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這個大學生回老家賣面,一年能賣1000萬!

金華人物綜合整理於網絡

“一根面”是潘周家村的金字招牌

返鄉創業的浦江大學生潘凱旋,用一根面拉出了千萬元的年銷售額,也將自己所在的小村莊和外面的大千世界聯結在了一起。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潘凱旋 , 1989年出生, 家住縣城最北邊的檀溪鎮潘周家村。

村子由原潘家村和周家村合併而來,依山傍水,站在村口就能眺望壺源江,村中留有十餘座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大量古民居,素有浦北“小桃源”之稱。但潘周家村有塊更響亮的招牌, 便是這裡的“一根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浦江一根面

回故鄉

重拾童年味道

周家的手工“一根面” 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以長、細、韌、滑著稱。手工面的製作工藝複雜,和麵時需要加入精鹽和植物油,反覆捶打,使麵條柔韌而有勁道。和麵揉條後,需發酵上一整夜,次日清晨再上架拉麵並曬乾。恰到好處的揉捏和鹽賦予了潘周家手工面優秀的延展性,一根面可以綿延不斷,拉上上千米也不在話下。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一根面”名副其實。煮麵的時候,架上一口大鍋,將面一點點往鍋裡送。最先下的麵條不糊爛,最後下的麵條不夾生。六七人吃時下一根面,一兩百人吃,也只需下一根面。撈麵的時候,需用竹筷夾斷。麵條彈牙有嚼勁,配上蛋皮絲、野筍、肉絲組成的面澆頭,是一道風味十足的農家美食。

這一碗象徵著長長久久的“一根面”,是潘凱旋童年裡的味道

小夥子皮膚黝黑,性格靦腆。見到他本人時,他剛做完農活趕下山,腳上的套鞋上還沾著新泥。不善言辭的他,不少回答都是由一旁的母親陳玉仙“補充搶答”完成的。

據潘凱旋迴憶,潘周家幾乎家家戶戶都做麵條,但大多隻是自家吃或是招待親友,並不作為商品出售。2005年,因為父親意外受傷,家裡的經濟重擔落到了母親肩上。陳玉仙思來想去,索性咬咬牙,從“一根面”著手,牽頭和村裡人一起成立了 浦江縣盤溪手工面專業合社 ,“印象裡那幾年,媽媽一直為了手工面的生產、包裝、銷售四處奔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2011年, 畢業後的潘凱旋先是在寧波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 。合作社在母親的手裡逐步成長,當時年銷售額已達到400多萬元。覺著手裡忙不過來,陳玉仙考慮讓兒子回家,幫自己一起打理合作社。

潘凱旋說:“其實最開始讓我回來,我也是猶豫過的。那時候村裡年輕人不多,回來了總怕會無聊。但媽媽總勸我,說在外面打工是為了賺錢,回村裡賣‘一根面’也是賺錢,那麼為什麼不回來幫她呢? 知道她辛苦,最後還是回來了。”

用心思

突破發展瓶頸

來後的潘凱旋發現,雖然合作社收入豐厚,但生產場地、天氣、包裝、運輸等多種因素,制約了它的進一步發展。比如,曬一根面是有溫度要求的,以15到20攝氏度最為合適。一年中,只有五六個月適合加工。 要發展,要壯大,必須要實行標準化生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一根面”又分為成品乾麵和半成品溼面。溼面口感更好,可通常當天製作當天就得銷售掉,包裝時麵條還容易相互黏連。在過去,消費者只有來到村裡,才能吃上一碗最地道的“一根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創品牌

銷量逐年增長,土貨走向城市

了產品技術的更新,潘凱旋對品牌的推廣也很重視 。2013年,合作社的“盤溪”商標被認定為金華市著名商標 。潘凱旋又開始準備材料,打算申請浙江省著名商標。

“其實,我大學所學的專業和賣一根面也算不上對口,但我去看過外面的世界,大學四年的經歷又提高了我的眼界,這就是我的優勢。”潘凱旋說,返鄉大學生能為故鄉做的最大貢獻,就是運用他們所掌握的信息量,去開拓更新、更廣闊的市場。

為了瞭解市場的最新需求,潘凱旋常帶著村民們到全國各地參加展會。此外, 他還開起了網店,積極對外招聘代理商 ,同時進駐檀溪鎮電商園、浦江味道等電商平臺,“去年,我們剛剛試水電商領域,就取得了10多萬元的銷售額,雖然不多,但也算開闢了新的銷售渠道。”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400餘年歷史的潘周家古廳堂裡遊客正在一根面體驗遊

“過去覺得自己是放棄了夢想回到家鄉,現在覺得,帶著大家一起賺錢,這個夢想也挺不錯的。”

這條“一根面”牽出的創業路,還能走得更長、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