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偷懶,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幸運

別再偷懶,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幸運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講的就是血脈和家庭傳承中的客觀規律,斯坦福大學近期研究表明,美國每年僅有百分之四的年輕一代實現了階級的跨越,斯坦福大學專門做了一個數據比對分析,建立了一個數據來表示階層固化程度,而這個係數,丹麥是0.15,加拿大是0.29,日本0.34,而美國則是0.47,比巴基斯坦還要高。

01

寒門再難出貴子。

前段時間一個北京四中的學生在網上火了起來,因為其的一番言論被寫成了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並在網上迅速轉發和被閱讀。其嚴明,偏遠城市鄉村的孩子跟他們這種北京中產階級的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不管是教育資源,還是家庭教育的高度,都已經拉開了很難彌補的差距,當你在玩泥巴時,別人已經在自己組裝最新式的航模,這中間的差距之大之可怕引人深思。

無論是“門當戶對”還是“拼爹”,這些詞無不赤裸裸的說明階層固化的影響力,但是,最好的消息是階層固化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扇小小的窗戶,即使過程坎坷艱辛,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嘗試去突破父母階層的禁錮。

02

最壞的時代和最好的時代

就中國來說,我們打破階層固化的牢籠相對美國來說還較為容易,就單純從大數據來看,近些年中國經濟呈爆炸式增長,直到一到兩年前,增長趨勢才開始放緩,許多家庭從溫飽大步跨入中產階級。

雖然中國的階層固化也已經開始出現,但是相對其他國家來說,還沒有那麼嚴重,所以通過讀書等方式努力,我們還能趕上末班車,打破階層固化,取得長足發展。

03

階層不同其實更多體現在思想差異

眾多先例證明,只要刻苦努力,一箇中產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就會在大學畢業後很快步入中產階級,而一個公務員家庭的孩子,很快就能走上從政之路,這不僅僅是因為父母遺留的物質基礎和人脈資源,更多的是因為思想的不同。

前段時間出現了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做《歡樂頌》,裡面刻畫了住在一個小區同一層階層不同的四個人,很形象的刻畫出了階層固化的問題,總裁的女兒創業總是比一般人輕鬆,因為不管是公司管理還是商業應酬,從小的家庭教育都會給予她幫助,而一個底層家庭的孩子很難在同一平臺與這些人競爭,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思想的差異。

04

父母的階層和格局會影響孩子的職場表現

從小父母耳濡目染的教育,會讓一個孩子帶上這個家庭的標籤,知識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在研究型工作中走的更遠,因為沉著冷靜是父母在工作生活中的常態,而商人家庭的孩子如果走上職場就更容易成為辦公室裡的潤滑劑,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通常都比較會“來事兒”,在同事之間非常圓滑,且很會計算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底層家庭的孩子,大多在視野格局上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在遇到問題時,更容易驚慌失措,而出現差錯,所以,其實父母的階層對我們的影響,要遠遠深於一般人的認識。

別再偷懶,因為父母的階層決定了孩子的起點,別再偷懶,因為父母越努力孩子才會越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