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清明節,給大家推送一些有關“死亡”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往往能帶給人追憶、沉思,或許與逝者的對話。下面一起來欣賞安息之處的風景。

穿透暴力彈孔的凝望-Gordan Lederer紀念碑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NFO建築事務所與雕塑家Petar Barišić合作的戈爾丹萊德勒紀念館,在克羅地亞的科斯塔伊尼察市Čukur山上對外開放。該紀念館是為了紀念1991年8月10日在此被狙擊手結束生命的戈爾丹萊德勒。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競賽獲勝方是 NFO建築工作室和雕塑家 Petar Barišić 的一項名為“破碎的景觀”的方案。紀念碑於2015年揭幕,紀念Lederer逝世24週年。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Gordan Lederer 紀念碑形成建築與雕塑之間的多學科交互發展。這種二元性在開發項目的同時將不同的方法結合到同一個主體,從多個方面瞭解問題。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一開始設計方向很清晰,Lederer 已經選擇他生命最後一程的歸屬地,這將作為項目的基礎。 Čukur 山的方位可以望見美麗的烏納河谷,這是所有概念的起點,是或多或少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是項目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討論和草圖記錄了大部分通向最終簡練有秩序概念的創作過程,通過不必要圖層的意義或者表現力,但依舊保留個體創意語言的可能性。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紀念碑“破碎的景觀”包括一條小路和一個破碎的相機鏡頭。路徑設計表示 Lederer生活的道路,在鋪設草皮的混凝土地板上加密。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混凝土板通過黑色的鋼框架“鏈接”,每塊板上雕刻有 Lederer的生命年份作為電影幀的解釋來編碼。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紀念碑上的座椅被最大程度減少,作為路徑的一部分從地面緩慢升起。通過在紀念碑上上的文字“ ……清晨是平安和溫柔的,一道明亮的憂鬱,穿透 Gordan Lederer的雙眸到達黎明的 Banija……”遊客看著這個鏡頭陷入沉思。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這個孤獨的鏡頭被投擲在高原前的草地上,指引遊客望向山谷,這裡是 Gordan Lederer拍攝“最後一個鏡頭”的地方。玻璃膜被一個狙擊手射穿,阻擋遊客目光停留,讓他們在這個位置直面當年的事件。同時這個完美的不鏽鋼圓圈表示生命的連續性,將24年前相同位置拍攝的景觀框於此。從烏納河谷望去,破碎的鏡頭反射閃耀著的陽光, 這個紀念碑逐漸消失。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該項目被提名2017年歐盟當代建築獎——密斯 ·凡德羅獎!

材料產品介紹

道路由混凝土板組成,草地上放置著黑色鋼框架。每塊板上都雕刻著 Gordan Lederer逝世的年份,紀念碑平臺頂上10米放置有三層安全玻璃,共4釐米厚。中間的一個被狙擊槍刺穿,外層玻璃層包裹它。鏡框由不鏽鋼環(74x59釐米)製成,外徑為4米。鏡頭放在草地上,總高度為4米。

設計一場隱退:死亡並非終結

這是國外某媒體在今年舉辦的一個設計挑戰賽,為死亡進行的設計(Design for Death),面向全球徵集與關懷和紀念相關的創意。選取了其中有意思的一些,一起來看看:

After the rain,彩虹墓碑

來自日本設計師Aya Kishi的創意,墓碑的中間嵌有稜鏡,於是,當雨過天晴、陽光重新照耀大地,墓碑將在地面投影出漂亮的彩虹。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Family Tree,“家族樹”

來自立陶宛設計師Loucas Papantoniou與Asta Sadauskaite的創意,“家族樹”其實是一個將家譜與骨灰盒合二為一的設計,每個骨灰盒都是蜂窩造型,通過配套的支架可以固定在牆上,變成一個紀念牆,同時展示出逝者之間的關係。另外,骨灰盒的面上還有OLED顯示屏,上面會顯示逝者的姓名與簡介,並能顯示從手機發送過去的親情留言。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麻省理工大學的肖恩•科利爾紀念碑

這個紀念碑為麻省理工大學的校園,是為紀念在2013年4月18日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中槍身亡的肖恩•科利爾校警而建造的,利用這個永恆的結構銘記這個悲劇——通過展現團結力量概念的結構將“克里爾堅強(Collier Strong)”轉變成一個紀念空間。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這個紀念碑是由32塊花崗岩石塊組成,構成一個5向石窟。石塊之間相互支撐構成一個內部反射的中空拱形結構,受張開手掌的啟發建造,向外指向校園。中空空間設有一條通道、一個標誌和一個光孔,重新構建該區域。重要的是這個紀念碑將古老的石塊砌築技術與新的數字建造技術和結構計算技術結合建造出一個空前的形狀。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CALGARY SOLDIERS MEMORIAL▼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於特島慘案紀念之環▼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追憶之環▼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Hörnli 公墓▼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更多墓碑設計

而對於更多普通人的安息之處,往往是一座墓碑。作為永遠的長眠之地,也應該相伴左右。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安息之處,亦有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