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一下——這是濟南

濟南 泉城

濟南市,簡稱濟,泉城,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山東省的政治,文化,經濟,教育,科技的中心。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中心座標 北緯36°40′, 東經117°00′。全市總面積8177.21平方公里,下轄7區3縣,常住人口723.31萬,戶籍人口632.83萬。隸屬與華東地區,郵政編碼為250000,電話區號是0531,市政府在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龍鼎大道龍奧大廈。

瞭解一下——這是濟南

濟南轄7個市轄區3個縣。市轄區又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縣為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瞭解一下——這是濟南

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 龍山文化 ”的發祥地。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即濟南市歷下區南部的千佛山。商代,在城子崖一代建立了譚國,商末,帝乙,帝辛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濼”字就代表今天的趵突泉,從而濟南有泉水的文字記載就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542年。西周時期,濟南地區屬齊國地區,此時,譚國依舊存在,《詩經》中收錄的《大東》就是譚國大夫所作的諷刺詩,是現存最早的一篇記錄濟南的文獻。春秋戰國時期,濟南為齊國的濼邑,隨後,又改名為歷下,當時的著名的齊晉之戰就發生在今濟南南部馬鞍山一帶。秦朝時,濟南屬濟北郡,稱歷下邑。漢代,改名濟南,因地處於古四瀆之一的濟水之南而得名,設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西漢設置濟南國 , 西漢景帝年間,濟南王劉闢光謀反被誅,濟南國改為郡,永嘉年間,治所移歷下縣。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期,曹操為濟南相,政績斐然。魏晉南北朝時期,處在戰亂之中。公元307-312年,永嘉年間,郡治移至歷城,自此歷城成為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南朝時,屬冀州,北魏年間複名齊郡。隋朝時,改為齊州,大業年間復置齊郡。唐武德年間改為齊州,天寶年間先後稱臨淄郡,濟南郡,乾元年間復為齊州。宋代屬京東路,為齊州,後升為濟南府,為府治之始,為當時賦稅最多的地區之一。金朝仍為濟南府,屬山東東路。元初改為濟南路,屬元王朝的腹裡地區,隸屬中書省。明代仍為濟南府,屬山東行政使司。明清以來,濟南府一直為山東的治所之地。鴉片戰爭,濟南亦未倖免,1904年,開商埠。中華民國時期,改府為道,1914年稱濟南道。1921年,在濟南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是為國內早期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出兵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1938年,日軍侵佔濟南。1948年9月27日,濟南解放。1949年5月,改為濟南市。1994年2月,確立為副省級城市。

瞭解一下——這是濟南

濟南是山東省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國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等一系列重點高等院校。

瞭解一下——這是濟南

濟南作為泉城,旅遊資源豐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旅遊“一山一水一聖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

稷下

學說著名學者陰陽五行學說創作者鄒衍,神醫扁鵲,口述《尚書》的扶生,唐代高僧義靜,房玄齡,秦瓊,濟南二安: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按),元代文學家元好問,散曲作家張養浩,前七子之一的邊貢,後七子領袖李攀龍,《四庫全書》編纂者周永年等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文人雅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