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紀念幣是一個國家為紀念國家一定有意義的事、傑出人物、 名勝古蹟、珍稀動植物、體育賽事等而發行的法定貨幣,它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 質量一般為精製,較少發行。民國時期發行很多版本紀念幣。這一時期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

一般紀念幣可分為貴金屬紀念幣和普通紀念幣兩類;普通紀念幣包括普通金屬紀念幣和紀念鈔。普通金屬紀念幣又分為普制幣和精製幣。普通紀念幣的材質是用於印刷鈔票的紙張或鑄造普通硬幣的金屬,面額表明其法定價值,主要以中外重大事件、節日、紀念日和珍稀動物為題材而設計鑄造。是國家發行的可以流通但又具有紀念意義的法定貨幣。

紀念幣發行後,可以與其他流通人民幣等值流通,其面額記入市場現金流通量,成為貨幣供應量的一部分。因而,流通紀念幣首先是法定貨幣。其面值一般為:壹角、壹元、伍元、拾元等,可與普通紙質人民幣一樣等值上市流通。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 日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同意鼓鑄紀念幣,並且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五角星(後改為六角星)。

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並非都是民國元年鑄造。民國16年、17年南京和天津造幣廠均有鑄造,但採用的全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年代。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由於鑄造廠家不一,鑄造年代不同,雕刻師英語水平不同,除正背面主要圖案未變外,其花飾細節、英文字母均有變異。這就形成了該幣的多種版別。傳世較廣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五角星版式,一種是六角星版式。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六角星版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這枚紀念幣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俗稱“小頭”,錢幣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六角星。該藏品保存完好,包漿醇厚,齒輪均勻清晰,幣面設計精美,鑄造工藝精湛。

虎拍藝術網: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