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意公子最喜歡的還是王菲唱粵語歌。很奇怪,同一首歌、同一個旋律,總覺得只要是用粵語唱的,就是比國語歌好聽。而且不僅是王菲,很多粵語歌手都有這種神奇的力量。

那麼,是因為香港歌手唱歌更走心?還是粵語歌本身有股神奇的力量?

作為一個常常沉醉於粵語歌的感性女紙,意公子決定秉著極其認真的態度、以及看懂TVB的粵語水平,為大家深入地扒一扒:

為什麼粵語歌比國語歌好聽?

其中有不完善的地方

還請各位粵語歌歌迷前來指點

首先,粵語歌詞的聲調變化與歌曲的旋律變化基本相一致,是保證粵語歌曲好聽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要如何讓它倆相一致呢?

在創作粵語歌詞時,就必須考慮:協音。

協音就是歌詞的聲調變化。讓歌詞和歌曲旋律變化基本相一致,否則會很難聽。這和古代詞曲創作中考慮平仄[zè]很像,但比平仄的要求高。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黃偉文和林夕是香港樂壇兩大著名詞人

在當今粵語歌壇寫詩講求押韻這件事,與粵語發展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古漢語詞彙是分不開的。

這也就得從粵語的發展歷史說起:

漢唐時期,位於一隅的廣東一直極少戰亂,基本沒受到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的影響,所以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

因此,大量的唐詩宋詞現在只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漢武帝北伐圖

以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例: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粵語裡“親、人”是同韻母的,符合詩詞的押韻要求。但普通話裡這兩個字就不同韻了。

從這首詩作,可以發現唐代的山東人說的是類似粵語的古漢語。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因為古漢族是男耕女織的農耕型封建社會,為了讓人與人之間可以更容易近距離、長時間地面對面交談,當時的“文言文”都是很簡短的。

而且為了讓人能夠在簡短的語言內,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需要多達九個音調(現在只有4個音調),這樣保證了大多數的字的讀音都有差異,而且不會有過多的“同音字歧義”。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南宋日常景象

南宋之後的中原漢語,因為音調大為減少。為了避免過多的同音字影響了日常交流,古人們增加3個聲母。

簡單來首,就是增加了幾個捲舌音。把“z、c、s”三個聲母髮捲舌音而新增加了“zh、ch、sh”這三個聲母。在此之後,古漢語裡才出現了捲舌音。

這也是普通話中有捲舌音的由來。

除了歌詞和旋律能夠和諧,多樣化的音調也是粵語歌好聽的原因之一。

粵語一共有9個聲調,分別用數字表示:1陰平、2陰上、3陰去、4陽平、5陽上、6陽去、7陰入/上陰入、8中入/下陰入、9陽入。這樣多樣化的聲調,造成了說話時音調的抑揚頓挫。

粵語的歌詞,配上粵語這樣好的聲調,可以進行創作發揮的方向更多,也讓詞曲更加契合。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以陳奕迅的《富士山下》和《愛情呼叫轉移》為例,明明同樣的曲調,演唱者也是同一人,但是一個是粵語歌詞,一個是國語歌詞,唱出來卻有天差地別的區別。

接下來,意公子將以這兩首歌為例,進行說明。

♪ 入聲在普通話裡已經消失,但在粵語裡保留了3個入聲(除變調外),即發音中帶有-k -t -p這樣的結尾,只做口型不發音,顯得短促,造成了歌詞中“抑”的感覺。

例如:在《富士山下》副歌的第一句中,粵語是“誰都只得那雙手”,國語是“把一個人的溫暖”,粵語“得”的發音是以“t”結尾而短促的,但國語“的”卻是有長音在。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富士山下》MV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愛情呼叫轉移》MV

♪ 普通話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四聲在發音中是基本沒有變化的,只有第三聲的發音變化是先低後高的,普通話上聲(3聲)的符號就形象地表示出來了,但是粵語卻非如此。

同樣用《富士山下》這首歌作對比,在副歌:

誰都只得那雙手

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這段歌詞中,有9個先低後高的音,而國語歌詞中只有5個。

把一個人的溫暖

轉移到另一個的胸膛

讓上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

因此,歌詞中的上聲字需要有先低後高的變化,有點“揚”的感覺,就好像天然地在旋律中加上了連音效果。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粵語的56個韻母表

另外,粵語有53個韻母,比起普通話的24個,在口型變化方面非常豐富,在創作歌曲時有更多好聽的組合。非粵語人士覺得粵語歌好聽可能有這個原因。

但是也因為有太多獨特的韻母,讓粵語歌比較難唱~

一本正經地分析了這麼多,意公子覺得得粵語歌更好聽這件事兒,其實是這麼個理兒:

聽不懂聽旋律

聽得懂的聽情懷

對於那些從小聽粵語歌長大的歌迷來說,粵語對於他們來說,有種母語的認同感,因此在情感上會更喜歡粵語歌。

而對於廣大非粵語區的歌迷來說,因為聽不懂,反而會更加關注音樂的旋律本身,就如聽英文歌一樣,雖然聽不是很懂,但就是覺得好聽。

特別是意公子這種,雖然聽不懂粵語歌詞,但還是被情懷感動的一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