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科學技術獎頒佈,西大獲5項一等獎,各個都是“黑科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也備受人們的關注和期待。而科學技術獎項無疑是對科研人員們的一種激勵,也是對其科研成果的一種肯定。

陝西科學技術獎頒佈,西大獲5項一等獎,各個都是“黑科技”

日前,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陝西賓館召開,大會共表彰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251項,其中一等獎38項。西北大學共獲9項大獎,其中5項成果榮獲一等獎,一等獎獲獎數位列全省第三,創歷史最好成績。另有4項成果獲得二等獎。

雖然許多人常常將科學和技術聯繫在一起,統稱為科技,但是二者之間還存在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而西北大學這5項獲一等獎的科研成果,不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均有重大進展,有些甚至已經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對社會有著重大貢獻。

陝西科學技術獎頒佈,西大獲5項一等獎,各個都是“黑科技”

接下來就為大傢俱體介紹一下此次獲得一等獎的這些科研成果的開創性作用與實際成果,一起感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種種改變,感受科技的魅力。

陳富林教授主持的《低滲透油田本源微生物採油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研究成果在長慶油田、延長油田,青海油田進行了推廣應用,實施159井次累計增產原油5.8萬噸,創作經濟效益2億元,投入產出比超過1:5。通過實施綠色環保的微生物採油技術,可提高油田採收率2-3%,同時利用微生物治理原油汙染,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王家鼎教授主持的《黃土災害機理、防控關鍵技術及其在鐵路重大工程中的應用》主要是針對於我國黃土地區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導致鐵路建設與運營中災害頻發方問題。為滿足國家重大工程需求,該項目研究獲得了一些列重大創新成果和技術。王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在大西高鐵、鄭西高鐵、山西中南部重載鐵路通道及蒙華煤運鐵路等項目施工中大面積推廣應用,改進了工藝,節約了成本,提高了鐵路運營安全性,產生了近11億元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還有文振翼教授主持的《空穴-粒子對稱的圖形酉群方法在組態相互作用理論中的應用》,雖然這個項目名稱十分難懂,但是其所研究的內容——強關係系統的理論研究,是量子化學最具挑戰性的課題。研究成果發展的Xi’ an-CI程序已為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法國Nice大學、瑞典Lund大學等多個國內外研究機構使用,用於材料設計、分子光譜分析及光化學反應的模擬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而此次獲得一等獎的成果中,最為大眾熟知的應該是範代娣教授主持的《全長人膠原蛋白的發酵合成及應用》了,其研究成果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此次獲獎的項目發明了大腸桿菌、畢赤酵母、釀酒酵母三種體系重組全長人膠原蛋白的發酵合成方法,發現了重組全長人膠原蛋白的新功效,創制了針對不同用途的系列新型修復敷料及其製備技術。研究成果開發的系列新型醫用敷料已在國內30個省市廣泛應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4.5億元,治癒各類患者1000餘萬例。

陝西科學技術獎頒佈,西大獲5項一等獎,各個都是“黑科技”

西北大學在此次陝西科學技術大獎中再創佳績,希望在未來能夠再接再厲,不但要獲得更多的獎項,更重要的是努力創造更多支撐和引領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成果,為我省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決勝全面小康、實現追趕超越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