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我們生而為人必經歷的一種體驗。

我們從小沒有接受過性教育,任何關於性的話題只會偷偷摸摸地私下講,而當將這些東西正大光面地展現出來時,有人驚異、有人鄙視、有人反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用相同異樣的眼光旁觀它。

中國的性教育到底有多匱乏呢?

大概就是不僅沒有性教育,還會給你加上性的精神枷鎖。

前者所謂的“沒有性教育”,最心酸的可能就是連最基本的生理教育都沒有。

我記得小學時,我同桌發育比較早。個子最高,當時也是我們班第一個來月經的女生。

有次她從衛生間裡出來,被班裡的另一個女孩發現垃圾桶裡被扔掉的帶著血的“異物”。

從此,這件事在班級悄悄“傳閱”,她被嘲笑,甚至還被開帶著惡意的玩笑:說她得病了、說她不純潔。

她反抗,說:“我姐姐告訴我,外國女生第一次來這個是會開聚會慶祝的。”

不僅反抗無效,還被嘲笑地更加厲害。

而且那時候,班裡的男生還會討論哪些女生胸開始突出了,哪個女生的胸最大,再給她取外號“大胸妹”。從此女孩們因為覺得丟臉而隨時都含著胸。甚至還有調皮的男生會扯開女孩們系脖bra的衣帶。

這些再正常不過的生理變化,卻在我們這一代人眼中,被看作為“怪物”。

性!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我們生而為人必經歷的一種體驗。

而到了初中,青春期開始懵懵懂懂地撞進我們身體裡。

女生們只能通過偶像劇、瑪麗蘇小說模模糊糊地瞭解到,原來男女之間關係親密到一定程度會存在“性愛”這回事。

而男生們就開始看來自島國的某些低畫質片,影片裡面的女老師是他們的“性啟蒙”老師。

但他們所感受到只是感官刺激,真正的“性知識”儲備依舊是一張白紙。

男女生如何看待自己正常的生理變化。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保護對方。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性需求。

我們只知皮毛甚至全然不知。

後來,在生物課上,有一節課涉及到生殖器官。而這一部分只被作為拓展閱讀被排版在書的角落。

生物老師也是點到為止:“這一部分不考,你們稍微看一下就好。”

有些男生反覆瀏覽揣摩這部分知識,還會發出怪異的壞笑。

而我當時似乎並沒有什麼反應,確切來說,是不敢有什麼反應。

因為知道太多這些東西是不純潔的。而好學生應該要純潔。

性!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我們生而為人必經歷的一種體驗。

於是,我們就在缺乏系統的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的性教育環境中慢慢長大。

在這期間,你一定聽說過一些關於某某女生墮胎、某某小學生被性侵的八卦。

而且,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無厘頭的“性理論”在悄悄地洗著你的腦。

比如關於處女的“理論”:

“作為女生,你一定要潔身自好,要把第一次留給你託付一身的人”。

“處女似乎就是聖潔之物,高人一等。不是處女的女生都很浪蕩風騷”

還有“性恥論”:

“你怎麼可以談論這種話題,你好骯髒。”

“TA居然已經和XX上床了,好惡心啊”

於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會把“性”當做難以啟齒甚至骯髒的東西。“處女意識”也深深被烙印在腦海中。

在這些枷鎖下,除了養成了所謂的“要保持處女”的觀念,其他的生理健康知識、自我保護意識、避孕意識等該有的都沒有。

柴靜在她的《看見》裡有這樣一段話:

她問張北川,“為什麼我們的文化裡不接受同性戀?”

張北川回答說:“我們的文化裡,把生育當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愛情,應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 。”

然而,真的僅僅是不接受同性戀嗎?似乎把前面的問題截去,張北川的這個回答也能夠解釋我們性教育匱乏的原因。

大人們總覺得性不好,我們應該遠離性的“侵害”,認為對我們談性還太早。

而這種“阻礙式”的保護永遠抵擋不了來自生理的性衝動。

不瞭解性知識,莽莽撞撞地“偷吃禁果”,最後釀成悲劇。又或者甚至被性侵了都還不知。

沒有到位的性教育,我們自身也沒有較強的性意識。而各類人流手術廣告卻滿天飛。諷刺嗎?確實挺諷刺和心寒的。

但更心寒的是,這些廣告還明目張膽地打出“學生半價”的口號。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500萬人次。這還不包括藥物流產和在未註冊私人診所做的人工流產數字。25歲以下的女性約佔一半以上。大學生甚至成為人工流產的“主力軍”。

2016年1月12日,北京大學一份婚戀報告顯示:被調查對象中,初次性行為的年齡集中在18至23歲。以年齡群分,95後(20歲或以下)發生的平均年齡為17歲,90後為19歲。而95後初戀平均年齡為12歲。

這又是什麼概念呢?就是第一次怦然心動並正式交往是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而第一次啪啪啪是在高中的時候。而且這只是平均值。

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髮布數據顯示,2015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兒童案例0.95起。此外,據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青少年兒童安全基金女童保護項目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被媒體曝光的性侵青少年兒童惡性案件高達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

也就是說,每天都會曝光一起比較嚴重的兒童性侵事件。且呈現增長確實。這還只是被曝光的啊。還有多少令人心疼的事件被埋在地下?

在這種墮胎比率高、初夜低齡化、性侵低齡化的社會環境下,性教育實在太重要。

有些事情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有的事情比如性教育則是錯過了就再也沒辦法彌補損失了。

曾經有位護士讀者留言說道,“我實習第一天,今天看到一個女生從人流手術臺下來,瘦弱的身體面色蒼白,沒有男生陪伴。這種痛苦,恐怕是她一生的心理陰影吧。”

而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句話:“你嫌性教育太早,而壞人不嫌孩子太小。”

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都無不在說明著,性教育這種事,能早就別晚。而自身提升性知識,也刻不容緩。

性!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我們生而為人必經歷的一種體驗。

如果你是女孩,請永遠不要相信第一次就不會懷孕、只要不射進去就不會懷孕這一套。

不要抱有任何僥倖心理,讓對方戴套或者請醫生開短期避孕藥(不是毓婷類對身體有害的緊急避孕藥,避孕率最高,有疑問可後臺留言)。

如果你是男孩,請在愛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不傷害別人,更不要有可笑的“純女情結”或者接受不了對方用“衛生棉條”。

而所有的你們,都應擺平對“性”的態度,也不要拿生理開玩笑,更時刻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

我真的希望我們一代代人不要再進入缺乏性教育的惡性循環中。當然,我所主張的是“性解放”而不是“性放浪”。

我希望有一天,當我的孩子問我“我是從哪兒來的呀”,我不會編出“從垃圾堆裡撿來”這樣的玩笑,更不會說出“從胳肢窩、肚臍眼裡蹦出來”這樣的神話。我會很坦然地教Ta應知道的性知識。

而當某天有女孩懷孕時,我們不再是責怪她早戀,而是先問清楚為什麼沒有做好避孕措施。

我還希望,我們不再會談性色變。當我們提起性時,而是以一種平常的心去看待。

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我們生而為人必經歷的一種體驗。

都21世紀了,該清醒一點了。

性!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我們生而為人必經歷的一種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