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泰死亡鐵路是怎麼回事?

季我努學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戰爭暴行,其中有被遠東國際法庭確認的三大戰爭罪行——南京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緬泰死亡鐵路。1943年5月,由於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節節敗退,盟軍對於日軍海上運輸的打擊,使得日軍不得不加快修建緬泰鐵路,以趕在雨季到來之前,向中南半島的各個佔領區輸送兵員和物資。日軍採取分散修築的辦法,把盟軍戰俘驅趕到不同路段築路。日本看守們端著上著刺刀的步槍,操著生硬的英語,肆意凌虐戰俘。

此時的美國戰俘正在受著熱帶疾病的折磨,日本看守不斷加重他們的工作量,要求他們每人每天必須完成2.5個土方,完不成任務不準回營地休息。有美國戰俘回憶,日本人強迫他連續工作了133天,有些時候是幹通宵。日本人不把戰俘當人,為了保證每天都有足夠的戰俘勞動,日本看守把病號從棚屋裡趕出來,滅絕人性地用棍棒敲打戰俘們身上的潰瘍創面,把戰俘趕到工地上幹活,很多病員就這樣死在了日本看守的棍棒之下,或者死在去工地的路上,或者死在工地上。遭受日本看守虐待的傷病員們很少能夠活著回到病房。

熱帶叢林潮溼不已,蚊蟲滋生,無處不在的蚊子身上攜帶著多種可怕的病毒和病菌。幾乎所有的美國戰俘都得過瘧疾,最可怕的被感染了腦型瘧。瘧疾原蟲聚集在戰俘腦部血管中,造成劇烈頭痛和神經紊亂,戰俘死之前往往會被折磨得發瘋。由於營地的衛生條件極其糟糕,露天坑廁總是爬滿蛆蟲,在雨天屎尿橫流,蛆蟲遍地,這造成美國戰俘痢疾發病率很高。美國戰俘回憶:“你感到身體裡的水分快要流乾了,拉肚子拉得直腸都要翻過來,你身上剩不下一點肉,空留一副骨頭架子。拉肚子拉出來的全是黏液,而且源源不絕。”罹患痢疾的戰俘們大多數要拉肚子的時候,都來不及趕到廁所,他們控制不住,往往拉在自己身上。

美國戰俘間腳氣病橫行。這裡說的腳氣不是通常說的腳癬,而是一種可以奪人性命的疾病,它破壞神經系統,造成心臟腫大。腳氣病分為幹腳氣病和溼腳氣病兩種。幹腳氣病造成戰俘四肢劇痛,幾乎喪失對四肢肌肉的控制能力。溼腳氣病造成體液在身體不同部位皮下組織的積聚。得了溼腳氣病的皮膚會失去彈性,用手指按上去就是一個印子,要過很久才能平復。溼腳氣病往往侵蝕睪丸,有美軍戰俘回憶說,自己當時的睪丸腫脹得有柚子那麼大。

(經典二戰題材電影《桂河大橋》即以死亡鐵路為背景)

熱帶潰瘍是最厲害的殺手。即使是小小的擦傷,也會發展成潰瘍,潰瘍會深層侵蝕肌肉,把活肉吞噬,留下發黑的死肉。如果得不到控制,它會大面積擴散。戰俘們腿上很容易造成擦傷。因此腿上的潰瘍也最多,很多戰俘因為潰瘍擴散到整條腿,而不得不接受戰俘醫生條件簡陋的截肢手術。不過身處日軍集中營,截肢後還是隻有一條死路。有美軍戰俘回憶難友病死的景象:“熱帶潰瘍蔓延到他的大腿小腿、膝蓋、腳踝,他的腿上滿是汙血、膿液和黏液,兩英寸的骨頭白生生地露了出來……”

(後人的紀念)

沒有藥物,戰俘們自己摸索出一些土辦法自救。對於痢疾,戰俘們的土辦法是吃燒焦的米殼和木炭,據說這些東西有止瀉的作用。戰俘們對付潰瘍的方法五花八門。一種辦法是用熱水反覆沖洗潰瘍創面,把死肉沖掉,這種辦法不容易奏效。第二種辦法,有點噁心,但是效果不錯,就是將蛆蟲放在潰瘍表面,讓它們把死肉吃掉。最有效的辦法是“勺取”,但是也最痛苦。戰俘醫生弄到了小咖啡勺,他們把咖啡勺尖端磨快,用這個做成了小小的手術刀。不過他們用這種辦法幫戰俘清理潰瘍時,戰俘特別痛苦。由於沒有麻醉劑,要硬生生地用咖啡勺把腐肉挖出來,手術時往往需要四個戰俘按住病人才行。還有一些戰俘用當地草藥或者泥漿敷在潰瘍創面上,一些戰俘則站到溪流中,讓魚兒吃掉腐肉。

美國戰俘們一天只能吃到象徵性的兩頓食物。對於病號,日本人一天只給他們吃一頓飯。美國戰俘們用盡辦法來填飽肚子。為了補充維生素,戰俘們在叢林中尋覓野生辣椒和可食用的樹葉及野草吃下去。他們吃掉了一切可以吃下的活物。一群美國戰俘早上出工時遇到了一條巨蟒,巨蟒因為吃得太多,而行動遲緩,大夥一擁而上,三下五除二把它打死了,後來把它煮熟了,美餐一頓。大家最想捉的動物是樹上的猴子,可惜這些靈活的猴子跑得太快,他們根本逮不到。

(盟軍戰俘墓地)


戰爭史

日本戰爭罪行研究學者、《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總校譯 範國平

緬泰死亡鐵路,全長258英里,415公里,是日本在1942年到1943年期間修建的用於戰備目的的鐵路,北起緬甸的丹彪扎亞,南至泰國的班蓬。它為日軍連接起泰國曼谷到緬甸仰光的戰備通道。日本人大量徵發亞洲勞工參加鐵路的修建,總人數超過18萬人,還有超過6萬名的盟軍戰俘被迫參加鐵路的修建。亞洲勞工主要是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亞以及部分華人勞工,他們死亡人數大約9萬人。盟軍戰俘的死亡人數是12621人,其中包括6904名英國人,2802名澳大利亞戰俘,2782名荷蘭戰俘和133名美國戰俘。

《緬泰死亡鐵路》一書中,倖存戰俘繪製的插畫,日本看守監工。

這條鐵路要越過緬泰邊界德林達依山脈的山口——三塔山口以及湄公河的河谷地帶,這兩個地方的修建難度非常巨大。早在1885年,英國就對這條鐵路的路線進行過勘察,但是由於修建難度實在太大,英國人就放棄了。

1942年初,日軍侵犯緬甸,並取得了這塊英國殖民地的實際控制權。當時日軍如果需要對緬甸西部的軍隊進行補給,必須走海路,繞過馬來半島,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安達曼海,才可以到達緬甸西部,陸路很難通行。這條海路的距離超過3200公里,且不太安全,隨著美國海軍發起反攻,日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通道越來越危險,美國的潛艇時常襲擊西太平洋地區的日軍船隻,所以日軍為了規避海上風險,也為了縮短補給的時間,就決定修建連接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的鐵路。日軍在1942年6月開始實施這個計劃。

桂河大橋

他們拾起了英國人的鐵路修建計劃,決定修建泰國的班蓬到緬甸的丹彪扎西的鐵路,連接泰國和緬甸境內原先存在的鐵路網,將仰光和曼谷連接起來。連接緬泰鐵路的樞紐是緬泰邊境的三塔山口。在緬甸境內需要修建的鐵路長度是69英里,111公里,在泰國境內的是189英里,304公里。從1942年6月開始,日軍從新加坡樟宜戰俘營和東南亞的其他戰俘營調集戰俘前來修建鐵路。在機場和其他基礎設施完成之後,緬甸境內的鐵路與1942年9月15日正式開工,泰國則在11月份開工。鐵路在1943年12月完工。絕大多數建設鐵路的原料,如鐵軌和枕木等,是日本人從馬來亞聯邦鐵路和荷屬東印度的鐵路上拆過來的。

《緬泰死亡鐵路》封面

1943年10月17日,日本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修建的鐵路合龍,合龍地點在三塔山口以南的18公里處,整條鐵路在此處的里程數是263公里處,位於泰國北碧府景溪縣境內。

緬泰死亡鐵路是日軍壓迫下匆匆建成的,工程量巨大,不利因素眾多。區區數百公里的路段,修建了600多座鐵路橋,大多數的橋墩是6到8個,而且施工難度較大。日軍徵發了25萬多人參加修建,這些勞工、戰俘在日軍的刺刀和皮鞭、槍托、棍棒的毆打下,耗盡了生命的精力。這些勞工、戰俘基本上都是經過長途行軍,步行前往修建的工地,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得不到任何醫藥。他們鐵鍬、鏟子和鐵錘外沒有任何現代化的施工工具,整條鐵路都是用人力完成的,他們工作的環境是原始雨林,溼熱異常,瘴氣瀰漫,蚊蟲猖獗。

有大約1.2萬名日軍,包括800名韓國兵參與了緬泰死亡鐵路的修建,他們的角色是工程師、看守和監工。他們的生活、工作條件遠遠好於戰俘和勞工,但是在惡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下,日本人和韓國人有差不多1000人死去,死亡率差不多8%。韓國兵對待戰俘和勞工尤其嚴酷,因為他們在日軍地位中較低,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兵員,是二等公民,所以他們將從日本人那邊受來的歧視發現在戰俘和勞工身上。

緬泰死亡鐵路現狀

東南亞各國被日軍徵發來修築緬泰死亡鐵路的勞工超過18萬人,他們當中有一半人死在工地。在1943年初,日軍在馬來亞、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打廣告,誘騙勞工前來修建鐵路,他們吹得天花亂墜——工資高,籤的都是短期合同,很快就能回家,勞工還可以帶家人一起來工地,日本人將給他們提供很好的住宿條件。日本人發現誘騙效果不明顯之後,就開始強徵勞工,他們將泰國、緬甸、馬來亞、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一些地方的男性青壯年集中起來。強迫他們來修鐵路,這種現象在馬來亞最為惡劣。所有被徵發來的勞工都成了事實上的志願者,沒有工資,沒有生命保障。大約有9萬名緬甸勞工,7.5萬名馬來勞工在修建鐵路。參與修建鐵路的還有華人、爪哇人、泰米爾人和克倫族勞工。

來到緬泰死亡鐵路現場的第一批戰俘是3000名澳大利亞戰俘,他們在1942年5月14日從樟宜戰俘營乘船到達丹彪扎亞。他們工作到10月份,完成了機場和附屬設施的建設。第一批到泰國境內工作的戰俘是3000名英國戰俘,他們在1942年6月到達班蓬。隨著工程進度的加快,更多的戰俘從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被送到鐵路工地。日本人按照鐵路的公里數建立戰俘營,大約每隔5到10英里建立一個,戰俘營命名以公里數名為,如18公里營、100公里營等,間隔摺合成公里數是8到17公里,每個戰俘營中至少有1000名戰俘。

緬泰死亡鐵路修建最艱難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桂河大橋,一個是地獄火通道。1943年6月桂河大橋修建完成後,遭到盟軍轟炸,兩次被摧毀,兩次又被日軍修復,最終在1945年6月24日被美國空軍徹底摧毀。地獄火隧道在緬甸的丹那沙林山脈,是緬泰死亡鐵路中最艱難的一段。需要把山體鑿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和美國戰俘和中國馬來泰米爾勞工被日本並逼迫開鑿這個隧道,在12周的時間裡,日本看守打死了63名戰俘和勞工。還有更多的人死於霍亂、飢餓、痢疾。

緬泰死亡鐵路在1943年12月修建完成後,絕大多數戰俘被日本人運到日本充當奴隸勞工,因為日本本土勞動力缺乏。英軍參與修建鐵路的戰俘人數是30131人,死亡6904人,死亡率23%;荷軍戰俘參加修建鐵路的總人數是17990人,死亡2782人,死亡率15%;澳大利亞軍隊參加修建鐵路的戰俘總人數是13004人,死亡2802人,死亡率22%;美國參加修建鐵路的戰俘人數是668人,死亡133人,死亡率19%。還有少量數量的加拿大、新西蘭和印度戰俘參與修建,他們人數較少,就不計入統計。以上四個主要參與修建死亡鐵路的盟國的戰俘人數為61811人,死亡12621人,死亡率20%。

二戰之後,有111名日本和韓國戰犯因為在死亡行軍中虐待戰俘和勞工的罪行被審判,32名日本和韓國看守被判處死刑。緬泰死亡鐵路在1947年由於質量問題被關閉。從1949年開始,泰國方面修復了部分路段,經過多次修復,目前鐵路通車裡程數為13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