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吐槽無現金支付:這是歧視我們老年人,怎麼看?

蔣獻凱

我現在錢包裡的現金非常少,感覺裝了錢也很少用,手機掃一掃真的很方便,清華大學教授吐槽無現金支付:這是歧視我們老年人,主要是因為很多老年人確實不會使用手機支付。

但原話是這樣的,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指出,即使到以後移動支付非常發達了,這種取消現金的做法,其實還不是特別的科學和嚴謹。強制使用會出現社會服務的不平等對待,不利於那些相對傳統的人群,福利變化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蝕。

主要是表達,在推廣無現金支付過程中,出現商家都不收現金的這種情況下,是對我老年人的歧視。我確實很贊同的。如果都不收人民幣了,那國家發行人民幣還有什麼意義?人民幣是法定貨幣,它的流通使用價值是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取代的。

但是老年人也要積極適應社會的變化,尤其是現在滴滴打車、美團外賣等這些新生事物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要與時俱進,才不被社會淘汰。但是不要盲目的說老年人就是落後的,有些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快,愛學習,非常喜歡使用無現金支付。還記得前段時間阿里巴巴年薪40萬聘請60歲以上資深產品體驗師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熱議,62歲的黃大伯帶著PPT來介紹自己,“淘寶12年買家經驗”、“芝麻信用分785分”、“熟練操作photoshop設計軟件”……

所有的一刀切的強制,都是不人性的,現金支付與網絡支付並存才是王道。


鎂客網

翻了一翻幾位答主的答案,各位都沒有仔細看這句話的出處啊摔!

“如果商家都不收現金,這種情況下,不是對我像我這樣的老年人的歧視嗎?”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金融所所長賀力平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直言。
……
賀力平認為,在新舊技術交替的過程當中,這種社會摩擦必然會出現,對商家來講,選擇一種支付方式,有利於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但這種做法很有可能觸犯法律邊緣,人民幣是法定貨幣,國內商家可以拒收港幣、美元但是不能拒收人民幣。
報道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7-08-13/doc-ifyixias0244368.shtml

首先,“歧視老年人”這句話不是清華大學教授說的,而是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金融所所長賀力平說的。

而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也就是問題裡的清華大學教授,隻字未提“歧視老年人”。

因此,問題中的“清華大學教授吐槽”,存在事實謬誤。

而就賀力平的觀點來看,這句“歧視老年人”更像是某種標題黨,他真正想表達的,是拒收人民幣可能是違法行為,以及對新技術導致的社會問題感到擔憂。

首先,這種擔憂卻是可以理解的。

有不少答主提到說,他們身邊就有會麻利使用移動支付的人,然而他們身邊的老年人,並不能代表全部老年人。

我身邊的幾位老年人,就完全不會使用移動支付。

畢竟,老年人年事已高,理解力和行動力相較過去都會有所下降。

以及,很多老年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導致他們晚年在遇到新鮮事物時難以適應。

而對於商家和社會公共服務來說,就應該照顧到這些老年人群,允許現金支付,這是人性化的表現。

其次,“歧視”這兩個字顯然有言重之嫌。

因為“歧視”這兩個字帶有非常明顯的主觀故意,而把商家的行為上升到了道德批判的高度。

而商家的行為不過是為了圖方便和省事而已,並沒有主觀歧視的故意,被說成是“歧視”,確實是有些委屈。

因此“歧視”這兩個字在這裡屬於用詞不當。

因此,對於這一言論,我們要兩方面辯證看待:

一方面,我們不應該隨便給商家扣上“歧視”的帽子。

另一方面,商家應該照顧到老年人群的需求,開放現金支付。

你對這個問題和我的答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吳清緣老師

這件事沒什麼好吵的,各位聽我一言。

1.大家說事就說事,不要拿“清華大學教授”等帽子說事。

何況,“歧視老年人”這句話不是清華大學教授說的,而是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金融所所長賀力平說的。

清華大學朱寧副院長的原話是:即使到以後移動支付非常發達了,這種取消現金的做法,其實還不是特別的科學和嚴謹。這話沒毛病啊,不能因為用手機支付的人多了,就取消現金支付吧,這是綁架了不用的人啊。

2.無論是手機支付,還是腳機支付,歸根到底都是增多了一種支付方式,用不用是你的自由。

什麼叫做自由?就是你沒有人能逼你用,但也沒人能逼你不用。如果因為移動支付方便,就取消了其他支付方式,這我們萬萬不敢苟同的。

你現在把自動取款機取消了,不用銀行跟你急,我都跟你急。

做人不要太絕,路子寬點,好走路。

3.用的人多不代表沒有門檻,不代表所有人都適用。

比如,有的農村,老人家根本就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的農村老人買不起手機,有的地區網絡太差了,如果取消現金支付,當然是歧視了,沒說錯。

那些說優勝劣汰的“精英們”,請也為那些“你自認為不如你的人”將心比心地考慮一點吧。我是傅一聲,歡迎您來撕!


傅一聲

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是社會擁抱科技,擁抱發展時,應該有越來越多人站出來為小眾群體,為弱勢群體發聲。

一兩年前,因為網約車的迅猛發展,沒下載打車軟件的人打不到車,類似的抱怨聲出來了,但也不見得有人,有專門機構去處理。

現在無現金支付發達了,雖然還沒有發達到用現金支付已被歧視,甚至影響消費的地步,但這個問題還是要被提出來,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去行動。

我個人受觸動最大的是殘障人士的出行問題,這一群體在國內是大群體,但各種出行不便的問題普通人沒有去想,也沒有貢獻自己的力量,還以為人數少呢,所以見不到這些人呢。

而是因為出行不方便,公共汽車,地鐵,酒店,人行道等等,都帶來極大的不方便。

1、物質方面的進步在於技術多發達,公司有多大規模,錢有多鉅額。精神方面的進步是,想法越多元,小眾利益不受傷害,缺、小、窮不受嘲笑。

2、需要更多第三方的力量,如清華大學李寧教授之類的學者多呼籲,媒體等公共平臺多傳播,被“邊緣”團體多團結,企業在猛衝猛撞的同時,即便自身沒辦法開闢專門的部門,但可以支助非營利企業去解決類似問題。

當然,這有點道德綁架了,那麼,有些社會單位是逃脫不了這個責任的。

發展是相對的概念,進步也是相對的概念,速度呀,新時代呀,都是相對而言,在相對的世界裡,我們高歌猛進時,一定別忘記另一面。

因為,我們緊緊相依,我們互相存在,共建了這份美好的存在。


財經作家邱恆明

無現金時代已經近在眼前

無現金支付,讓老年人何去何從

現在,出門用手機支付已經是常態了,路邊賣煎餅的推車都掛起了二維碼,而使用無現金支付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1. 歧視老年人?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金融所所長賀力平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商家都不收現金,這種情況下不是對像我這樣的老年人的歧視嗎?”。

隨後的採訪中,清華大學金融研究副院長朱寧表示即使到以後移動支付非常發達,取消現金也不是科學嚴謹的做法。

同時朱寧還表示,他支持使用移動支付,但不是特別同意“無現金社會”的提法,移動支付應該是主流趨勢,但並不代表我們要取消或者杜絕使用現金。

如果,一個商家拒絕收現金一定是錯誤的做法,對於老年人來講也確實是一件糟心事,關於是否是歧視老年人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

中國已經走在了無現金時代的進程之中了,取消現金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無現金不是字面意思沒有現金,而是強調移動支付這個過程。

2. 老年人該怎麼做

關於這個吐槽,首先不是清華教授講的,但是吐槽本身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是付現金商家態度強硬的拒收,先可以進行協商,協商無果找有關部門解決。

拒收現金,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堅持拒收是觸犯關於貨幣流通的法律的。

時代總是進步的,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進步的同時還有許多矛盾和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老年人不是弱勢群體的代名詞,心態年輕了永遠不老,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也可以勇敢嘗試,其實大家都是從不會到會開始,身邊用智能機比年輕人用的都溜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數。

希望各位老年朋友越來越年輕,尋找些生活的樂趣吧!


懂財帝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評論這位號稱清華大學教授的言論是對還是錯。

眾所周知,“優勝劣汰”是自然的唯一生存法則,強者生存、適者生存。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要通過自己本身的進化來適應自然。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遠古時期,為什麼長頸鹿不叫長頸鹿,因為那是它脖子是短的,但是因為沒有草吃了,就要去吃樹上的葉子,隨著時間慢慢進化,脖子就變長了,而那些脖子沒有變長的就被淘汰餓死了。而人也一樣,不進化,科技不發展,人類只能被自然淘汰。

回到問題中,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支付節省了人們的時間和簡易度,是科技發展的必然成果。符合人類發展的科學規律,但作為清華大學的教授,此人卻發出了無現金支付是違背科學的發展這種言論。筆者試問,難道人類應該從紙幣支付退化到像古代一樣使用稀有金屬作為交換憑證才科學嗎?

其次之所以用上面動物優勝劣汰的例子來舉例,並不是說老年人應該被社會所淘汰的意思,移動支付只是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支付手段而已,至今為止沒聽說國內或者國際上有人拒收紙幣的案例。

清華作為百年老校,一直是中國人內心最崇高的最高學府,身為清華的老師,希望這位清華大學的教授以後在發表言論的時候先思考再說話。


政商參閱

一、所有的一刀切的強制,都是不人性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付款方式。

有的人,接受新事物比較快,能夠使用移動支付。而有的人比較傳統,喜歡用現金支付。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強制使用無線鍵金支付,是不人性的。

二、無現金支付,確實有他便捷高效的優勢,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無現金支付便捷安全高效,絕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它的使用範圍會越來越廣。

所以,即便是老年人,也應該與時俱進,逐步學習使用。畢竟誰也阻止不了人類前進的腳步。

三、不要盲目的給老年人代言,有些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快,愛學習,非常喜歡使用無現金支付。

所以並不是老年人不接受無現金支付,而是因循守舊不願改變的人,不喜歡無現金支付,不論年齡大小。

請關注“禾頁老師”,一起交流教育話題。


禾頁老師

互聯網的自由選擇權在於個人:不能說遷就這些過時的人群,就要全社會賠你們買單,這代價太大,也太自私:


全新時代的每一次發展,都不是個人意願可以改變了的,時代的飛躍,個人再多的報怨都是背離社會的。



你有你的選擇,我們也有自己的權利:互聯網的智能化發展,一定是越來越智能化的,你不能說:你不會,所以就得讓全社會放棄進步。


我小時候在農村,人工種地,現在是大機械化,你可以繼續人工出體力,但你不能反對人家用機器,不能說這不公平,世界的不公平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我們不是‘大同,更不是平均分,一定會有個強者更強,淘汰機制,才是生態發展平衡。’


當你在追求自己的公平時,你別阻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這個公平是以犧牲很多人的權利為代價時,這就是無知+自私。



孫洪鶴

來來來,我們冷靜地看這一場場“無現金”活動,首先發現“無現金”這個提法就很有問題。從提法本身看,“無現金”這樣的表述是不嚴謹和不科學的。片面強調“無現金”,不但已經出現拒絕現金的行為,也容易讓普通老百姓誤以為現金會消失了。其實,以是否使用現金為標準,通常可將支付分為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因此,下一步應該少用或不用“無現金”,建議改用“非現金”支付。

具體而言,我們還有三個問題得問問:

非現金支付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銀行卡、電子銀行、票據以及各種網絡支付等等。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列明“非現金支付工具”共有四種:票據、銀行卡、結算方式、網絡支付。

事實上,儘管非銀行支付增長很快,但在我國,銀行卡和票據仍然是非現金支付的主流。如果說票據使用與老百姓關係不大的話,那麼銀行卡支付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息息相關。《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我國銀行卡消費額佔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48.47%。這還是剔除房地產、汽車銷售及批發類交易之後的數據,如果不剔除,銀行卡消費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預計超過一半,妥妥地。

第二,商家可以拒絕接受使用人民幣嗎?

目前,個別互聯網公司旗下的商戶,如“盒馬生鮮”超市,只支持支付寶付款,包括人民幣現金在內的其他支付方式都被拒絕在外。這到底是商家的自主權利,還是違反了法律法規?

來來來,我們一起學一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該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從事人民幣的設計、印製、發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進而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毫無疑問,“盒馬生鮮”拒收人民幣現金的做法,已經違反了《人民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

線上商戶由於條件所限,在支付方式中未能支持現金收款,大多數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更多的線下商戶公然拒收人民幣,或對現金支付採取歧視手段,那麼這將影響人民幣的正常流通。之前,廣東珠海一家麵館因拒收現金,被央行珠海中心支行認定為違法行為。

第三,人民幣現金會很快地消失嗎?

在“無現金”活動中,甚至有人提出要“消滅現金”。現金真的會被消滅嗎?

其實,儘管現代支付方式發展迅速,但全世界流通中現金需求量仍然較大。《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我國M0(流通中的現金)達6.8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07%,增速超過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

從現實情況看,當下還有不少人依賴現金支付。對於中老年人和農村地區,現金支付還將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仍將長期並存。如果一味地“消滅現金”,一個直接的後果便是:那些不會或未能使用現代支付手段的弱勢群體,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數字棄民”。這樣的理念和做法,都與國家大力倡導的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馳。

應該說,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現金使用的減少是大勢所趨。但相比電子支付需要電力、機具和一定的技能作為前提條件,現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汽車已經取代馬車成為現代社會主要交通工具,但騎馬在有些時候、部分地區仍然比汽車具有優勢。

推進和規範非現金支付結算,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便利百姓生活。下一步,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一方面,要加大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各類支付結算方式的宣傳推廣,讓更多公眾瞭解各種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特點;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眾支付結算習慣,包括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由公眾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結算方式。


董希淼

首先說兩個前提



2.的確老年人對新事物接受的程度比較低。我的父母不到60歲,我就這個問題和他們溝通了很多次,他們都說不用,原因有兩個:一是覺得不安全,二是覺得學起來麻煩。我說這是大趨勢,以後不用就花不了錢,他們說沒事,社會會考慮老年人的需求。我現在也不說了。



現在我們來看是否歧視的問題。

首先,科技的發展不斷的推動社會的進步,新的事物產生,舊的事物淘汰,這是必然規律,那麼我們作為這個快速發展社會中的一員,不接受新事物就會被淘汰。無現金支付方式就是新生事物,並且已經變革了支付方式,是大趨勢。



其次,老年人對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低也是現實情況,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都不能與年輕人相比,即使有一部分老年人比較新潮,喜歡新事物,但不能改變這個群體不喜歡變化的根本特性。

那麼,新事物發展不可逆,老年人有其固有的特性。是否存在歧視的關鍵就是政府如何平衡傳統支付與無現金支付的平衡。如果政府不印紙幣了,全面推廣手機支付,那麼就是不考慮老年人群體的需求,不考慮他們的需求而去一味的變革就是歧視。如果政府平衡兩種支付方式,在照顧各個群體需求的基礎上發展新事物,那麼就不存在歧視。



所以,這個問題完全不用擔心,老年人也不是一塵不變的,無現金支付方式也不是以後也就這樣了,肯定還會更加便捷。

最後,無現金支付一定是大趨勢,教你的父母擁抱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