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學人」《山本》:賈平凹的第16部長篇

「阅读学人」《山本》: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

作家賈平凹又出手了,42萬字最新力作《山本》,是他的第16部長篇小說。寫的仍是糅進作家生命中的秦嶺故事,書名起初叫《秦嶺志》,因和之前的作品《秦腔》有點重複,改名為《山本》。小說單行本(精裝本)目前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深入秦嶺,收集到許多傳奇

關於秦嶺,賈平凹在題記中寫過——“一道龍脈,橫亙在那裡,提攜著黃河長江,統領了北方南方,它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座山,當然它更是最中國的一座山。”賈平凹就是秦嶺裡的人。

賈平凹說,以前的作品,他總是在寫商洛,其實商洛僅僅是秦嶺的一個點,因為秦嶺實在是太大了。他曾經企圖能把秦嶺走一遍,即便寫不了類似的《山海經》,也可以整理出一本秦嶺的草木記,一本秦嶺的動物記。在數年裡,賈平凹陸續去過起脈的崑崙山,相傳那裡是諸神在地上的都府;去過秦嶺始崛的鳥鼠同穴山,這山名特別有意思;去過太白山;去過華山;去過從太白山到華山之間的七十二道峪;自然也多次去過商洛境內的天竺山和商山。已經是不少的地方了,卻只為秦嶺的九牛一毛,他深深體會到一隻鳥飛進樹林子是什麼狀態,一棵草長在溝壑裡是什麼狀況。關於整理秦嶺的草木記、動物記,終因能力和體力未能完成,沒料在這期間收集到秦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許許多多傳奇。

一部秦嶺的散文體草木記動物記沒寫成,卻遷移而為一部宏闊而具有藝術內蘊的歷史小說。因而小說中對秦嶺的自然生態,動物與植物的精妙奇特,天地人的融合,也充滿靈動與神秘的描摹。

賈平凹:“是我的一本秦嶺志”

按賈平凹自己的說法,“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嶺志”。這是一本以秦嶺為背景的小說。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秦嶺腹地的渦鎮,以女主人公陸菊人與渦鎮梟雄井宗秀之間相互凝望、相互依存又相互背離的命運糾纏為主線,推演了一部宏闊濃烈又深情悠遠的秦嶺志。陸菊人嫁到渦鎮時帶來三分胭脂地的陪嫁,據風水先生的說法,這是一塊暗通龍脈的神奇寶地,可出官人。也許是陰差陽錯,也許是冥冥之中,這塊承載著陸菊人隱秘宏願的方寸之地,竟成為井宗秀父親的墓地,墓地下面井宗秀還挖出一面銅鏡……

發生在胭脂地上的偶然事件像打開潘多拉盒子的鑰匙,在常年平靜的秦嶺深處開啟了一場命運與人性交織、苦難與超脫並存的歷史大戲。井宗秀在神秘的命運和微妙情感的推動下成為陸菊人遠大抱負的執行者,他從一個資質平平的寺廟畫師,通過組建地方武裝,與活躍在秦嶺中的其他力量制衡和爭奪,最後逐漸成為盤踞渦鎮的實力霸主,卻又在他勢力擴張、慾望膨脹的最高峰,突然斃命。所有的熱鬧歸於沉寂。

這場紛繁迷亂的歷史大戲中,作家著重凸顯了陸菊人的善良、盲人郎中陳先生的通達、地藏菩薩廟裡寬展師父的慈悲,這些善意與超脫,為整部作品、為濃稠苦難的人間塵世增添了人道主義底色。

一部震撼人心的民間秘史

小說以秦嶺深處一個名為渦鎮的小鎮為起始,講述了楊家棺材鋪童養媳陸菊人從孃家帶來了三分胭脂風水寶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贈予井宗秀葬父後竟使渦鎮的世道完全改變,從而引發了一幕幕激烈動盪的戰爭,逛山、刀客、土匪、游擊隊等多股勢力一時間風起雲湧,割據各方不斷廝殺,同時井家兄弟之間的特殊關係與阮家族群的刻骨仇恨也在特定的時期與地點中變化升級。

除此之外,作者更是對秦嶺一帶的草木鳥獸有著詳盡的描述,篇幅之多足以稱得上一部秦嶺地方誌。

賈平凹說,“大的戰爭在秦嶺之北之南錯綜複雜地爆發,各種硝煙都吹進了秦嶺,秦嶺裡就有了那麼多的飛禽奔獸,那麼多的魍魎魑魅,一盡著中國人的世事,完全著中國文化的表演。”“巨大的災難,一場荒唐,秦嶺什麼也沒改變,依然山高水長,蒼蒼莽莽,沒改變的還有情感,無論在山頭或河畔,即使是在石頭縫裡和牛糞堆上,愛的花朵仍然在開,不禁慨嘆萬千。”

評論家陳思和在讀完這部小說後說:“故事當然是中國故事。如果中國就是CHINA(瓷器),那麼,作者要講的故事也是一地破碎的瓷片,既有飛禽奔獸,也有魍魎魑魅,前者是自然,後者是人事,都依託了秦嶺這個大背景,絮絮叨叨地顯現本相。……《山本》裡大量描寫秦嶺博物風情的段落,可以看作是作者創作這部小說的初心所在。《山本》作為秦嶺志的存在,其壽命要比山本各路賢愚的性命要長得多,但是《山本》在秦嶺的存在面前,同樣也是微不足道。這就是來自秦嶺的自然、人事和言說的關係。”他把《山本》作為民間歷史敘事的一部佳作。

生命之書、苦難之書、悲憫之書

《山本》是一部事關秦嶺的“百科全書”,除出色的繪景能力之外,也有著對於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的深度反思。它在對渦鎮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充滿煙火氣的世俗日常生活進行鮮活表現的維度上,卻也有著哲學與宗教兩種維度的建立。它既是一部遍佈死亡場景的死亡之書,也是一部與打打殺殺的歷史緊密相關的苦難之書,但同時更是一部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悲憫之書。不僅有著堪稱精妙的雙線藝術結構的編織,而且還有著眾多人物形象成功的刻畫與塑造。另外,對於虛實關係極其巧妙的藝術處理也令人讚歎。

對此,評論家王春林也頗有體會:“作為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山本》不僅有對秦嶺的‘百科全書’式書寫,而且也有對近代中國的深度反思。一方面,對渦鎮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充滿煙火氣的世俗日常生活進行著毛茸茸的鮮活表現,另一方面,卻也有著哲學與宗教兩種維度的形而上思考。《山本》,是一部生命之書,一部苦難之書,更是一部悲憫之書。”

個人資料

「阅读学人」《山本》: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

賈平凹,生於1952年2月21日,原名賈平娃,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藉《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藉《古爐》獲施耐庵文學獎。2015年,其《老生》入選2014年新浪年度十大好書之首。2016年1月22日,賈平凹入選2015“噹噹年度影響力作家”評選小說家榜前五名。

經典語錄

●“我自己只是一般的作家,文章寫得不好,要說對自己的文章篇篇滿意,我不敢說這樣的話。”賈平凹謙虛地自我評價。

●“寫作是一種愛好,每個人開始寫作都是因為愛好。不管外面的人寫啥,我自己有什麼感想就寫出來。”賈平凹談對寫作的看法。

●“在小說界、詩歌界很難有永久的知名人士,因為淘汰太快。但是散文家不一樣,很多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家,現在依然很有名。”賈平凹談散文家。

●把擀杖插在土裡,希望長出紅花。把石子丟在水裡,希望長出尾巴。把紙壓在枕下,希望夢印成圖畫。把郵票貼在心上,希望寄給遠方的她。

「阅读学人」《山本》: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