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坐姿是如何從跪坐向垂足坐改變的?

戀丄緦淰

前面的答案都說的很清楚了,一般認為古人坐姿轉變,都是由於胡人風氣的影響。由於胡人不受華夏傳統禮儀的約束,追求更加舒服的坐姿,開始引入了胡床,以致後來逐漸有了椅子這種偉大的發明,徹底解放了我們的雙腿雙腳。就是那麼古人是否都是跪坐呢?其實也不然,古人一樣覺得跪坐挺不舒服的。在沒有椅子的時代,如果不跪坐的話,大家往往會採用盤膝而坐的方式,更有甚者,則會採用“箕踞”。這種例子在今天也能看到,比如

作為我們的東鄰,日本仍然保存了很多傳統禮節。在日本,所謂正坐或者端坐,即指跪坐,也是正式場合普遍的禮儀規範,而採用盤腿坐,則被稱為“胡坐”。假如上下級在一起吃飯,如果沒有上級的許可或帶頭,下級自動採用胡坐,則是比較失禮的行為。

古人為什麼要採用這麼費勁的坐姿呢?《禮記·曲禮》裡面記載各種日常行為規範,其中提到“坐如屍”,這裡的屍不是屍體的意思,而是指祭祀祖先時,代表祖先神靈來享用祭品的屍人。所以鄭玄的解釋是看上去體貌端正,孔穎達進一步解說為,屍是祖先聖靈的代表,所以一定要矜持端莊。於是坐必須要體現出這種端正,那麼無疑跪坐是最具有端正形態的坐姿。所以《論語》中記載,孔子見到原壤“夷俟”,也就是盤腿而坐,才會用手杖打他的腿,罵他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但是跪坐久了正常人都是吃不消的,平時不會有人沒事也堅持跪坐。《後漢書·茅容傳》提到,茅容跟朋友們在地裡幹活,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一起在樹下躲雨。結果一塊的朋友們都是夷踞,只有茅容堅持“危坐愈恭”,於是得到名士郭泰的讚賞。由此可見,正坐只是一些有一定自我要求的讀書人才會做的事情,普通人非正式場合,不會採用這樣的坐姿。像漢高祖這樣大開大合的英雄豪傑,人家直接就是箕踞,根本連腿都不盤了。至於圖畫上面畫出的人像大多都是跪坐,那恐怕是一種對人物的藝術修飾,算是一種美化。只不過這段時間內胡床這一類傢俱還沒有普遍投入使用,否則大家肯定連夷踞都嫌辛苦。如此一來,胡床引入之後,人們就從席上被解放出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pku小動物

在中國古代,從遠古時代古人大多數是席地而坐,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出土的文物中來看到,古人的坐姿都是跪著屁股在腳後跟上。



而且這種姿勢開始不習慣,也有點不舒服,這種跪坐一直到了五胡亂華的時期,當時五胡十六國就開始有人做椅子什麼的。



當時椅子並不是很廣泛,只是在一些地方流行,後來到了唐朝時期,垂足坐的習慣就開始向民間發展了。



於是到了唐末時期,我們也能從一些史書等文獻資料來看到那些年代已經有人垂足坐了,跪坐已經在民間從民間文化中去除了。

如果你們有更好的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吧。

文/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記得在初中時學過一篇古文《唐雎不辱使命》,裡面有一句話:“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長跪指的就是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如果跪著則聳身挺腰,身體就顯得長,所以叫“長跪”。當時我就在想,這樣子能跪多長時間?不疼嗎?後來老師解釋這是一種禮儀,表示尊敬。這可能是對古人坐姿的最早記錄吧。

自東漢末年以來,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少數民族不斷內遷,與漢族長期雜居。少數民族的胡床傳入中原,成為漢族喜愛的傢俱,逐漸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後漢書》中有記載:靈帝好胡床。胡床指的就是當時的一種馬紮,後來能工巧匠們在胡床的基礎上發明了凳子,終於徹底解放了古人們腿部,由於這樣子坐舒服很快就流行開來。


盛漢將軍

大致唐宋時期就開始轉變了,唐朝開始引入胡椅,到王安石變法時期“保馬法”,這種垂足的姿勢才真正得到從上而下的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