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錄節目談走紅的感覺:不是早該紅了嗎

趙立新錄節目談走紅的感覺:不是早該紅了嗎

“我以為無論如何我都是能掌控自己的時間的,後來發現計劃確實趕不上變化,在你的計劃中會節外生好多枝,有些枝你沒法砍,砍不掉,每個枝後面都是你熟悉的笑臉。”對此,他表示很遺憾,稱研究表演的時間變少了,而研究表演就是審視自己,所以自我清醒的時間也少了,“人就不清醒了。”於是,他會用看書和運動這兩項能給他帶來積極能量的活動,來排解忙碌的工作帶來的消極情緒,讓自己處於平靜的興奮狀態。

問他被人喜歡和關注的感覺如何?他說,挺好的。“不是早該這樣嗎?只是你們認識得晚了而已,20年前你不知道,20年後你終於知道了,祝賀你。”

這期節目中,他還透露了自己喜歡的演員,分享了多年來從事話劇演出的心得體驗,講述了與太太一見鍾情的故事,自認生活中是一個浪漫且有品位的人。大片拍攝時,節目組特別選擇了一些歐式復古的場景,換上或紳士或雅痞的裝扮,鏡頭前的趙立新有一種擋不住的魅力。

趙立新錄節目談走紅的感覺:不是早該紅了嗎

不管主角配角,都要當成最厲害的人來演

作為公認的實力派演員,趙立新塑造的許多角色都為大家津津樂道,最早有《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之後又有《於無聲處》、《中國式關係》、《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等多部影視劇,他的表演可以用形神兼備、不拘一格來概括,在正在熱播的《遠大前程》中,他又讓觀眾看到了他的另一面。王江月問他現在接戲的標準是什麼?他說得按人來寫,而不是按神來寫。“我希望他是多面的、豐富的、立體的一個人,有陽光面,也有陰暗面。另外,諂媚市場的戲我是不會接的。”

趙立新在《遠大前程》中飾演氣勢非凡、義薄雲天的陸昱晟,據稱,這個人物的原型是上海灘傳奇大亨杜月笙,“他不是單一的、蒼白的,他有血有肉,也有複雜的人性,一個人的多變才促成了一個人的真實。”

趙立新演過各種類型的角色,可以說是演什麼像什麼,他並不贊同所謂一生只演一類角色的說法,“這也許是一條路,但不是我的路,我還是希望大家能記住我的角色,忘記我,最好是看不出來誰演的,也不知道這人。”在趙立新心裡,每一個演過的角色都是他人生的同行者,雖然演過之後,服裝也脫了,妝也卸了,但它會長進記憶和血肉裡,“因為你真的付出了,和他同悲歡共離合,是有感情的。”時常有人拿出過去一段他演的很感人的視頻片段,他依舊會內心激動。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趙立新印象深刻的角色多為配角,節目中,談及此話題,他表示很遺憾,自己當主角的戲的命運都沒有太好,“但是你說就此不演了嗎?是不應該的,如果配角能讓主角覺得你演得好厲害,不也是好事兒嘛。其實最終角色大小,真的是取決於你是否讓觀眾動心,觀眾是否能記住你這個人物,你是否為這個作品增添了光彩。”事實上,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趙立新對自己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你一定是把他當做最厲害的人來演,你才有光芒,你要沒有這份心,那開始就黯然失色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要麼不演,既然演了,哪怕一楨,如果我沒有給觀眾留下記憶,我就是失敗。”

2016年,趙立新憑藉《於無聲處》的陳其乾獲得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配角獎,王江月問他,對於現階段,獎項還那麼重要嗎?他搖搖頭說:“現階段不重要了。”

“那在曾經哪個階段,還會覺得我要用獎項來證明自己?”

“在很多人有眼不識泰山的時候。”

趙立新錄節目談走紅的感覺:不是早該紅了嗎

話劇舞臺上,觀演關係更肅穆

在如今的演藝圈中,趙立新是為數不多的集演員、導演、編劇於一身的多面手,這跟他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不無關係。1986年他考取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大二時轉入導演系,之後又被公派到俄羅斯留學,1995年從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畢業後,赴瑞典發展,併成為瑞典國家話劇院的簽約演員。旅居瑞典十多年後,他又回國在中戲做了6年老師。如此戲劇化的經歷,他稱每一步的選擇有偶然也有必然。

趙立新用四個月的時間學會了瑞典語,並用這門語言在舞臺上演話劇,他形容當時的情況就是背水一戰,“要麼演,要麼走,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捍衛自己的江湖地位,你得坐穩了,那你就拼吧。”在瑞典14年,趙立新說他最大的獲得就是表演審美體系的建立,而且一直對他影響至今,從未被摧垮和改變。

這些年,趙立新一直堅守在話劇舞臺上,踐行著一年一部戲的承諾,排演了《父親》《愛無處不在》《婚姻風景》《大先生》等多部劇目。其中他對瑞典戲劇大師斯特林堡的《父親》有很深的情結,至今他還清晰記得在瑞典第一次看這部劇的震撼,“小劇場,跟他的距離只有一米多,當時的感覺就是,一個演員還可以這麼棒,真的是讓我五體投地,那才是真正的王,我也要成為這麼棒的演員。當他演完戲站起來,走出人物狀態恢復到他自己狀態時,我又覺得他是那麼的瀟灑,令我無比欽羨。”

所以回國後他執導和主演的第一部話劇就是《父親》,時隔12年他對這部作品又有了許多新的感受,於是重排了《父親》。在2018星月榜樣盛典現場,趙立新說電視劇是工作,電影是夢想,話劇是信仰,工作可以經常換、夢想也可以隨時變,但信仰是不能亂變的。

“我覺得話劇是一個全活,話劇舞臺上觀演關係更肅穆,你更容易進入一個世界,進入那個人,那個劇情,那一刻真的你不是在演,你好像突然就掉進了這個人物的生命裡,任何私心雜念都沒有了,那是非常幸福的一種體驗。”聊起話劇,節目中的趙立新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如果不打斷,他可能會一直說下去。

《聲臨其境》總決賽,趙立新選擇了電影《聞香識女人》的經典片段,並用英文為阿爾·帕西諾配音,展示了極強的聲音塑造能力,被評價為神還原。而阿爾·帕西諾也是趙立新心裡認為可以用“偉大”一詞來形容的演員。

“阿爾·帕西諾的很多表演是很誇張,很戲劇化的,但你就是接受。在我最累的時候,我會拿出他的作品,反覆看反覆看,什麼叫拍案叫絕?這就是!完全不可思議的好,完全不累了。別人看你會覺得就一個片子,能怎麼著,至於嘛!我覺得只要是自己真心實意喜歡的東西,真的會激動得一塌糊塗,特可愛。”

趙立新錄節目談走紅的感覺:不是早該紅了嗎

我很浪漫,與太太是一見鍾情

節目中,趙立新說決定回國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愛情,太太是北京人,他與太太在瑞典相識相愛。2006年兩人結婚,現在有兩個兒子。此前,趙立新有過一段婚姻和一個女兒。如今女兒和兩個兒子都長大了,而且都非常出色。大兒子15歲,從小學大提琴,還是個小詩人,2017年出版了首本詩集《跟著我,沉入大海》,用詞大膽又不乏古韻質樸。“特驕傲,我特別開心,就覺得跟他有對話的東西了。”

他還記得第一次讀到兒子寫的詩就嚇了一跳,“就是很短的一首詩,具體內容記不太清,但當時覺得是一種高度哲學感的東西。”甚至,他以為那是兒子摘抄的一首,而並非自己寫的。

對於女兒,趙立新的評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和思想的人,在藝術上的見解和審美甚至超過他。女兒是學設計的,今年大學畢業,不久之前,她還承擔了父親趙立新話劇的舞美設計工作,那也是父女倆的首次合作。

趙立新在節目中自認是一個相信一見鍾情的人,不認為愛情是可以慢慢培養起來的,他和太太就是一見鍾情。他覺得自己還挺浪漫,除了外在形式上,還包括語言的表達,和生活中的小事。他倒不是特別在意所謂的一些節日,跟節日無關的隻言片語更能打動他。“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內心的相通,但這個內心相通多難哪,卻總還是存在著一絲嚮往,覺得能夠做到的話是多麼美妙的一個境界,那真的是把婚姻昇華了。”

他對“情趣”二字的理解也很有意思,“情是感情,趣是趣味,這兩者是要兼得的,你缺一樣都挺麻煩,只有趣沒有情,光逗樂了,只有情沒有趣,時間長了,這個弦也很緊崩的,要想這兩者兼得得靠修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