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離職,你還能幹什麼?

明知天下

大部分80後,這個年紀正好面臨“中年危機“,面對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面小孩兒嗷嗷待哺,夫妻雙方同時面臨車貸、房貸,壓力是特別大的。如果對於自己狀況、能力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與盤點,這個危機是很難跨越的。因此,面臨危機,需要提前做好梳理與準備。

傳統職業體系:行業X企業X職業

個人時代體系:圈子X能力X特色

舊的職業價值做標系在鬆動:

  1. 組合壽命變短,員工心理轉變。

  2. 行業變化也很快,沒有邊界。
  3. 人們更關注新的職業座標。

全新的職業價值座標就會出現,叫做圈子、能力與特色。

所以今天在職場上面,最牛的人不再是大眾偶像的大咖,而是各個垂直領域圈子裡能力超強且有影響力的大神。

而最有危機感的人,應該是那些純靠年頭和資歷混到企業中高層,但是又並沒有進入資源層、脫離職場的人。

那麼結合古典老師的觀點給出以下策略:

在這個全新的價值體系中間,個人的增值策略肯定也會發生改變。

第一個,持續放大自己的影響力;
第二個,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個,持續宣揚自己討人喜歡的特色。

未來的職場人,一個人可能就有了300人的圈子,一門自己獨特的手藝,有個性,就能讓自己活得很好。

以前我們把能力存在組織裡面;後來我們把能力存在錢裡面;到今天我們可能有機會把自己的能力存在圈子和影響力裡面。

——這將會是一個全新的個人崛起的時代。

那麼在這個時代,該怎麼樣拓展自己的競爭力呢?

第一個就是要走出去發展圈子,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

從現在開始,每個月至少有3次跟自己弱關係圈的人見面。

第二是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當我們進入一個圈子,不妨問自己3個問題:

有什麼事,我在這個圈子裡面比較有能力優勢的?

有什麼事,我在這個圈子裡面對大家最有價值的?

有什麼事,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事兒?

如果你能找到這三者的交集,就持續地做這個事情,你很快就會在圈子裡面形成一個獨特的能力標籤和優勢。

第三就是放大你的特色。

這是一個個性化的年代,最大的風險就是你是一個毫無特色的好人。

所以當面目模糊的專業人士越來越多,人們就只記得有特色的人,而且會跟其中認同的人開始互動。

持續地在圈子裡面放大自己的影響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強化你的特色,你的職業身價就會越來越高。

所以在這之前,大部分人可能還是需要在企業裡面呆很長一段時間。你一方面要保護好自己原來那個座標系的行業、企業和職業;一方面也要做好準備,在風來的時候,你站在2樓帶著翅膀,縱身一躍就飛起來了。

我是職場達人“李家小貓”,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職場那些兒事!

李家小貓

在35歲之前主動離職,換了一份工資收入低,但不需要出差有很多時間陪家人的工作,上一份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平均每年在200多天左右。而新工作並沒有幹太長時間,只有2、3個月,就又一次離職,這回是做自由職業者。離職的原因非常簡單,出去講課一天的收入已經要比一個月的工資收入還多。每次講課還要向新公司請假,很不方便,想了想就直接離職。

進入職場初期,做了幾年程序員,然後開始做管理工作,從低層的項目經理,做到部門總監。後來換了一家管理諮詢公司,做了六七年,一直在做管理工作。在這幾份工作中積累了非常多的行業和管理經驗,只要想找工作,非常容易,區別只是進入不同公司,應聘不同級別的崗位而已。

通過做自由職業者,短短几年就達成了原來的目標。有時間去陪家人,可以到處旅遊、每年學些新的技能,每天堅持閱讀、運動。收入來源也比較多元化,屬於大錢賺不到,小錢不缺的狀態。還收到過多次風投的詢問,是否有意向創業,只要同意立刻就會有風投進來。

回想下個人的經驗無非是做好幾點:

2、通過堅持在網上寫BLOG,在豆瓣、知乎等平臺建立了個人品牌,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不管想做什麼,很容易就能找到合作伙伴和願意付費的人群。

3、積累了不少的人脈圈。不管是在現實工作中,還是在網絡上都認識了不少朋友。當自己遇到困難時需要幫忙,可以輕易找到相關方面的專家來進行諮詢和幫忙。讓自己少犯了很多錯誤。

4、花了幾年時間,建立了多條收入來源。哪怕某一個方向出現問題賺不到錢,也可以很容易用其它方式來賺錢。在面對困難時,有很大的選擇餘地。不會因為單一渠道或行業出問題,而沒有收入的情況。


戰隼

自從華為爆出辭退34歲以上的員工開始,人們對“中年危機”這一詞的討論就沒有停下來過。現在一算,90年的都27歲了,按照國家青年發展規劃,超過35週歲,那就是中年了。所以,中年危機,真的不遠了。在華為那種狼窩裡能熬到34歲的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還沒修煉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該怎麼辦?

一、累積人脈

35歲,意味著你最少已經工作十年,你可以不是公司高層,也可以不是部門經理,但起碼應該有一些可以拿的出手的人脈。在這個社會,人脈決定著你今後的發展,即使在35歲你離職,只要人脈在手,就會有公司向你招手。

二、建立價值

一方面,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更多的技能,積攢更多的實力;另一方面是“被利用的價值”,在盤點人脈關係前,冷靜問問自己:你對別人有用嗎?你無法被人利用,就說明你不具有價值。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價值定位,我們確定了能力和目標後,就要學會向他人傳遞你自己的價值。

三、自主創業

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人脈資源和價值後,就可以開始創業了。眾所周知,許多大佬都是在35歲以後起家的,所以當我們35歲時也不用過於著急與焦慮,不要依附於他人更不要怨天尤人。可以試著創業,只要肯吃苦,都會有所收穫。

總的來說

35歲雖然是“中年危機”,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未來,我們能做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努力為公司創造價值,把自己的工作儘可能的做到出彩;做好長期的職業規劃,設立奮鬥目標,避免迷茫;最後,不斷的學習。

只要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


——END——

如果你已經步入中年危機,你會怎麼規劃自己的未來?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37歲,辭去了服務了11年的深圳某街道辦,原因很簡單,一個街道辦臨時工的工資只有4015元,4個過節費每個500元,過年發了1000塊,沒其他了,真的沒其他了。我拿著1000塊哭笑不得,我在懷疑領導是不是忘了我們要養家,所以我毅然離開了街道辦。


不再丟盒子

37歲從一家500強外企辭職,為了百萬年薪去了一家民企。之前朝九晚五,生活穩定,在民企瘋狂加班,996算是很好的節奏了,時不時來個12點1點的突擊。很多人不明白,加班其實不是問題,經歷過高中三年的人都能扛。讓你崩潰的是SB領導,在你熬了幾個晚上後被罵得狗血噴頭,你就知道,堅持這工作就這剩下人民幣的理由了。這也沒什麼可抱怨,你要在頭條上做廣告:百萬年薪,代價是每週工作80個小時外加捱罵不還口,保證應者雲集。就像給你很多錢讓你天天跑個馬拉松外加噴一臉狗屎,試試就知道了,大多數人堅持不了多久。最後堅持了一年多離開了。

39歲的高齡找工作找了半年,有很多工作確實是只要年輕的,不是說我放下身段就可以的。有一個年薪20萬的工作挺適合,談到最後人家沒敢要我,覺得我做不長。但我並沒有很焦慮,之前實在是太累了,我覺得自己有資格休息一段時間,也免得身體崩潰了就啥都沒了。然後就接連拿到兩個offer,有一個很有誠意,給我加了30%的年薪。我就去了這個著名的加班企業,意外的發現這個企業只是加班的名聲在外,比起上一家民企好太多了。尤其是領導們都是技術出身,注重實效,罵人也沒那麼多花樣,大部分時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在我看來已經是很好的環境了。

關於35歲之後問題,作為一個40+的老男人,我的體會是上帝的歸上帝,運氣不好,遇到撐不下去的情況就認慫;凱撒的歸凱撒,如果996都怨氣沖天,那真怪不了別人了,身邊有太多勤奮又聰明的小年輕,工資是我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規模稍小的民企都不會用我們這些老傢伙。

我也奇怪,我的父母在一家國企工作到退休,晚上一家人一起看電視,不像我背井離鄉,天天晚上加班。這樣的工作我怎麼就再也回不去了呢?認命吧,我起碼得到了再拼10年,50歲退休的機會。讓我兒子成為富二代,起碼希望我兒子再遇到我碰到的SB時,不用像我一樣委曲求全撐到看到人性的全部黑暗,能夠直接說,F U(豎中指)!


bsc2030

35歲以上的你,離職後能做什麼,完全取決於20-35歲這十五年你積累了什麼。

職場上,對不同年齡段,期望是完全不同的。對於35歲的職場人的期望,就是能夠獨擋一面,成為骨幹力量,有足夠的經驗、能力和威信去帶領小團隊完成一項項任務;比如成為投資圈的SVP、項目總監、技術總監、銷售總監;又比如成為資深人士,比如資深銷售經理、資深開發工程師、大項目經理、資深路橋工程師等等;要麼深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你是XX方面的專家,哪怕是網紅也好;要麼廣有人脈消息靈通,成為消息和人群聚集的節點。

如果「專」、「博」、「能力」、「名望」、「關係」這幾條都沾不上邊,那到了35歲,可不就是不敢辭職麼?我有位老同事X哥,六年前是高級經理,結果連著做砸了幾個事,背了兩次黑鍋,被降職使用,此消彼長後,今天成了當年小弟的下屬,40歲的老資格,每天被人呼來喚去,真的非常憋屈。但是他真的不敢辭職——因為他還沒有成長到用人單位對40歲職場人的期望水平。

用人單位對40歲的人是什麼期望?非常熟悉一個部門的運作和管理,無論是作為一把手還是二把手,都能駕輕就熟,順利開展工作;腦子反應快,經驗豐富,能撕逼能吵架能處理問題;非常熟悉一項業務,屬於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對某個領域有非常深刻的認知水平;說白了各位看看單位裡面35-40歲的那種業務骨幹或者部門副總啥樣,打個八折就是用人單位的期望水平。

如果你的水平還達不到市場期望水平的八折,那用人單位僱你幹啥?讓比你年輕五六歲的經理管一個35以上歲的老員工,彼此難受不說,35歲的老員工有家有口,薪水期望高,家庭負擔重,公司的關鍵時刻,還有家事拖累頂不上去——用人單位又不是善堂,要你何用?

我今年35歲,如果我平時乾的活還跟25歲的年輕人差不多,無法體現我的優勢,那我的競爭力何在?我的不可替代性何在?

李剛本科畢業,22歲

  • 第一份工作是北京慧X軟件有限公司,初級軟件工程師,10個月;

  • 第二份工作是摩X軟件有限公司,從初級軟件工程師做到Team Leader、開發經理、架構師、設計組組長,6年;

  • 第三份工作是北京博XXX軟件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兼架構師,2年;

  • 第四份工作是北京柯XX軟件有限公司,系統架構師,2年,月薪28K

這個簡歷其實非常漂亮,第一份工作估計是去了家不靠譜的小公司,所以沒待久;第二份工作在一家很好的軟件公司做了6年,從新人一直成長到設計組組長,經驗非常豐富,足夠獨擋一面;第三份工作通過跳槽實現了職位的升級,從設計組組長跳到架構師;兩年後再次跳槽,徹底做實了架構師的身份,多麼完美。

我從清華碩士畢業,25歲

  • 第一份工作是IBM的銷售經理,3年半,月薪6K;

  • 第二份工作是某大型國企的甲方工程師,1年半,月薪12K;

  • 第三份工作是某央企的項目經理,3年半,月薪18K;

  • 第四份工作是某央企的售前諮詢總監,1年,月薪25K;

到今天為止,我參加工作9年半了,一直在做交通、政府、製造業的信息化項目的諮詢、銷售、實施,等於我在信息化項目領域,已經有了將近10年的經驗;而且從項目的需求、諮詢、投資、做局、招投標、合同、法規、項目實施、項目交付、項目管理上都有了基本的知識積累,加上考了AIX工程師證書、PMP證書、高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證書、一級建造師證書,評了高級工程師、高級項目經理,也積累了一些技能。所以我如果離職跳槽,也是篤篤定定。

混到35歲,如果我現在離職,我能拿到的Offer有

  • 去某個基金公司負責一支信息口的基金;

  • 去某個投資公司做投資經理;

  • 去某個中小型IT公司做分管銷售或實施的副總;

  • 去某個大中型IT公司做售前總監或者項目總監;

  • 去某個培訓機構去做演講、職場、銷售方面的培訓;

  • 當自由撰稿人;

  • 成立自己的新媒體公司;

雖然此時此刻,這些Offer都比不上我現在的工作,但是「有後路」本身,就能給我充足的安全感和興奮感。

說白了,如果想35歲的時候不會因為工作而發愁,那麼25歲時候就應該注意觀察公司裡35歲的出色員工,研究他們的履歷、為人、處事、能力,把自己手頭的工作理順,那些能增加經驗的班,加一下也無妨;平時注意學習、考證,獲得更高級別的技能和資質,這樣才能

有恃無恐

說在最後

對於華為解僱的這些34歲的員工,只要不是揹著每月兩三萬的月供,他們找份同類或者相似的工作,還不是輕而易舉?

但對於某些小微企業,比如XX市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做某個政府委辦局的IT設備採購維保生意,客戶關係和渠道全都掌握在老闆手裡,如果某位毫無競爭力的中年員工被解職的話,那他才真是找不到下家呢。

這個年代正在激烈變化,如果沒有快速學習迅速轉型的能力,平時又不注重技能積累和認知升級的話,35-40歲可能就是人生巔峰,以後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任易

我一個朋友,

37歲了,在一個民辦學校待著,呆的很是憋屈,一個月三五千塊錢。

想當年,也是村裡頭的“天子驕子”,985重點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呢。

雖然,對現實很不滿,可他似乎也無可奈何,因為出去後,也不知道該幹什麼,還能幹什麼。

另一個朋友,

今年42歲了,去年創業,我和他還一起合作過。

今年他給我說他不創業了,回去打工。

不過不是一般的打工,是上市公司的副總裁。

我理解他,創業一年又辛苦,收入還只有五六十萬,回去當高管不用想那麼多,一年可以掙一兩百萬。


之所以講這兩個真實的案例,就是為了說明,35歲以後離職,你還能幹什麼,其實是取決於35歲之前,你都積累了些什麼,有什麼樣的能力,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和收益。


比如,第一個朋友,本科畢業之後其實去的是證券公司,可是他非常不擅長人際交往和應酬,然後一激動就辭職了,辭職之後跑去一箇中學教書,教了幾年又跑去考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出來又稀裡糊塗換了好幾次工作,最後應聘進了現在的單位。


沒有規劃,沒有積累,沒有延續,根本沒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35歲之後路就越走越窄。


另一個朋友呢,其實起點不是那麼高,就是一個普通的本科院校,但是非常努力,而且朝著一個方向不斷積累,企業運營、人力資源、外資諮詢高級總監、內資諮詢合夥人、企業高級總監、副總裁,這樣的路線走下來。

雖然他也有過好多次跳槽,但他的跳槽是有延續性的,並最終在知識、技能、能力和經驗以及外部頭銜方面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其實跳不跳槽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何正確的跳槽!


職業發展中最怕的兩種情況是:1.一直停留在重複性、低技能崗位,十年八年毫無長進;2.各個方向和領域淺嘗輒止,看似什麼都懂,可是什麼都不精。


所以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兩點:

  1. 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情況與特質的發展方向與道路;

  2. 不斷地積累與提升,妥善利用跳槽和轉折,形成延續或者合力。


別想著一輩子呆在某個公司,更別想著一輩子穩定在一個崗位,那樣的穩定,不過是穩定的窮著,外面一有風吹草動,自己就提心吊膽,一出去則是毫無競爭力。


個人建議:

  1. 找準一個方向或領域,持續鑽研,精通它,任何東西都可以,比如演講、寫作、PPT、或者你專業相關的;

  2. 努力尋找各種機會提升和積累,包括正確的合理的跳槽;

  3. 利用工作之餘在網絡上進行寫作和輸出,更好地傳播和推廣;

  4. 提升自己的可遷移技能,包括寫作、溝通、領導能力等;

  5. 擴大交際圈,提升人脈,這樣可以帶來更多信息和機會。


你能堅持做到這些,35歲之後根本不用擔心工作,機會只會越來越多!


馮起升

35歲,應該是如日中天啊,怎麼就變成中年危機了?35歲,應該是一個自信的年齡,技術成熟,經驗豐富,完全可以大有作為的。

我一個朋友,四十歲左右,因為跟老闆意見相左而又不想委曲求全,最後被迫辭職。因為有多年的企管和人資工作經歷,後來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個諮詢公司,主要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諮詢和培訓服務。剛開始雖然困難點,三個月以後就有了收益,現在做的風生水起。



35歲,不過而立之年,正是充滿激情和幻想的年齡。這個歲數一般在職場打拼多年,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而這些人脈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無論是繼續打工還是自己創業,人脈都會關鍵時刻助你一臂之力。



至於題中對企業破產的擔心和未來前途的迷茫,竊以為有點杞人憂天了,現在不是二三十年前,從一而終已經太out了。現在是民企的天下,工作節奏快,人員流動也快,企業可以選擇我們,我們也可以選擇企業,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其實,將來的人生怎麼走,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只要心是陽光積極的,到那裡看到的都是前途和機會。社會雖然是殘酷的,但也是公平的,只要你不放棄自己,社會也絕不會放棄你。



既然離職了,你需要放下自己的面子。李嘉誠說過,當你放下面子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成熟了。很多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在面子問題上糾纏不清,又想自食其力掙錢,又怕熟人看到瞧不起自己。其實這都是虛榮心在作祟,想吃豆腐就不要怕燙嘴,面子在生存面前真的是一文不值!



最後有一句忠告,如果打算自己創業,千萬不要盲目投資。在做出一項投資決定之前,最好是要聽聽成功者的意見,還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細緻地調研,投資不宜過大,不要把全部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總之,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管理那點事

今天週一,昨天星期天,就在昨天青島兩個工廠的廠長預約來到我公司,想找我聊聊天,溝通溝通。我們一直談了5個小時。



他倆來自不同的工廠,青島某玩具廠和青島某儀表廠,其實帶著的都是相同的困惑,很多人都以為三四十歲的男人,在工廠一個比較高的職位上,很瀟灑,很滋潤……,其實未必是這個樣子的,他們有他們的困惑和無奈。

很現實的問題:到了這個年齡,到了這個崗位,尤其是生產企業,他倆能幹的工作,很多年輕人也能幹,而且年輕人有激情,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要的薪水還少……

很多時候,恰恰不是廠長有資格去找老闆漲工資,而是擔心自己被老闆辭退,而一旦被老闆辭退你想再找個差不多的工作,這個年齡階段已經很難了。

其實他倆之所以一直約見我,無非說的積極一點:想創業!說的消極一點:萬一丟了飯碗,能有個退路。之所以我們在一起能聊5個小時,主要是因為聊的比較全面,大家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跟我個人的從業創業背景有著比較大的關聯,在互聯網行業工作10多年,創業四年,從互聯網創業到傳統制造業創業,先後做過三個項目,有賠的血本無歸,也有小的成績,現在的項目獲得了國家專利和專家工作站榮譽,一路跌跌撞撞多多少少有一些切身的體會和感悟,我就和盤托出了,同時我把自己的實操步驟濃縮了一套方案實時一對一的視頻分享給我們在全國各地的合作伙伴。



在各回各家的時候,一路上送我的那位廠長就給我概括了他的處境,就倆字:憂慮!

現在這位廠長報名學了電商,其實不是為了將來開網店,只是想了解今天年輕人從事的互聯網是什麼樣子……,在我看來也許二位廠長距離創業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混的水要蹚……

沒辦法,在今天這個時代,作為三四十歲的男人,在未來的幾年裡,勢必還有背水一戰的宿命!在經濟還處在行軍型社會階段的中國,人生的這一戰也許在所難免。


三隻蝴蝶口罩謝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