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入關後下了什麼諭旨 讓明朝宗室爭先恐後送死

1644年3月17日,以崇禎帝自縊於皇宮後煤山上一棵歪脖樹上為標誌,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結束。

1644年10月1日,以順治帝遷都北京為標誌,清朝由關外一個地方政權轉化為一個統治全國的中央王朝。

明朝滅亡後,還有為數眾多的宗室子弟散落於各地。如何對待他們呢?這成為剛剛入主中原的清廷統治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清廷入關後下了什麼諭旨 讓明朝宗室爭先恐後送死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中國古代,改朝換代如家常便飯。如何對待前朝宗室呢?

我們以唐朝為例。

618年,李淵在長安創建了唐朝。唐朝建立時,隋煬帝楊廣已經在江都被叛軍殺死。他的子女及其孫輩,除了長子楊昭過早病死外,要麼在江都一同被叛軍所殺,要麼死於兵荒馬亂之中。只有長孫楊侑活到了唐朝建立。

楊侑曾經被李淵擁立為帝。後來,李淵稱帝后,將楊侑降封為酅國公,讓他閒居於長安。兩年後,楊侑因病去世。楊侑沒有留下子嗣,因此李淵以其族子楊行基襲封酅國公的爵位。後來,楊行基死了,酅國公的爵位依然承襲給世子楊棻。

隋煬帝死後留下蕭皇后。蕭皇后在隋朝滅亡後,帶著幼孫和皇室諸女,先後流落於宇文化及、竇建德處。後來,義成公主將她迎接到東突厥。當唐太宗李世民滅掉東突厥後,將蕭皇后迎接回中原。蕭皇后受到了李世民的優厚禮遇。17年後,蕭皇后以81歲高齡去世。

由此可見,唐朝對待隋朝宗室還是比較寬懷的。

清廷入關後下了什麼諭旨 讓明朝宗室爭先恐後送死

清軍入關後,為了安撫民心,儘快收拾殘局,清廷發佈了一道諭旨:“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於明,且為明報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

什麼意思呢?清廷統治者表示,我們的江山,是從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手中取得的,不是來自於明朝。我們從“流寇”手中取得江山,還是在為明朝報仇。自古以來獲取天下的方式,沒有如此正派的!

你看,說得多正義凜然!在這一番話前,不少明朝宗室被迷惑了。他們開始真誠地相信,清廷統治者是明朝的好朋友,打進關內來,是為明朝報仇的。

緊接著,順治帝在《登極詔》中又公開宣示:“前朝宗室首倡投誠、先來投順、赴京朝見者,仍給祿養,以昭朝廷興繼之意。”

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明朝宗室主動投順清廷,仍然給予祿養,好吃好喝地供養著。

當時,明朝宗室在各地躲避戰亂。曾經養尊處優的他們,過著飢寒交加的日子,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面對清廷拋來的“媚眼”,他們怎麼可能不會動心呢?

10年後的1665年,康熙帝又頒發諭旨,稱:“如朱明宗族改易姓名隱藏逃避者,俱令回籍,各安生理,勿仍前疑懼。”

這時候,散落於各地的明朝宗室已經寥寥無幾了,但清廷仍然抱做打“漏網之魚”的想法,發出這樣的諭旨。

清廷入關後下了什麼諭旨 讓明朝宗室爭先恐後送死

那麼,清廷統治者真的對明朝宗室寬懷相待,“仍給祿養”“各安生理”嗎?殘酷的事實證明,清廷在撒謊。事實上,清廷對明朝宗室之刻薄,遠超此前的任何朝代。

崇禎帝自縊前,殺掉和逼死了周皇后、袁貴妃,刺死了僅6歲的昭仁公主,砍傷了15歲的長平公主。此外,還留下三個皇子,即皇太子朱慈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和皇四子永王朱慈煥。他們在北京城破後全部落在李自成手中。

李自成並沒有殺掉崇禎皇帝的三個皇子,而是帶著他們去征討吳三桂。

可是,連“流寇”李自成都沒捨得殺戮的這三個皇子,最終全部被清廷殺掉。特別是朱慈煥,他被清廷發現時已經75歲了,可他還是被康熙帝處以凌遲之刑,所有子孫全部被判斬立決,斬草除根。

那些聽信清廷的諭旨,紛紛向清廷投降的明朝宗室,則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清廷入關後下了什麼諭旨 讓明朝宗室爭先恐後送死

1646年,清廷以“私匿印信”為藉口,殺掉魯王、荊王、衡王世子等11人;1648年,又殺掉周王、晉王、德王、潞王等人。

歷史學者白新良、趙秉忠在其著作《清兵入關與明朝宗室》中,統計了清朝入關以來,從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短短五年間,清朝殺戮的明朝皇室,郡王以上有名有姓者就有50多人。對於他們的家室,清朝採取的辦法是全部誅殺。因此,短短5年內清廷殺掉了1萬餘明朝皇室。

只有極少數明朝宗室,在明朝滅亡後隱姓埋名,躲進杳無人煙的深山老林,倒還躲過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