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十字軍東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isly_0925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線路

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征呢?原因有很多。

首先,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先知默罕默德的繼承者,四大哈里發開始對外擴張,在向西歐方向征戰的過程中,不斷擊敗拜占庭帝國軍隊,佔領了大片原屬於基督教徒的土地,並一舉佔領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

公元1095年11月,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城市克勒芒召開宗教會議,幾百名主教、大主教、修道院院長和成千上萬的騎士、教士參加了會議,烏爾班二世發表了著名演說“以父為名”,號召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們向東進攻,收復被土耳其人佔領的土地,收復聖城耶路撒冷。

教皇烏爾班二世畫像

為了唆使所有人加入東征,烏爾班二世將土耳其人統治的東方說成是遍地黃金之地,號召一切基督徒,包括強盜、殺人犯等各種罪犯前往東方出征,以獲得贖罪的好機會。

其次,11世紀的西歐,封建領主制已經完善,長子繼承家族領地,剩下的兄弟們想保持奢侈的貴族生活,只能靠借債和打劫,所以,到東方去掠奪財富,正好符合他們內心的渴望。

再次,大量的城市貧民和破產農民渴望去東方掠奪“遍地的黃金”以改善自己的經濟處境。

懷著對宗教的狂熱,對東方財富的渴望,從領主到騎士到農民,大批人響應教皇的號召,組織起東征的十字軍。


麻辣戰爭

11世紀下半葉,基督教世界在西班牙和西西里地區逼退了穆斯林的腳步。然而東部地中海地區的情況則完全不同。11世紀大多數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昏庸無能,他們過著東方風格的奢侈的宮廷生活,卻無法保持足夠的軍隊守衛邊境。1071年拜占庭皇帝曼努斯四世輕率地向突厥人發動進攻,結果不但皇帝被俘虜,拜占庭帝國也喪失了全部的亞洲領土。這些領土是帝國最富庶的省份,而且為帝國提供寶貴的軍隊人力資源。在拜占庭皇帝的收復失地的請求下,歐洲發起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雖然羅馬教廷跟拜占庭帝國長期不和,但西方仍存在一種感情,認為希臘人是基督教徒的夥伴。而且他們正在與一個共同的敵人作戰。羅馬方面多多少少知道拜占庭人在前面為他們擋住了伊斯蘭勢力的進攻,因此他們應該得到支持。1095年11月27日,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東南的克萊蒙演說,鼓勵信徒們“走上通往聖陵的道路,從邪惡的種族手中奪取聖陵,使聖陵歸自己所有”。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有效的一篇演說。“上帝所願”的戰鬥口號響遍全國,人們不分貧富貴賤,都受到心靈上的感染。1097年春天,有十五萬人響應這個號召,會師於君士坦丁堡。這些人大半是法蘭克人和諾曼人,還有一些烏合之眾。他們都佩帶一個十字軍徽章,所以叫做十字軍。第一次十字軍就這樣踏上了冒險的征途。

教皇烏爾班二世

這場遠征從一開始就帶有分歧,拜占庭皇帝是想要一支騎士軍隊幫他收復亞洲的省份,然而教皇烏爾班顯然對此不感興趣,他的計劃是進攻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突厥人政權,收復這些正統基督教信仰的聖地。參與東征的人,有的為了榮譽,有的為了利益,有的為了宗教熱情,富於浪漫幻想的人、不安份守己的人、喜愛冒險的人、信仰虔誠的人,他們都找到了一面新的旗幟,而許多犯人則找到了贖罪的方法。十字軍東征的隊伍就這樣組成了。

不少回答者已經提到,十字軍東征主要是出於宗教熱情和利益誘惑。但是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點常常會被忽略,那就是歐洲人對東方的想象支持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發起東征。

東方在歐洲人的想象中一直是非常神秘的。對於他們說,東方當然有大量的異教徒,主要是萬惡的穆斯林,另一方面,他們也堅信東方有虔誠信仰上帝的智者。從東方三智者朝拜耶穌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來,在歐洲人心目中,東方一定有懂得上帝智慧的人。這樣的信念逐漸發酵,中世紀的歐洲人越來越堅信東方有一位勇武的基督教領袖,率領虔誠的教徒,終將殺滅橫亙在歐洲和遠東之間的穆斯林來和他們會合。

這樣的想象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在6世紀早期,聶斯托利派就開始向西突厥地區發展,然後從那裡繼續往東擴展到中國,到11世紀初,甚至在蒙古部落中也出現了基督徒,克烈部就是信仰基督教聶斯托利派的蒙古化突厥部落。

因為確實有大量的東方基督徒存在,所以歐洲的信念愈發堅定,故事的主角到十一世紀時演化出了一個具體形象,就是長老約翰,也被譯為祭祀王若望,他是傳說中東方的基督教君主,他的使命就是在基督教國家需要的時候,隨時伸出援助之手。

1122年,一位名叫約翰的教士訪問羅馬。他號稱來自印度,大概是來自馬拉巴爾海岸的基督教社團,他描述了一個由東方賢王的後代統治的國度,在那個國度,每個基督教節日都會發生奇蹟,這位教士吸引了無數聽眾,宣傳來自東方的基督教奇蹟。

20年後,又有一位敘利亞的主教報告說有一位東方極有權勢的國王名叫長老約翰,他剛剛與穆斯林發生了一場鏖戰。他還說這位君主正是東方智者的後代,他決定要來援助針對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東征,為的是追隨他那偉大先祖的腳步,但他卻被底格里斯河的大洪水擋住了前進的路線。

歐洲人想象中的長老約翰

1165年,一封據稱來自長老約翰的信傳遍了歐洲。這一事件的出現現在看來無疑是有政治原因的。這封信以不同的形式,寫給歐洲各大貴族,包括科穆寧王朝的曼努埃爾一世,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其他君主。在這封信中,長老約翰宣稱他統治著廣闊的土地,從太陽昇起之處一直到巴別塔。他說明他的目的是從穆斯林手中拯救耶路撒冷,擊敗基督教的敵人,朝拜聖墓。然後他又列舉了自己的財寶和他的國家出現的奇蹟。這封信當然是偽造的,然而他激起了十字軍東征的巨大熱情——這當然也是偽造者的目的所在。

1177年教皇派出一位使者,讓他在巴別塔以東尋找長老約翰,因此這位長老約翰的形象就更加真實了。雖然這位使者失蹤了,但十字軍東征大獲成功。當然,在之後的三十年中,另外三次十字軍東征基本上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災難。

為什麼東征還在繼續?1217年,正在準備另一場十字軍東征時,關於傳說中的長老約翰和其他住在東方的基督教君主的消息再次傳遍了歐洲。阿克里的主教發起了一場有力的關於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宣傳戰,他決定在他給黎凡特的拉丁移民者所寫的信中利用這些傳說。這位主教宣稱長老約翰和他的東方盟友聽說了新的聖戰即將發起,決定出發來幫助他們把聖地的薩拉森——也就是穆斯林,清除出去。

長老約翰地圖

三年之後,這些傳說產生了更為久遠的效果,出現了一個偽造的文件名叫“關於大衛王的報道”,描述了“印度的基督教君主大衛王”在波斯的勝利,稱他“被主派去擊垮異教徒並摧毀摩訶末的教義”。對於這封信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大衛王就是長老約翰本人,也有人說大衛王是長老約翰的兒子或孫子。這封信再次證實了關於長老約翰即將到來的預言。

直到1223年,速不臺的軍隊對格魯吉亞和俄羅斯諸公國發起突襲,匈牙利國王給教皇寫信,還聲稱:“確實是大衛王,或正如我們通常稱呼他的,長老約翰”,最近帶著一支大軍進入了俄羅斯,殺了200000人。這個恐怖事件被解釋為偉大的基督教國王攻擊異教徒統治的格魯吉亞,然後是希臘東正教會,正如他進攻伊斯蘭教波斯一樣。大家對於這個人物的信念如此牢固,雖然格魯吉亞女王送來了準確的關於蒙古軍隊的情報,也不妨礙大家仍優先選擇相信那些關於半傳說人物大衛王的報道。


pku小動物

十字軍東征是在教廷、歐洲各國君主以及渴望出人頭地者的共同推動下進行的:

中世紀的歐洲神權和君權一直處於一種競爭關係——當時的歐洲實行封建采邑制度,農民絕大多數都目不識丁,教士幾乎是當時歐洲唯一識字的人,教會統治著當時全歐洲所有人的精神生活領域併成為維繫歐洲各國交往的紐帶。教皇的權力比之世俗君主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自從伊斯蘭教興起以來基督教會在和伊斯蘭的競爭中就一直處於被動局面:穆斯林佔據了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佔領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這一切都令教會顏面大損。與此同時穆斯林還在圍攻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儘管拜占庭帝國的東正教派和西歐的天主教派同屬基督教體系,但和西歐的羅馬教會並無干係,然而羅馬教會一直未曾放棄將東正教納入自己的體系,實現基督教會的統一。在這樣的局面下教會希望發動歐洲各國東征以強化教廷的權威。

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正在上演著合縱連橫的大戲:他們彼此之間征戰不休,都渴望積攢財富、擴充軍隊,以實現自己稱霸歐洲的夙願。然而儘管在當時的封建采邑制各國君主幾乎將本國農民最後一滴油水都榨乾了,依然不能滿足他們無窮無盡的貪慾,於是他們轉而將目光鎖定在對外擴張上。而征伐異教徒在當時的歐洲話語邏輯中無疑是具有絕對的正當性的——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師出有名。同時征伐異教徒也有助於促進本國同教廷的關係,以便當本國和別國發生衝突時能使教廷站在自己一方。

教廷和君主都強烈渴望發動針對穆斯林的東征,那麼此時各國平民百姓又對此是何態度呢?客觀而言:絕大多數歐洲百姓是支持十字軍東征的——畢竟他們的宗教信仰使他們將東征視為正義之舉,然而真要他們放下自己的生計去加入這樣一場和他們的生活關聯並不緊密的戰爭其實是不樂意的。當然也有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一部分)渴望出人頭地的老百姓踴躍加入到了這場東征中,當然懷有這種思想的也不完全是平民百姓,各國的大商人、破落貴族以及像唐吉可德這樣的底層騎士也都懷有這樣的念頭:中世紀的歐洲沒有像中國科舉制這種可以供底層人士晉升的途徑,當時的歐洲實行的是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底層人士晉升的唯一通道就是當騎士去打仗,然後靠軍功晉升。對那些懷有強烈的出人頭地的念頭的人都將這場東征看成是自己發洋財立軍功,然後走上人生巔峰路的機會。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十字軍發動戰爭最重要的就是掠奪世界,貪婪,卑鄙,殘忍,無恥來概括十字軍東征最合適,因為十字軍不光是要征服穆斯林,而且也把自己同樣信仰的天主教也大開殺戒,血洗君士坦丁堡就是罪證之一,為了基督徒貪婪的金銀珠寶殺人無數,就有幾百萬同族被自己人殘殺。



十字軍東征大小上百次戰爭,都是戰敗為恥,他們太殘忍,老天也鄙視基督徒十字軍。攻佔每座城市基本不留活口,把不同信仰著殺無赦,耶路撒冷爭奪戰最血腥,阿拉伯帝國的薩拉丁出現就是給十字軍心臟的一劍,薩拉丁的軍隊戰鬥力很強悍,薩拉丁軍隊就是十字軍的的剋星,薩拉丁百戰百勝,而且薩拉丁本人就是偉大的一位戰神,征戰城池他不殺老幼,各自的信仰也不強求,這也體現了穆斯林軍隊的嚴肅性,更體現了穆斯林軍隊的崇高精神。在十字軍東征的歲月裡,歐洲列國出兵出錢,也造成了年輕的大量人員損失,歐洲經濟一落千丈,最後導致排娃娃兵上戰場,可是這些兒童都走了不歸路,十字軍邪惡領袖把兒童賣的賣,做性奴,有病的殺了,就這樣結束了幾百年的十字軍戰役,也悲慘的告終,可是薩拉丁被現在的歐洲國家敬畏戰神,現在好多歐洲國家把薩拉丁騎戰馬銅雕像矗立在軍事紀念館。十字軍戰役給歐洲列國造成了災難,最後的結局就是天怒人怨。沒有佔領一座城市,反而丟失好多基督徒的城市,這也給歐洲人好好上了一課,血的教訓現在又重現,貪婪的歐洲列強不作死不會死。最後導致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鋤奸將領

十字軍東征

拉丁語

Cruciata

伊斯蘭世界

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

羅馬天主教

教皇

的准許下的戰役,由

西歐

封建領主

騎士

對他們認為是

異教徒

國家

地中海

東岸)發動了持續近200年的

宗教戰爭

。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

當時歐洲生活水平低於中東和亞洲。在土地繼承方面只有長子能繼承爵位和土地。私生子和小兒子沒有資格只能去做教士和僱傭兵 而中東的富饒讓這群冒險者看到了希望。在羅馬教廷的慫恿下 一隊隊貧窮的人如同難民一樣湧向中東 當然只有國王組織貴族武裝才能達到佔領地盤的目的 其他烏合之眾都被沿途的武裝攻擊賣了做奴隸。

當然十字軍最後沒有成功 但是帶回了中東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為將來歐洲即將到來的文藝復興打下了基礎


Fish143003147

根據200年前美國和英國聯合出版的《文明的進程》一書,十字軍東征是歐洲統治者和天主教廷鼓勵冬季農閒的農民組成軍團到東方來搶奪金銀財寶。每次東征春季要種地了,軍團就撤回去,前後時間近100年。在現有檔案資料中,都是天主教會和政府招募軍人,鼓勵他們去東方異教徒的土地上劫掠財富的宣傳單,很少有涉及宗教信仰的。歐洲農民不會為了什麼信仰去打仗,而會為了搶劫財富而殺人。十字代表的符號意義只是為了讓他們最原始最野蠻的屠殺行為顯得高尚一下,以滿足心理學意義上的合法性。

從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來看,歐洲很落後很窮,而中東和亞洲比較發達,盛產金銀和銅錫製品,這些生活器皿在亞洲是日常家居用品而在歐洲是奢侈品。歐洲土地制度和當時的日本一樣,只有長子能繼承爵位和土地。其他兒子沒有資格每年生產糧食的土地,只能繼承一些其他財產,很多人只能去做僱工、閒漢、僱傭兵,是當地社會不安定因素。東方的富饒讓這群冒險者看到了希望,在羅馬天主教廷的慫恿下,每年秋收結束後,他們自備武器,一隊隊人如同難民一樣湧向中東去搶劫。東方是基督教的發源地,也有很多信徒,十字軍在東征時實際上不分宗教信仰地屠殺搶劫,連東方的天主教徒也大量屠殺。

這種情況和中國古代的情況一樣,北方遊民部落遇到冬天大雪和特別寒冷牲畜大量死亡的時候,就南下搶劫農民囤積的糧食和積攢的財富,大肆屠殺和搶劫後夏天又回去放牧的規律一樣。


幻想的野草

十字軍東征斷斷續續進行了近兩百年,其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有著多種原因最終導致的一個歷史事件。

首先是宗教原因,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聖城,而當時其已經被阿拉伯帝國所佔據。因此此時號召基督徒起來組成軍隊去奪回聖城成為了增強基督教宗教勢力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式。而當時最初阿拉伯人並沒有組織基督徒進行朝聖等活動,但是後來其拆毀聖墓教堂,並禁止基督徒朝聖,這就給基督徒進行聖戰提供了很好的輿論基礎。

而當時基督教剛經歷教會分裂,分成了羅馬教廷和君士坦丁堡教廷,而當時雙方都需要一定的手段來防止基督教的進一步分裂,進一步樹立教皇的權威,而在此時,發動一場由歐洲大量民眾和貴族共同參與的針對異教徒的戰爭成了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樹立一個共同的敵人能夠有效增強本陣營的凝聚力。

此外便是現實的利益追求了。當時歐洲很多下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差,財富主要集中到了貴族手中,而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人不惜鋌而走險,迫切尋求著機會以求榮華富貴。所以當時的歐洲不安定因素很多,而發動這樣的一場聖戰,能夠很好的轉移這些矛盾,參與者不僅能獲得來自教會崇高的榮譽,而且還能在征服其他國家的過程中收穫大量財富。

所以當時很多歐洲地區的下層人民變賣家產購買武器裝備,從此踏上了東征的道路。其次,當時歐洲整體局勢較為緩和,但是由於歐洲的長子繼承製,其他孩子沒有財產可分,於是選擇東征獲取名聲再返回歐洲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戰爭之王

我擅長的領域是歷史、社會,歡迎評論,關注,與我交流,謝謝!

十字軍東征的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宗教權利意識和世俗權利結合造成的(也可以說是世俗權利的作祟)

十字軍東征(1096年-1291年)共進行了9次,當時的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在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手上,為了重新奪回聖地,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其後八次也多為奪取聖城而戰。

當時西歐的各級封建土地主土為了能在戰爭中獲得更多的封地,騎士們則想著直接搶劫變土豪,商人們又想與地中海東岸國家的沿海城市貿易來獲得更大的利益,天主教教皇想在東羅馬帝國日益衰落下而統一整個基督教世界,讓自己擁有最高的世俗權利和最高的神權。

東羅馬帝國當時正被土耳其人侵略,失去了不少土地。幾乎整個小亞細亞都是土耳其的,像摩蘇爾、大馬士革、阿勒頗、安條克、特里波里等都是土耳其的。同樣作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有求於西歐的天主教教皇,希望天主教能幫助他們收復土耳其人佔領的領土。

11世紀90年代,土耳其人內部發生動亂,一些伊斯蘭清真寺被破壞,並且規定從海上而來的朝聖的教徒要繳納不多的錢才能去耶路撒冷,教皇對此編織出穆斯林侮辱基督徒的言論,加強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對立。東羅馬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在首都君士坦丁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向歐洲天主教教皇發出了求救。

西歐的各級封建土地主土為了能在戰爭中獲得更多的封地,騎士們則想著通過戰爭直接搶劫變土豪,商人們想的是與地中海東岸國家的沿海城市貿易來獲得更大的利益,天主教教皇想的是在東羅馬帝國日益衰落下而統一整個基督教世界,讓自己擁有最高的世俗權利和最高的神權。所以很快發生了東征作戰。

綜上所述,是各階層的利益促成了十字軍東征。


視界古今

十一世紀末,羅馬教徒以奪回巴勒斯坦聖地為號召,發動西歐的君主、教俗封建主和商人,對近東地區進行了歷時兩個世紀的侵略戰爭。參加遠征的西歐軍士以十字架為標誌,故稱為"十字軍"。也稱為"十字架反對彎月"的戰爭。這場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階級貪圖享受的慾望急劇膨脹,西歐廣泛實行長子繼承製,其他諸子則成為騎士,領土狹小,難以為生,往往靠打家劫舍度日。封建主階級上自君主,下至騎士,都希望向外擴張領土,廣殖財貨。一〇九五年十一月,教皇烏爾班二世發表演說,蠱惑教徒參與"奪回主的墳墓"和奪取落在異教徒手中的財富的遠征。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分為農民和騎士兩支隊伍,農民部隊戰鬥力差,大部分被突厥人殲滅。騎士部隊在一〇九九年七月攻佔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十字軍東侵共有八次,大批生靈遭到塗炭,西歐幾十萬人也因十字軍侵略而死於非命,社會生產力受到破壞。十字軍運動削弱了拜佔廷、阿拉伯商人在東西方貿易中的地位,有利於西歐經濟的發展。


SirJanzen


十字軍東征是11~13世紀末,西歐基督教(天主教)國家以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而相繼發動的一系列軍事遠征擴張活動。因參加者的衣服上縫有十字記號,故名十字軍。歷時近200年(1096~1291年),先後共有9次東征。1095年11月,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克勒芒發表煽動性演說,號召組織了第一次十字軍遠征。

十字軍東征的真實原因是,11世紀末的歐洲,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的發展,已有的財富已不能滿足封建主的貪婪慾望了,他們渴望向外攫取更多的土地和財富,擴充政治、經濟勢力;另外,當時的西歐實行長子繼承製,許多不是長子的貴族騎士不能繼承遺產,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為生;西歐的商人們,企圖從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的貿易港口和市場,獨佔該地區的貿易,因而也積極參與了十字軍。還有失去土地的農民;而羅馬教皇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在這些共同利益的促使下,使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東岸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