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警醒的故事,告訴自己,凡事留有餘地

一则警醒的故事,告诉自己,凡事留有余地


​  曾看到一個帖子講,有一人陪朋友去木雕之鄉東陽市遊玩,在一家木雕館,一位匠人正在雕刻,幾刀下去,輪廓初顯。便心生好奇問道:“師傅,雕刻的秘訣是什麼呀?”師傅說:“雕刻人像最重要的是做好兩點,一是鼻子要大,二是眼睛要小。”見來人不解,師傅解釋說:“眼睛大鼻子小,就還有修改的餘地啊。鼻子雕刻大了,還可以改小;眼睛雕刻小了,也可以改大。但一開始就把鼻子刻小,眼睛刻大,後面就沒法修改了。”師傅說完低頭繼續雕刻。雕刻尚且需要留有餘地,為人處世不也如此嗎?如果一開始就做得很滿,後面發生什麼都無法轉圜了。
一则警醒的故事,告诉自己,凡事留有余地 ​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明白這個理的。有的為了自己的一點面子,不惜翻臉無情。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不惜毀壞他人聲譽。為了討好別人,不惜添油加醋作踐他人。為了可憐的虛榮,不惜生出事端貶低對方……要知道,中國人似乎很看重“餘地” 的。留有餘地就是“三思而後行” ,留有餘地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有餘地就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留有餘地就是“中庸”之道,留有餘地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 如,越王勾踐被吳所敗,淪為吳王馬伕。他沒有自刎沒有投江,做了個似乎不夠有氣節的決定:甘為人 奴。但他不是沉淪,而是給自己留下了餘地。因為留有餘地,勾踐演繹了“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傳奇。

一则警醒的故事,告诉自己,凡事留有余地 作為天天習練太極拳的我們更應明白:太極拳也講‘’留餘"。拳理說:“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與人交手出拳時,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做人做事時也一定要留有餘地,說話也要留餘,不可浮誇說大話,不可用心機來做事,這也是修煉品行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實,人生在世,給別人留點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生機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