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箴言〕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朱子家訓》

〔白話〕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

待人處事,萬不可把事做絕,要時時處處為自己留下可以迴旋的餘地,否則便會處於被動地位,不得人心。就像行車和走馬一樣,你一下奔到山窮水盡的地方,掉頭不容易;倘若留有餘地,掉頭就方便多了。《菜根譚》中也說:“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

有這樣一則故事:宋朝有個名叫蘇掖的人,官至州縣監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錢,但十分吝嗇,置辦房產或者田產時,常常不肯付足對方應得的錢。有時候,為了少付對方一分錢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他還趁別人困窘危急之時,壓低對方急於出售的房產、地產及其其他物品的價格,從而牟取暴利。

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有一次,他準備買一戶破產人家的房子,竭力壓低房價,為此與對方爭論不休。他的兒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說道:“父親,您還是多給人家一些錢吧!說不定將來哪一天,我們兒孫輩出於無奈而賣掉這座房子,希望那時也有人給個好價錢。”蘇掖聽兒子這麼一說,又吃驚又羞愧,從此有所醒悟,有所改變了。

蘇掖的兒子說得很對,留三分餘地給別人,就是留三分餘地給自己。為人處世,我們不能只考慮眼前的得失,考慮到以後的生存和發展才是明智的選擇。要為人父母、當好領導、做好工作,必須要有雅量,注意給別人留一些餘地,別把別人逼到死角中去。

《宋史》記載,有一天,宋太宗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個大臣都喝醉了,竟然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乾脆鬥起嘴來,完全忘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

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侍衛在旁邊實在看不過去,便奏請宋太宗,要將這兩個人抓起來送禮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家。

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惶恐萬分,連忙進宮請罪。宋太宗看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得這件事了。”

宋太宗以一句“我不記得了”,化解了多大的尷尬,這兩個大臣對宋太宗多麼感恩戴德,可想而知。

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所以,做事情要多考慮別人的想法,給對方留有餘地,這樣才能贏得人心。正如李嘉誠所說:“凡事都留有餘地,因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錯處,可以原諒人的地方就原諒人。”

凡事給人留餘地,也就是給自己留餘地。在做出反應前,讓我們先冷靜一下,話不要說絕,事不要做絕,這樣既顧全了大家的尊嚴和麵子,也給以後的迴旋留了機會。

給別人留餘地才能為自己爭取領地,別人有了選擇,自己的選擇面和發展空間才更廣。

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因此,真正的聰明人,做事一定留有餘地。

少壯時為暮年留餘地,祖輩、父輩要為子孫留餘地。今天來說,就是要考慮“可持續發展”。而當財富、事業等方面春風得意之時,要注意適度,不要將順風蓬拉得過足,要“見好就收”,不能貪得無厭,否則,事物將走向其反面。

我感恩一切!感謝那些曾經給我留有餘地的人!

宋朝有個官員買人家房子時竭力壓低房價,他的兒子卻說了一番話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