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私募,因為不屑為“人渣”理財!

我不做私募,因為不屑為“人渣”理財!

導 讀

在中國,大量的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卻要求明顯高於無風險利率的收益率。投資觀念的改變,不比宗教信仰的改變容易太多。

中國人的儲蓄率其實比美國高得多,中國也有大量的高淨值客戶,中國人更對投資理財普遍有興趣,但為什麼中國要搞私募基金如此之難?

並不是銀行、信託公司在私募基金的募集、管理過程中要付出較多的費用,也不是中國私募基金很難在低租金的地方租用辦公室(這樣看起來象是個騙子公司),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合格委託人和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一樣難找。

大多數人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

在上輪牛市的2006年,我當時在上海一個律師事務所裡,在單位裡因為股票投資得不錯,有同事就說,他可以介紹一個朋友給我,讓我代為投資股票,我當然也有興趣。

在2006年末,我才只有大概40萬的個人淨資產,面對牛市,又沒有現在已經比較普遍的融資融券業務,對資金的渴望還是比較強烈的。

同事的朋友說100萬沒問題,分成也好商量,但提出如果發生虧損,要由我承擔相當於銀行存款利息的保底收益並由我完全承擔虧損。

雖然當時我對後市還是很看好,但我還是堅決拒絕了這樣要求旱澇保收,只想坐收超額收益而不想承擔風險的委託人。

最近一兩年,中國的影子銀行風險集中暴露,媒體公開報道的就有不少城市動不動幾十億的民間借貸崩盤或陷入困境,有部分信託或是銀行理財產品不能正常兌付預期收益。

在這些事情的處理過程中,有不少投資人堅決要求銀行兌付“利息”和本金,將這些投資工具當成了銀行存款。

其實在中國,大量的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卻要求明顯高於無風險利率的收益率。投資觀念的改變,不比宗教信仰的改變容易太多。

在很多中國股票基金投資人心目中,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要有以下所有的能力:

1、每一年都能取得正收益,不論是2008年還是2011年,有條件的要實現,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現。最好是每一個月都能取得正收益。

2、在上述條件下,最大回撤最好在4%或更低的水平。最好最大回撤在1%以下,並且在一週內就能回補。

3、能取得明顯超過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如果某年是創業板或是中小板行情,那麼這個要求超越的指數就成了創業板或是中小板指數。

4、要求對投資虧損提供炮灰來保證委託人的投資不出現虧損。

在美國這樣的金融市場發達的地方,堅持以上四條的人恐怕根本找不到管理人,根本沒人尿他們。

賺錢不是為了進監獄

但在中國,在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既然都是這樣的要求,於是有些做私募基金的人就被迫做出一些承諾,反正精心設計的好幾十頁的合同,這些委託人也看不懂或根本沒有耐心看。

客觀地講,中國一些投資人還是很好騙的,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可憐人。

2008年的暴跌後,我在媒體上看到這樣一則公開報道,有個私募基金經理,當年只虧損大概10個百分點,按說這種業績,只要還知道好歹的委託人,都應該比較滿意。但這個基金經理將老婆、孩子殺掉後自殺。

實在無法理解,我想或許是因為承諾了一些保底條款吧。

只要中國的資本市場不關閉,只要我不是死於意外,我早晚是個億萬富翁。更何況我對用別人的錢加速自己致富,又擴大中國貧富差距的事,從心理上實在是比較矛盾。

為一個人渣理財賺錢,更是比無法接受(我在上海當律師的時候,有同事有個客戶,上海男人,特別擅長騙女人的錢和色相。拜金主義的中國,勞動模範不好找,人渣多得是)。

因此,我雖然也動過做私募的念頭,但基本上不抱幻想,寧可在一個縣級市的小鎮上用自有資金滾雪球。

要太多錢幹什麼呢?

正因為不抱這種幻想,大概一個月前,以前在某金融機構共事過的一個同事,他的一個朋友介紹了一個高淨值客戶,想委託他做股票投資的管理人。

他覺得一個人幹不起來,打電話想讓我參與時,我雖然口頭答應去北京會個面,但心理純粹是抱著不辜負朋友好意的想法。

即使達成合作意向,我都未必重新去北京居住。

我在一個週五上午坐火車去北京,晚上和朋友吃飯時,朋友對我說不要抱太大希望,我也表示本來就不抱什麼希望。

隨便把上億資金委託給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這種概率實在太低。

在去酒店會面的車上,我說中國合格的委託人和管理人都難找,往往在市場下跌時要求絕對收益,在市場上漲時要求超額收益。

由於委託人飛機晚點,我還退掉了當天晚上就回去的火車票。委託人晚上九點半左右才到酒店,談了大概兩個半小時。不過沒20分鐘,我就發現達成意向和中石油在2個月內重返48一樣渺茫。

這位委託人相當年青,可能都不到30歲,他一再強調資金不成問題,一兩個億肯定不止。

他也相當坦誠,人品感覺是不錯的。他在北京有現在的辦公室和註冊好的公司,如果不是投資理念上有明顯的差異,其實是很多人私募基金經理夢寐以求的投資人。

要知道,中國目前的法律規定,通過信託發行的私募基金,購買的門檻是100萬元,最多隻能向不超過100個客戶出售(300萬元以上的投資人不受限制),因此即使在工行、招行這樣的銀行來發售,全國到處路演,準備很多材料,或許都募不到1億。

這位委託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計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要放大槓桿,做到四五倍,成本大概在9%左右。

我自己去年也用了槓桿,但融資融券賬戶的額度基本上1萬元都沒動,用的是正回購,融資成本不到年化3.5%,槓桿倍數不到0.5倍,但即使如此,我也很少用滿可用槓桿。

我對老婆講,我這個年齡不能孤注一擲,輸光了再去北京打工,月薪一萬多,重頭再來,似乎挺刺激,很豪邁,但根本不予考慮。

2、要求絕對避免虧損。

果然如我所料,他明確提出不能虧損,當然他說這是大原則,並不是完全要求做到。

這位委託人自己也是股票投資方面的熟手,在香港和朋友一起從大概1千萬還是幾千萬淨資產做到5億淨資產的規模,但因為種種原因,又回到1億。

這說明他自己以往有過大虧。如果因此想尋找能避免大虧損的管理人,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從上面說的加幾倍槓桿,以後面的一些要求或是投資計劃,就很難兼顧了。

3、有認可的機會,要重倉甚至滿倉單隻股票。

這位委託人以往在香港市場上經常是自有資金並加槓桿滿倉一隻股票,連續成功並快速致富,於是對這種做法深信不疑。

他問我們假如有某隻股票的確定的消息,或是確定的利好,能拿多少倉位。我朋友說不超過二成,我乾脆沒有回答。他提出要拿六成以上的倉位,很可能就是加槓桿後全面押上。

4、對收益率的過高追求。

委託人提出行情不好的時候,每年賺三四成就行了。如果上證指數一年有20%的漲幅,我有80%的概率能實現這個收益。但這個收益率,就是索羅斯、巴菲特、林奇也達不到。

5、明確提出可能會藉助內幕消息做。

我以前當過律師,所以對法律類的風險非常警惕,以後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查得越來越嚴,我當然不大可能為賺點錢就冒監獄生活的風險。

其實如果買好長期看好的20只股票,進監獄10年,收益率可能比中間一年換一次倉收益率更高。不過人賺錢不是為了進監獄。

6、明確提出小盤股是投資重心。

由於以上的一些理念或是計劃,我從會面前20分鐘開始,就懶得講我的方法或是策略了。

股票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能輕易說誰的方法就是對的,誰的方法就是錯的,關鍵是要堅持自己的有效方法,不要心猿意馬。

想通吃各種方法的優點而回避所有的缺點,既想擁有孫悟空的鐵棒和72變、筋斗雲,又不想頭上有一個金箍。

那次會晤還討論了其他問題。

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夢

為什麼巴菲特和他和合夥人芒格都是80歲左右的人了,巴菲特還得了癌症,還快樂地管理著股票基金,而彼得林奇不到50歲就退休了?我想就是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不同。

巴菲特最初的投資合夥企業,完全是他的親戚、朋友,有充分的信任,而且巴菲特約定委託人不得干預他的投資。

到後期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資金更是來自保險公司,而不是直接的委託人,巴菲特不需要面對一些愚蠢的問題和有壓力的質詢。

但林奇作為公募基金經理,不得不面對這些東西。林奇40多歲就滿頭白髮,他早早地退休,我真是對他充滿敬意。

他功成身退,留下一個後人幾乎不可能打破的記錄,不貪戀名望和財富,實在是高。

在中國做私募,也面對林奇一樣的問題,任何一個委託人,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得罪不起。

很多私募基金經理,又普遍年輕,在客戶不切實際的要求之下,容易心理失衡,難以集中精力放在投資上。

更何況多數私募基金經理,根本還沒有得道。所以多數私募基金業績不佳,於是他們吹牛來募集資金,於是他們不斷地為自己辯解。

雖然這次北京之行不成功,不過還是挺愉快的。

也許到我50歲以後,我突破了做私募基金的道德障礙和心理障礙,中國這的金融市場也比較發達了,也為了為女兒在金融領域的發展,我會搞一個私募基金,但目前,我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夢。

中國也不太適合輕易做私募基金的夢。

期樂會|優秀交易員都在看

贏樂網 | 為交易員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