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裡的《旅行青蛙》來了,老母親們可能已經忘了她們的蛙兒子

“佛系”、“老母”、“呱兒子”、“旅遊”……一款日本團隊研發的名為《旅行青蛙》的放置類遊戲火爆中國。

不過像其他很多曇花一現的爆款產品一樣,《旅行青蛙》也難逃這樣的宿命。從登頂App Store免費榜第一,到製作人到中國解讀研發的理念和初衷,再到下載直線下跌甚至被卸載。這些,只不過是幾個月的事情。

好在《旅行青蛙》這個IP火了。在與多方接洽後,阿里遊戲最終於4月2日拿下了《旅行青蛙》的獨家代理權。僅一個月後的5月3日,36氪獲悉,阿里在淘寶內的多個入口開始限量內測中國版的《旅行青蛙》,全名為《旅行青蛙·中國之旅》,並且將於5月9日正式放量內測。

顯然,阿里想通過加入中國化的元素及遊戲體驗的優化,來引發新一波的養蛙熱潮。然而數據顯示,該款遊戲的下載已經大幅滑坡,而且人們養娃的興致似乎已經沒有當初那麼熱烈,能否再次刷屏可能會留有一定的懸念。

中國版《旅行青蛙》正在內測,上線在即

淘寶裡的《旅行青蛙》來了,老母親們可能已經忘了她們的蛙兒子

彼時,阿里方面告訴36氪,要對這款遊戲進行本土化的改造並帶來一定的驚喜。在本土化方面,阿里遊戲一方面希望保留《旅行青蛙》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也希望添加驚喜特色的本土化內容,比如讓“青蛙旅行到中國”並且在旅行過程中打造更多玩法。

到底進行了哪些本土化的改造,可以在這幾日的內測中一窺其中變化。

長在淘寶裡的《旅行青蛙》,有了很多中國風

進入《旅行青蛙》這款遊戲後,發現終於可以認識所有的字了。相比於日本版的《旅行青蛙》,中國版《旅行青蛙》正如阿里之前所說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而只是在很多細節、玩法、風格上做了調整——都是阿里遊戲親自操刀。

首先在於,遊戲長在了淘寶裡,與淘寶有很多的聯動。用戶體驗《旅行青蛙》基本都在淘寶App中的H5頁面裡,而不再有單獨的App。

淘寶裡的《旅行青蛙》來了,老母親們可能已經忘了她們的蛙兒子

而且遊戲機制也與淘寶產生了關聯。用戶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停留時長都會作用到蛙兒子身上,比如加速三葉草的生長,加快蛙兒子回來的速度,增加蛙兒子帶回來的特產等。

庭院裡基本沒有變化,進入蛙兒子的小屋會發現,二樓牆上掛起了中國地圖、中國風的雕欄窗戶以及儲物箱。一層曾多了灶臺、酒罈子以及畫有梅花的屏風。這些細微的設計都體現了中國風。

這樣濃濃的中國風也體現在蛙兒子吃穿用度之上。吃的方面,有了包子、豆腐等。用品上,則換成了玉佩、圍巾、竹筒、葫蘆、水壺、紙扇、睡墊等。另外,兌換獎品頁面也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此外在紀念片、特產及相冊方面,更是滿滿的中國風。比如兔兒爺這樣的紀念品以及經緯電信、麻糬這樣的特產。而蛙兒子帶回來的相冊,也基本上中國的大好河山,像北京的天壇、故宮等等。基於中國豐富的紀念品和特產資金,相應的問號數量也增加了很多。

淘寶裡的《旅行青蛙》來了,老母親們可能已經忘了她們的蛙兒子

雖然遊戲中通行的貨幣依然是三葉草,不過漢化版的遊戲頁面多了一個活動模塊。在這裡,用戶完成一定的任務後,即可領取金葉子——一枚金葉子相當於10枚三葉草。比如內測期間,蛙兒子回來兩次,可領取10枚金葉子。這樣用戶就不用一直慢慢等三葉子長大了。

此外,36氪還發現,相比之前的遊戲,這次蛙兒子旅行回來的速度以及帶會特產的頻率都明顯的加快了。

有了這個超級大遊戲IP,阿里可以做什麼

原版《旅行青蛙》於2017年11月底上線,到今年1月24日、25日微博指數達到了最高峰。可以說,真正讓《旅行青蛙》爆火的是中國玩家。

儘管遊戲本身沒有中文版,但 《旅行青蛙》iOS端在中國總下載量超3000萬。微博上相關話題產生的UGC內容總閱讀量超過20億。其中,中國下載次數佔比95%,日本和美國的下載量僅佔比2%、1%。

獨家代理這樣的一款現象級手遊,對阿里遊戲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施展機會。早在去年9月底,阿里就成立了獨立的遊戲事業群。在該事業群下,還設有開放平臺事業部和互動娛樂事業部。前者對應渠道和平臺,後者對應研發+發行。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遊戲目前推出《臥虎藏龍貳》、《自由之戰2》、《刀劍兵器譜》等8款手遊。但從反響來看,並未出現爆款。在騰訊、網易兩家遊戲爆款不斷的情況下,阿里遊戲需要一款現象級的遊戲——即便是代理。據阿里方面介紹,中國版《旅行青蛙》的選景、特產等設計都是由阿里遊戲獨立完成。

而且相比騰訊、網易這樣高成本的打造“吃雞”等遊戲,中國放置類遊戲市場還是空白。阿里遊戲也許可以藉此來打開市場。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淘寶上線的《旅行青蛙》在消息通知欄裡使用了小遊戲這樣的名稱設置。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半年來大火的小遊戲,而阿里遊戲也可能想從中分得一本羹。

淘寶裡的《旅行青蛙》來了,老母親們可能已經忘了她們的蛙兒子

這一部分,也算是與阿里自身的優勢進行結合,同時大量的用戶可以帶來更多的流量。阿里方面表示,後續會加入一些社交的玩法,這種社交是非常輕量的,預計會在一到兩個月之內上線。

此外,阿里遊戲屬於阿里大文娛大家庭,在這方面也許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阿里就曾表示,“阿里遊戲能夠在《旅行青蛙》的中文版中加入更多娛樂元素。”到底怎麼跨界碰撞火花,還要看後續的開發和設計。

能不能持續的火,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從各項數據來看,年初那會《旅行青蛙》確實火的一塌糊塗。打開朋友圈,基本都是曬蛙的老母親以及等待蛙兒子回家的老母親。

最火爆時,《旅行青蛙》曾登頂App Store免費榜第一的位置。不過從第三方數據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來看,過去幾個月下載量基本處於直接下滑的態勢。目前,《旅行青蛙》iOS版單日下載量排名已經在1500名以外。

如此境況,阿里能否讓這款遊戲再次火遍中國大多數人的手機和朋友圈中。這確實不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淘寶裡的《旅行青蛙》來了,老母親們可能已經忘了她們的蛙兒子

談及《旅行青蛙》的未來發展,App Annie大中華區負責人戴彬對36氪表示:“這款遊戲還是值得關注的。”而Sensor Tower分析師也告訴36氪,“中國玩家對《旅行青蛙》遊戲本身的概念已經熟悉了。阿里巴巴將遊戲本地化,語言文化接地氣,也許會在此掀起一陣新的養蛙熱潮。”

不過,36氪體驗了幾天這款遊戲後發現,在用戶體驗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從搜索框打開《旅行青蛙》,在頁面上方會出現返回淘寶的按鈕,而稍不注意就會跳出遊戲界面——一定程度上,會打擾到遊戲的沉浸感。另外,從我的淘寶入口進入,會發現操作的步驟有點過多——多一個步驟,可能就會降低用戶的轉化率。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旅行青蛙》與淘寶的聯動以及金葉子的加入,加速了遊戲的整個節奏,但這會不會與遊戲的設計初衷向背。

這款遊戲的製作人上村真裕子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貓咪後院》與《旅行青蛙》兩款遊戲類似,但後者讓用戶“被放置”的時間更久一些。“與其他放置遊戲相比,它是相當長時間讓人久等的應用軟件,我們很擔心期間客人會從應用中離開,但實際上在這方面要求改善的聲音很少。”他曾坦言。

但這樣“被放置”的設計,反而讓用戶頗為享受。相比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各種軟件秒回的處理速度、大量空巢青年不安焦慮的現狀等,這樣的設計或許正是這一遊戲爆火的原因之一。

但是當整個遊戲節奏加快後,會不會導致用戶的流失。比如,36氪養蛙幾日,已經收到很多的明信片,似乎已經沒有當初老母親等待蛙兒子回家的迫切心情。

所以中國版的《旅行青蛙》到底能不能再次火起來,就等遊戲上線後老母親們的反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