個疑問:

還有要轉賬怎麼辦?

……

網傳:銀行6月底關閉第三方支付?

網上盛傳的銀行6月底關閉第三方支付是不準確的,正確的說法是:關閉第三方支付代扣。

目前,線上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種:

網關支付

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代理(網關),接入一堆銀行。用戶在網關頁面(可以在商戶端,也可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端)選擇銀行,頁面跳轉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然後重定向到對應的銀行,用戶在銀行電子銀行官網,採用網銀(個人網銀或企業網銀)完成支付。早期的12306購票支付頁面,就是採用的這種形式。

代扣

快捷支付

其中被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快捷支付和代扣,而此次銀行關停的接口就是代扣通道。

為什麼要關閉第三方支付通道?

大家都知道,伴隨著這幾年移動支付用戶越來越多,其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在這種背景之下,第三方支付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參差不齊,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①在關閉代扣通道之前,第三方支付在沒有徵求用戶同意的基礎上,就可以將用戶銀行卡里面的資金轉走,由此給用戶的資金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②由於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機構亂象叢生,不少機構違規使用、出租、出售代付代扣通道,給用戶和商戶都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③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調查可以發現,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賬戶未實名註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致使一些賬號可以在網絡上直接買賣,部分平臺淪為電信詐騙團伙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綠色通道”。

在這些風險之下,關閉第三方支付代扣通道已迫在眉睫。

這樣做的好處是,

以後第三方支付所有的錢都經過網聯,可以實時監控錢的去向,保障百姓利益。

當然,這就意味著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業務將受到影響,同時在今後個人的一些自動續費的業務會受到影響但是主動操作的續費不會有變。

打個比方,你在某個視頻網站辦理了會員,而這個網站可能會在你的會員到期後選擇自動續費,意味著你不明不白的就被扣除了會員費。但是,此文件可以有效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需要用戶自己手動支付才會扣除費用。

這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次“降維打擊”。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目前已有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了“協議支付”代替代扣業務,甚至還有公司上線了“直接支付”等產品。

針對此條規定,有一些用戶將其誤解讀為:“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消費只能用支付寶餘額來付款,不能像以前一樣從銀行卡直接代扣了。”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而實際上,關閉第三方支付只不過是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不直接對接,而是通過新成立的網聯機構來進行對接。承擔清算監管等功能。

具體可以通過下圖進行更明確的理解: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總之,以後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是可以用銀行卡支付的,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影響不大

,只是第三方支付機構與網聯與銀行之間關係變了,在我們使用支付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清算組織的意義及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

其實清算組織的存在,就是在支付過程中多一道安全保障,防止第三方支付因系統漏洞等原因,將消費者銀行卡里的錢扣除而造成損失。清算組織直接受央行的管控,多一層監管,多一層保護。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至於是否會影響到我們,那也是肯定的。但是基本上影響不大,反而還有助於提高安全性。

①錢可以正常提,但是時間不如之前可以保證

②手續費有可能會增加

這裡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要花費人力物力的,新增的清算組織也需要大量的人員,所以這樣可能因此會使手續費上調。但同時第三方平臺的運營成本降低了,所以對於第三方來說是件好事。

③安全性增加了

加入清算組織(銀聯、網聯)進行清算以後,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之間發生的每一筆業務,都必須經過清算組織的清算,這樣央行以後就能對每一筆資金動向掌握的一清二楚了,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看到這裡,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了吧?

關閉第三方支付代扣,

絕對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同時想要告訴大家的是,

不管怎麼樣,

移動支付的大趨勢是改變不了的,

跟著趨勢走,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