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尼拉到南沙小學,她在三尺講臺上追逐著自己的理想

从马尼拉到南沙小学,她在三尺讲台上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種子睡在鬆軟的泥土裡……”在南沙小學二年級(5)班的課室裡,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反覆朗讀著課本里的這句話,語文老師彭秋平正耐心地引導他們感受不同的重音所帶來的表意差異。

2016年從中山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彭秋平決定遵循內心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在南沙教育一線開啟自己的教育生涯。

从马尼拉到南沙小学,她在三尺讲台上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從漢語志願者到南沙教師

彭秋平在大學修讀的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在中大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她曾前往馬尼拉成為孔子學院的一名志願者老師,給當地一所貴族學校四年級的孩子講授基本的漢語詞彙和語法知識。

从马尼拉到南沙小学,她在三尺讲台上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馬尼拉的風光給彭秋平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而在孔子學院歷時10個月的漢語教學工作讓彭秋平更加明確自己對教育行業的嚮往,她希望能成為一名與學生深入交流、陪伴他們成長的老師。畢業後她最終來到南沙小學,從這裡正式起步,追逐自己的教育理想。

善於傾聽和解答問題

彭秋平剛步入工作崗位就擔綱一年級班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最初在面對四十多個孩子的時候,她時常覺得有些無所適從。繁雜瑣碎的事務很多,但事關學生的成長,每一項都不能掉以輕心。彭秋平坦言,走上三尺講臺之後才發現,當老師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从马尼拉到南沙小学,她在三尺讲台上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儘管所學專業和師範專業有些不同,彭秋平在慢慢摸索中也總結出了自己的教育體悟。“老師應當善於去傾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尊重和成長。”有時學生還會問她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彭秋平也耐心解答,她覺得這其實是學生的一種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