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齡教授在加拿大國家圖書館創作亂書《心經》,應如何欣賞?

安子

王冬齡生於1945年,是當今比較有影響力的書法家、藝術家,是當年“學院派書法”、“現代書法”代表人物之一,雖然已經73歲了,但是它的思想仍然很前衛。

他以“亂書”、“地書”和“壁書”為世人所知,這醜書還沒有弄清楚呢,又多了一個“亂書”,雖然他本身的傳統功夫很深厚。

他的“亂書”其實主要是寫的狂草書,只不過他把狂草書寫的突破了傳統的侷限,包括書寫的工具、場合,他甚至把書法和舞蹈相結合,做成了一種表演藝術、舞臺藝術。

但看他的“亂書”是很難欣賞的,需要觀看他的書寫過程,他的一些作品其實已經不是書法,而是一種表演或者行為藝術,不能單單以書法而論,雖然他是一個書法家。

對於他的作品是存在爭議的

當然,我個人對於他這種無病呻吟式的瘋狂是沒有好感的,對於他製造出的作品也欣賞不了。

他是一個前衛的藝術家,飽受爭議大概是因為選錯了載體。

下面附上他的一些作品:


王冬齡《道德經》


王冬齡用漆寫在鋼化玻璃上的作品


少字數作品《守白》



“亂書”作品

這一幅是他比較正常的我作品

你覺得呢?

能不能看懂呢?


不二齋

我是宇航,可以解答你的疑問。

王冬齡有“爭議”。

這種問題,如果站在一個比較公正的立場回答,那肯定是要被罵的。

左是現代藝術愛好者,右是傳統書法愛好者,中間站著我。

我從不怕被罵,我始終相信,人既是一撇一捺,就該是理智的。-宇航

王冬齡的字應該從2個方面看

①書法水平

我最早看到王冬齡的時候,是在一個視頻裡,左手拿墨盤,右手執筆,在丈八宣紙上奮筆疾書。

我驚歎,什麼樣的人寫大草能把毛筆運用的如此靈活?又把字寫的如此“不堪”?

我當時並不知道他是王冬齡的。

此作品,單字大概一米左右。

字中取法大家可能未必看得出。

《泰山金剛經》

此大字接近於榜書,取法泰山金剛經摩崖。

曾經有很多人問我,你是如何能看出別人的取法的?甚至有初學者罵我:你說他學誰就學誰?

在此,實不能多言。閒暇之時偏愛讀帖,除非太過生僻的人或帖尋摸不到,能見者,2000載書史名家法帖,每年必往復遍觀二三,熟能生巧。


此中王冬齡字,全是在看見問題後網絡尋得。

說實話,實在不願批評王冬齡的字,因為沒那個資格。

他寫的“醜”,他寫的“亂”確實影響了時下書風。

但不可否認的就是,他認真起來,真的比很多人要強很多

所以,此文既想公正,只得從第二個觀點,藝術角度去解讀。

至於王冬齡“醜”“亂”,是他自己的選擇。帶壞一幫人,是那幫人追名逐利“臨古不深”

我等可遠觀,切不要盲目效仿。

②藝術性

王冬齡善以書法為載體,表現當代藝術。

“書法”和“藝術”是有區別的。

書法屬於藝術,但是藝術≠書法。

如果大家能明白這個,就能正確理解王冬齡了。

王冬齡借書法為載體,表現的是當代藝術。

舉個例子吧

已故美國抽象藝術大師湯伯利(cytwombly)的作品《黑板》創下7053萬美元之高價,在黑板上6行的連續圈圈,就像小朋友的塗鴉一樣,打破了他個人拍賣的最高紀錄。

此六行圈,如果是普通人畫成這樣,估計就沒人去鑽研。

即能賣出4.5億,也是建立在“抽象藝術大師”名頭上的。

既然為大師,肯定具備水平和能力。

其次生產出來的作品,才有人去鑽研。

外國人能欣賞這種藝術

那國人呢?(此黑板畫,大多人是不懂的,其實在我看在,這幅作品很解乏,尤其在心累的時候,看看會感覺比較舒服。)

王冬齡亦然,也是靠曾經在書法界打下大名頭,來實現他的藝術創作。

上個世紀王冬齡的作品還是比較正規的,業界名聲也比較大。

由於他“創新”的理念,才會用草書為載體。

所以王冬齡在藝術圈,尤其是展廳藝術盛行的時代。

他的作品是比較受歡迎的,尤其是國外,水墨,對比矛盾,他們是懂的。

如果你讓外國人去欣賞傳統書法,那還是需要學習到一定的水平的。

畢竟漢字也是外國人的“老大難”

總結

還是我個人的觀點

王冬齡是借書法為載體實現藝術創作

他寫的亂書醜書,可不比歸為書法。

藝術創作

也不必人人口誅筆伐

畢竟人家當年是用真功夫成的“書法家”

今天變成“藝術家”了

僅此而已。


此篇文章一出,必將引起口水之戰。

只希望大家“文明觀球”


梁宇航

現代藝術和傳統書法其實是兩個概念的東西了


你不去讀現代藝術的發展史,就很難理解它們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達方式?為什麼這樣也是有道理的?作為一個既學習過傳統水墨山水,又鑽研過唐卡藝術,還恰好有一幫玩現代藝術的朋友的人,我想自己可以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傳統書法的“亂”也有不同,並非所有亂都在一個層次上

寫書法的人都會知道有兩種亂,一種是不懂的人胡亂寫,那是真亂,一種是行家裡手似亂非亂,你看不懂才覺得亂。其中草書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你以為大笑兩聲,揮毫潑墨,大家就在一個層次上了?NO,差的遠了,顛張醉素的亂,那是高境界的,你那半桶水的亂是,自己沒學到家。


王冬齡,作為一個本身非常有傳統造詣的書家,早年拿過許多重量級的大獎,可謂實力派書家,他對亂的理解,肯定遠超一般人,所以他早期的書法,是在一定境界裡的。你以為醜,其實是你審美還沒達到這個程度,就像是魏碑的許多“不規則”相比趙孟頫的“松雪體”,大部分人的審美都會偏向於後者,而懂不了前者。


所以,如果將王冬齡放在一個傳統的書法範疇裡去看,他應該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探索的,絕不是那種輕率胡為,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簡單。

其次,從現代藝術角度理解“亂”,亂是一種表達,是一種思考的抵達

從王冬齡的藝術發展軌跡來說,他應該是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藝術階段,前一個階段是對傳統的深刻繼承,後一個階段是汲取傳統的語言、形式或者元素,在做著完全有別於傳統的表達,已經走到了現代藝術的範疇,是另一番天地。現代藝術更加多元,寬廣,糅合,也更加探索和批判精神。我想這背後肯定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思考,是作者在以全球的視野來重新審視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結合點。他也在找自己的切入點,找一個銜接與支撐,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我看他的作品其實已經探索出來了,應該是比較成熟的現代藝術了創作了。

最後,我覺得王冬齡是一位具有先鋒意識和探索精神,但骨子裡又有傳統人文氣質的藝術家


在從傳統書法藝術走到現代藝術的道路上,我們可以看到,王冬齡身上具備一種先鋒藝術家的妻子,表現出了一種探索精神和獨立思考,同時通過其藝術語言和作品的整體氣質,我們又可以捕捉到其中還是深藏著中國傳統文人的靈魂,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組合,也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呈現。他拓寬了傳統的語境,也拓寬了現代藝術的視野,而這相輔相成,已經超越了單一書法的範疇。


新的技術,新的藝術語言,新的材料,新的舞臺,新的創作空間,新的想象力,真正的敏感的藝術家是不會對此熟視無睹,無動於衷的,他們會積極的去汲取,去探索。所以,這樣的藝術家是時代必然應運而生的,出現是早晚的事,但具體是誰就要看誰走的快,誰走的前了。時代在變化,藝術家可以有更多的野心,也又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當單一的表達,傳統的藝術心靈難以承載和容納新時代的靈魂時,變革與突破避無可避。

我很高興王冬齡走出了這一步,十分難得。至於說他帶壞了風氣,可能是因為他的身份,還有大家一直將其作為傳統書法藝術的創新來看待了,而沒有看到他其實是在表達,在思考,在和現代對話,在和新技術,新材料在對話,沒有看到他背後的語境與邏輯,沒有看到書法本身在此已經是線條和筆墨,與傳統積累的理解已經不再一個範疇了。


所以,從現代藝術的角度來理解王冬齡的“心經”就沒那麼艱難了。“心經”也可以這樣變一變寫法。在他的這一系列創作中,我同樣發現了驚人的藝術魅力和藝術思想,值得敬佩。

不明所以的人,以為這是醜怪或者是大師做派或者是流行書風,要來跟著他做這樣的書法家,亦或是要批評這樣的書法家,這個從一開始就錯了,人家壓根就不是在搞書法啊,東施效顰都說不上,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顛倒了西風,焉能不惹笑話?


我是懂藝術的“馨蘭齋主”,喜歡我,請關注我


馨蘭齋主

當下讓會上的醜書亂象,雖然不能歸罪王冬朎亂書,但是亂書向那些不能理解亂書,不願系統學習傳統書法基本功,逐步提高書法水平,又缺乏相應審美能力的人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胡寫亂寫也可稱為書法。於是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怪異書法作品,一些人審美水平較低,模仿水平不高,為了經濟利益寫出的俗書充斥書攤報刊,又通過出書法集,拿某獎之類的行為,強行成名成家,一時間書壇亂象叢生。

王冬朎的亂書表面看亂,其實亂中有序,注重表達情緒,對空間有獨特理解,對亂進行了全新組合,視角新穎,在實破傳統的道路上作出了勇敢的嘗試。但很多人不願認真體會亂書藝術表達方式的不同,對超出自己理解範圍的簡單給予否定,其實已經錯過了提升自己審美能力的機會。更有甚者,在不能理解亂書的前提下,又沒有傳統書法造詣的人,以為隨便塗鴉也可稱創新,任意拿來與亂書作比較,力圖搏取眼球,騙取利益。豈不貽笑大方?

書壇向來魚龍混雜,雅俗共賞,我們不懂,但可通過提高自己審美水平來鑑別真偽。


黎鳳果1

對於王冬齡教授的書法水平,可謂仁者見,智者見智。我並不排斥我教授的探索,我也不是什麼佛教徒。

但作為佛教經典的心經,應該是有些神聖的內容,用書法來表達,我認為還是正書類更莊重嚴肅一些,如楷書、隸書、篆書等,書法史上的類似作品也比比皆是。




當然,經典的集王聖教序用行書來呈現,羲之清秀飄逸的字體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當代一些草書大家也有自己的創作,似乎也並沒有讓我十分排斥。




但看了題主所呈現的題目,亂書心經,又是在國外交流,還是覺得有些不妥。也知道那亂書心經是個什麼樣子……

我是景堂書法,歡迎交流。


景行書苑

行為藝術代替書法,也是一絕。


創新炎黃

欣賞不了。

聽說那個王冬齡是林散之的大弟子。社會地位極其顯貴,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舉行書法展二十多次。

他特別崇拜老子和莊子,他對中國古典文化特別痴迷(這個有待考察
。他的書法法大膽借鑑西方現代派和後現代派的表現手法,打破傳統書法的陳規陋俗(早就做了西方藝術的俘虜)


口氣真夠大的,為自己的醜書尋找藉口。有這麼大的名望,有這麼深的書法功底兒,如果在繼承傳統上狠下功夫的話,中國的書法藝術肯定又上一個新的臺階兒。

我估計是,在繼承傳統上沒有多大的成績,而又為了擴大自己的的知名度。所以摒棄傳統書法而走創新的道路,以博得人們的眼球。


在中國書壇獨樹一幟,獨樹一幟!他們這種書法只有玩藝術的才能看懂。他們認為,中國的普通民眾看不懂也沒關係,藝術的東西如果誰都能看懂,也就不是藝術了。


根兒不深,苗不正。長出的東西也是歪瓜裂棗兒。

悲哀呀悲哀!


京東千里行書法

不管你王冬齡傳統功力有多深厚,也不管你對傳統書法理解有多全面,但作為一個為人師表、引領時代風氣的書法教授,你的所作所為惑亂了書法學子和書法愛好者對中國書法的正確認識和理解,背離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崇洋迷外大逆不道,簡直是一箇中魔亂舞、跳邪神的醜巫師!i


說實話,早年我是王冬齡的忠實粉絲,如今看到他一步步鑽進西方的歪門邪道里,不知羞恥反以為榮,做為早年他的粉絲,我深感痛心和悲哀!!!

王冬齡已成為急於自省,或者要人及時去拉一把的執迷不悟者。


晉風

他這個不應該叫做書寫,更不可歸為書法,說成畫或許可以,因為畫人人都會,畫沒有好壞,寫字可不是這個樣子的。藝術?不知道有沒有這一類,不過可以創作出來吧


一點墨

書法是用來載道用的,心沒得道,書就亂法。

亂書和醜書齊名!



《心經》是受人尊敬的法典,工工整整的楷書都不能表達信者對它的虔誠。龍飛鳳舞的草書更不能達意。亂書不僅是對書法藝術的不敬,而且也是對經書的褻瀆。

亂書,雖是作者想彰顯自己的個性,其實也是作者書藝黔驢技窮的表現。特別是用它來書寫《心經》,只能說不折不扣地用錯了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