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超強的國家,將入侵的鄰國趕出國土,用了100年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的國王查理四世去世,由於他沒有留下男性後人,法國王權落到了其旁系腓力六世手中,隨後該人建立了瓦盧瓦王朝。但新法王的合法性,被其鄰國英國的國王愛德華三世質疑了

毅力超強的國家,將入侵的鄰國趕出國土,用了100年

英王認為趁新法王“合法性”存爭議的時機吞併法國,是利於英國發展的,於是在1337年高調宣佈自己是“法蘭西國王”。

而愛德華三世的如此做法看似有點“難以理解”,其實“合法合理”,按當時歐洲皇室間的慣例,愛德華三世的母親伊莎貝拉是法國皇族,那他就是查理四世的外甥,而“外甥”屬於備選繼承人之一。

但是由於那時法國王族跟英國王族早在歐洲工業中心“佛蘭德”的歸屬問題上鬧的不可開交了,因而愛德華三世當國王很難得到法國貴族的支持。

相對的作為土生法蘭西貴族的腓力六世,藉助“自己人”的輿論優勢,在絕大多數法國貴族中一呼百應。因而很快愛德華三世和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的性質變成了法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戰爭。

毅力超強的國家,將入侵的鄰國趕出國土,用了100年

戰爭前期英國依靠著1340年“斯勒伊斯海戰”的大勝成功獲取制海權,隨後英國陸軍相繼贏得了1346年的克勒西戰役、1356年的普瓦捷戰役,殲滅了法國陸軍絕大數主力,迫使其簽訂了“布勒丁尼和約”,將加萊港和法國西南大板塊版圖給了英國人。

但戰爭遠沒有結束,1364年法國新王查理五世繼位,這是一位中興之君,上任後強力整頓軍紀,建立素質過硬的法軍。同時改革稅收,打好軍隊出征的後勤保障。

1396年英國人迫於法國咄咄逼人的軍力,選擇將英法版圖拉回到了1337年前後。然而英國並沒有就此放棄對法國土地的“貪婪”,1415年英國人捲土重來,且這一次是英王亨利五世“御駕親征”。

1415年的10月25日,依靠對地形的充分判斷,英國人漂亮的贏取了阿金庫爾戰役的勝利,此戰法國光貴族傷亡就有5000位餘人,同時首都巴黎也被佔領了,法國頓時元氣大傷,不得不簽署《特魯瓦條約》,該條約明確規定“英王統治法國”。

毅力超強的國家,將入侵的鄰國趕出國土,用了100年

1422年亨利五世去世,趁著英王權力交接出現的疲軟空隙,在法王查理七世的帶領下法國南部舉起了反英大旗。對於日益崛起的反英勢力,1428年英國軍隊決定進攻查理七世的重要據點奧爾良。

但事宜願為,這次進攻非但沒有滅掉反英勢力,反而讓其借勢將勢力播散到全法國,1435年法國軍隊已成功奪回巴黎,大批英國軍隊只能龜縮在英國王室在法國的封地諾曼底和曼恩部分區域。

1450年上述二者被打了下來,英國喪失了在大陸最後的大規模落腳點,1453年英國駐紮在波爾多的英國軍隊在被圍困良久之後選擇了投降。1337年 - 1453年粗算之下,法國為了抗擊英國,付出了100年的時間。

參看資料:《戰爭戰役辭典》作者 : 彭彬 張順忠 主編

百年戰爭時間軸 .Crust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