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機關機構改革進展如何?地方機構改革怎麼辦?

看點一

會議審議的文件傳遞重要信號

中央機關機構改革進展如何?地方機構改革怎麼辦?

  回顧中央深改委第一次會議和此前的中央深改組會議的新聞報道不難發現,在消息稿靠前部分都會列舉出當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文件名稱,而且大多是一串書名號,一頓到底。

  而細心閱讀這次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的消息稿,會發現在列舉這些文件名時,中間加了一個“和”字。

“和”字之前是八個涉及不同領域的具體的改革舉措,而“和”字之後的兩份文件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改革任務分工調整的請示,二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

  一個“和”字將“任務分工”和“實施規劃”突出出來,傳遞出改革頂層設計層面的重要信號。

隨著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鉅性更加突出。習近平強調,必須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領導”。

更加註重“任務分工”和“實施規劃”,是我們黨加強對改革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之舉,這與習近平“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一脈相承,目的就是要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責任明確、協同推進。

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是健全黨對重大工作領導體制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對改革的科學領導和決策,加強對改革的有效管理和執行,這是習近平謀劃和推動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

看點二

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得到充分肯定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會議用了“氣勢如虹、勢如破竹”八個字高度評價了這一良好局面。

  隨著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改革工作的推進,一個個“硬骨頭”被逐一砸開,改革已經廣泛涉及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破除機構設置上的障礙和弊端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推動機構改革成為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

“牛鼻子”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較短時間裡取得重大進展,這“充分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的基礎是好的,前一段探索的機構改革工作機制和方法也是有力有效的”。

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充分肯定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的成效,就是要堅定改革的正確方向,確保各方面統一思想,同時總結改革的有效做法,按習近平要求的那樣,“邊實踐、邊總結,把好經驗運用好”,確保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全面勝利。

看點三

地方機構改革有了明確要求

  這次會議,習近平提出,要“周密組織地方機構改革,使中央和地方機構改革在工作部署、組織實施上有機銜接、有序推進”。地方機構改革呼之欲出。

會議指出,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地方機構改革要抓緊啟動、壓茬推進,並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

1、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的部署要求,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

2、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允許地方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

3、嚴格各級黨政機構限額管理,強化編制管理剛性約束;

4、著眼於服務方便人民群眾、符合基層事務特點,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

5、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

  對於地方機構改革,習近平強調要把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的好經驗運用好。會議在總結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經驗時重點講了三條:加大統的力度、明確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對照來看,五方面要求其實就是這些經驗與地方實際特點的結合。

當然,統領這五方面要求的就是加強黨對機構改革工作的領導。會議指出,地方黨委要統籌研究機構改革方案制定和組織實施,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保證改革期間各項工作連續穩定。

這些是習近平謀劃和推進改革工作一貫的要求,要把穩地方機構改革的方向,必須緊緊遵循。

會議審議通過了

➜《關於地方機構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

➜《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

➜《推進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試點實施意見》

➜《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方案》

➜《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規定》

➜《關於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

➜《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

➜《關於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改革任務分工調整的請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8—2022年)》

會議還審議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展情況報告》。

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

  會議指出,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國有企業降槓桿、防範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要堅持全覆蓋與分類管理相結合,完善內部治理與強化外部約束相結合,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標本兼治,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儘快迴歸合理水平。

中央機關機構改革進展如何?地方機構改革怎麼辦?

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試點

會議強調,推進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試點,要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理順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同所辦企業關係,搭建國有資本運作平臺,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監管效率,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企業健康發展和經營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全面清理規範高校所屬企業

會議指出,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要堅持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向,尊重教育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對高校所屬企業進行全面清理規範,理清產權和責任關係,分類實施改革工作,促進高校集中精力辦學、實現內涵式發展。

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會議強調,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是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重要舉措。要從我國基本國情和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實際出發,在不增加社會整體負擔和不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的基礎上,通過中央調劑基金籌集、基金撥付、基金管理、中央財政補助,合理均衡地區間基金負擔,實現基金安全可持續,實現財政負擔可控,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中央機關機構改革進展如何?地方機構改革怎麼辦?

加強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

會議指出,加強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完善適應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建設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中央企業領導人員隊伍。

加強和改進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

會議強調,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責任體系,明確屬地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強化責任追究,切實維護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

中央機關機構改革進展如何?地方機構改革怎麼辦?

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

會議指出,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對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具有重要意義。要準確把握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轉變監督管理的理念、體制和方式,從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從注重事前審批轉向注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管,從單向監管轉向綜合協同監管,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指導地方機構改革的具體要求

會議強調,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加大統的力度、明確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在較短時間裡取得重大進展,各方面思想統一、熱情高漲、行動迅速、推進穩妥,呈現出氣勢如虹、勢如破竹的良好局面。這充分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的基礎是好的,前一段探索的機構改革工作機制和方法也是有力有效的。

中央機關機構改革進展如何?地方機構改革怎麼辦?

地方黨委要加強對機構改革工作的領導,統籌研究機構改革方案制定和組織實施,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保證改革期間各項工作連續穩定。省(區、市)黨委職能部門和政府組成部門總體上要同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對應,在此基礎上,各地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特點和工作需要因地制宜設置相關機構。要在轉變和優化職責上下功夫,上下職責要能打得通、銜接得上。有關方面要加大對地方機構改革的指導力度,把情況和問題摸準摸透,逐一研究解決。

會議強調,地方抓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對一些起關鍵作用的改革,要加強形勢分析和研判,抓住機遇、贏得主動。指導和推動地方改革要注意分類指導,既要有全局的統一性,也要有局部的靈活性,發揮好導向和激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